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透明是财政公平与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2013-2020年地级市层面财政透明度数据和A股上市公司企业经营数据,考察了财政透明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对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对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强。但是,金融市场化程度在财政透明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中有负向调节效应。机制分析表明,财政透明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政策层面应该加强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着力打造“阳光政府”,加强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引领作用,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从而促进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财政改革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环节,30多年财政改革之中蕴含着政府以目标为导向的决策逻辑。在经济增长和财政能力双重目标约束下,财政体制与政策内生于财政—政府框架之中。从实践历程看,中国财政改革经历了双重目标主导以及经济增长主导的两个阶段。在目前的经济增长约束主导期,其决策逻辑及偏好使财政制度及其改革逐渐呈现出资源配置失衡的路径。对失衡问题的解决要从改变政府决策逻辑及偏好入手。  相似文献   

3.
论推进中国金融现代化--一个基于金融约束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研究和事实都说明我国存在金融约束现象,我国正处于金融约束向金融现代化的转轨时期,而金融约束是个阶段性命题,走向金融现代化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金融约束与金融现代化的相关理论,认为我国实现金融现代化必然经历一个渐进过渡的过程,提出应该从改革国有银行、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落实配套措施、调整监管体制等方面渐次实现这一过渡,从而推进我国金融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从中国经济转轨实践出发,把中国的发展约束分成体制约束和资源约束两类.比较起来,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资源约束问题更加值得关注.本文指出,在需求膨胀和效率损失的双重作用下,中国资源约束的表现形式已经从流量约束迅速转化为存量约束,对此,应在保障需求与开放系统思路下,从公共政策研究入手加强有关政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融资约束与税收政策周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税收立法权集中,而税收征管执法权却高度分散,宏观税收政策的周期性应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共同决定。本文在税收平滑模型基础上引入财政分权体制下国税和地税部门两个税收政策执行主体,发现中央和地方债务融资约束的不同以及税收共享机制将导致中央、地方税收政策周期相背离——中央税收政策是逆周期的,地方税收政策是顺周期的,而宏观税收政策是非周期性的。基于中国2002—2013年间29个省级单位国、地税征管数据的实证检验为中央、地方税收政策周期相背离的理论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的发现不仅为理解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对优化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效果,从分税制、地方债务、转移支付等财政体制源头上治理税收政策顺周期行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伴随着广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县级财政实力大幅增长,有力地提高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确保了各项民生政策落实,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了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但由于事权与财权不匹配,民生支出不断加大,县  相似文献   

7.
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需要观察与研究现实渐进的农民工市民化路径.通过深度访谈,发现现实的农民工市民化进度是由其职业发展决定的.从而得到一个农民工市民化的三元诠释模型,即起主导作用的农民工主体素质、辅助作用的农民工社会关系、及门卫作用的农民工政策制度.由此也暴露出农民工市民化渐进路径在责任与绩效上的双重困境:由于选择性激励的政策安排,政府在宏观层面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积极意图,经过中观层面的利益阀门,在微观层面变成了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自生自灭,大多数农民工被挡在了市民化的门外.因此,必须突破渐进模式的局限,通过将大多数农民工培养成技能型劳动力的主体素质建设工程,打开农民工市民化的通道.  相似文献   

8.
面临地方财政纵向失衡的现实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构建财力协调的央地财政关系与转移支付制度将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文章立足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在理论上对财政纵向失衡与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负向直接影响,但能通过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产生间接正向促进作用,两者的总效应为负;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在不同政府竞争强度及不同财力水平下呈现出显著差异性;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研究结论为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改变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发展困境以及促进社会基本公共品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财政分权、预算约束和财政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进行了以财政分权为理念的财政体制改革,从而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相对独立利益,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竞争。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分权的简要历程和分权状况下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以及它们和财政竞争的内在联系,并指出了财政竞争可能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如何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地方政府缺少与职责相匹配的财政能力,是引起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主要原因。现行的财政体制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制约,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从而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供给机制和经费保障。这种改革的实质,是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在各级政府间重新划分承担公共服务的职责,并依此重新划分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能否转变成硬约束 ,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能否实现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标志和关键。 1 996— 2 0 0 0年政府实施的信贷政策和刺激需求的政策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防止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在使有效需求不足状况得到改善的同时 ,国有银行出现了“惜贷”行为。然而这种“惜贷”行为并不是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硬化的表现 ,因为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体制根源没有改变 ,国有银行既没有更大的动力监督国有企业贷款使用 ,也没有能力阻止国有企业不良贷款继续攀升和停止增加对国有企业贷款。从这个意义上说 ,这期间的信贷约束政策不是有效的。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 ,无论体制改革还是政策制定 ,只有使国有银行有足够强的激励去监督国有企业贷款使用 ,并使国有企业对其努力的收益有稳定的预期 ,信贷约束政策才会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软预算约束导致国有企业低效率。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问题仍然存在。硬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要素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从中央向地方的财政分权引起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竞争提高了对亏损国有企业进行救助的机会成本,从而有助于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稳定的税收收入是国家进行公共资源分配及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经济基础和能力保障.在新的环境下积极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提升政策实施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财政收税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相应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1—2008年广东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及各类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和人均GDP数据,运用人口和财政支出双重加权的区域差异分析工具,测算广东城际、县际、城乡财政收入、支出及各类公共服务支出和经济发展均等化程度,显示:各类公共服务支出的城际、县际、城乡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城际、县际以及城乡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城乡公共服务、一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教育支出相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公共服务、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处于底线均等、非均等化状态,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支出处于均等、底线均等、非均等化状态。2005年以来各类公共服务支出的非均等化程度呈降低趋势。财政支出规模对各类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影响大于人口规模。对各类公共服务人口和财政支出双重加权分析研究,更加客观、科学。财政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保障。推进广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必须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不断缩小财政收入差距、提高财政自给和资金组织能力、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转轨经济、软预算约束与财政分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软预算约束问题仍然存在。财政分权能够通过增强制度约束来缓解动态过程中因事前事后承诺不一致而导致的软预算约束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促进地方上及地方间的竞争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软预算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财政平衡能力与地方经济的民营化--对三市六县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调查了江苏省、四川省、及山西省的三市六县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发现改革进程的地区间差异是预算约束硬化程度的地区间差异造成的,在谈判能力较弱的地区,预算约束硬化会较早到来,其程度也更强,改革实施的就更早,进程也更快;在谈判能力较强的地区,预算约束硬化较晚到来,其程度也更轻,改革实施的就较晚,进程也更缓慢。而体制内谈判能力具有地区差异,是中国体制的鲜明特点,所以中国过去的改革进程呈现出地区不平衡的特点,这种特点还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7.
财政均等化一般有水平公平均等化与财政能力均等化两种模式,而中国在特殊国情约束下应选择财政能力均等化作为财政均等化的模式。以此为基础,度量中国财政均等化的真实水平,发现省际间与上下级政府间财力分配不均衡显著,主要原因是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果不理想。据此,提升财政均等化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为:改革现行转移支付的类型结构和地区分配结构;明确各级政府的均等化公共服务责任;构建各级政府的均等化财力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8.
正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一)问题的提出。财政省直管县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的重要制度创新与保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缓解县级财政困难的重大创新举措。然而,在全面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地方政府运作的效率怎样,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如何,各项政策是否真正得到了落实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新旧财政体制的转轨在实际运作中出现诸多现实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主要表现为财政体制与行政体制不一  相似文献   

19.
资源约束下的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资源导向型”、“投资导向型”和“创新导向型”三种模式,所依赖的资源层次,以及创造这些不同层次资源的能力与机制共同构成了三种模式的动态演进过程。长三角地区目前处于“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末期,即将进入低级生产资源和高级生产资源“双重约束”的过渡期。要加快向“创新导向型”演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突破区域体制约束;强化创新与变革;培养特殊资源优势;刺激国内需求和在区域竞争方面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孙志君 《经济论坛》2012,(8):147-14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体制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和变化,特别在经过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已基本建立起了全国范围的财政分权体制,近年来我国财政分权制度日益完善,但也出现了许多体制结构的问题,其中地方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是其最显著的表现之一.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得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财政分权角度入手,分析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影响机制及我国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以期对财政分权下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