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克明 《现代经济》2007,(3S):12-14
一个李姓进口商,来回在台北与纽约之间。家在台北,到纽约办事,住在旅馆里数周,开支很大。五年前,他在我们公司管理的S公寓买了一套二房一厅单元.从此,他到纽约就住在自己的公寓里。2005年2月,李姓商人不幸在台北因车祸死亡。在纽约的二房一厅空关了四个月后,李姓商人的太太从台北来电话,说她将房间租给了台北的客人。在六月中旬有三人搬入该公寓,两个星期后,大楼的清洁工发现李姓单元的门上贴着一块某某公司的牌子。  相似文献   

2.
阙维杭  朵朵 《新智慧》2005,(12):45-46
乡下人 有一位熟人的父母从北京来美探亲,住在儿子、媳妇在硅谷租的旧公寓里,两代人将就着挤居于一室一厅;没几个月小孙女出世了,三代人还是挤住在一起,那小小的空间显得更逼仄了。老人家对挤还算有足够的耐心,但对于周遭的环境则不太满意,叨叨地说:整个一乡下。  相似文献   

3.
李南患上了房产狂热症。这位27岁的年轻人在一家国有企业担任钢铁交易员,他和父母住在京西一所65平米的狭窄公寓里。  相似文献   

4.
纽约的公寓管理良莠不齐。但政府对于公寓的管理,只有两点是抓了不放手的,一是防火,二是违建。消防局抓防火,楼宇局抓违建。纽约市每个区的刑事法庭,专设一个消防犯规审理法庭。消防违规属刑事犯罪。我为一些楼宇上消防法庭十余次,每次上庭要请律师(消防法庭不接受个人为公司案例自辩),每次上庭公司请律师花费600美元左右,不管你理亏理对,  相似文献   

5.
我在纽约看中文电视,见到过一个故事,说北京有一个公寓小区,一位老太太正从一栋大楼走出,"嘭"的一声,从某层窗户跳楼自杀的清洁工落在老太太身上,把老太太砸死了.老太太的女儿把物业管理公司告了,要讨个说法.但结局是老太太的女儿输了,告不成.物业管理公司的理由是,自杀的人不是他们正式职工,只是一个临时工而已.  相似文献   

6.
北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老总来E-mail说,他们经常收不到物业费,原因是公寓的单元房买卖太多,转手太快。向旧的业主收,回答,我房卖掉了!问新业主收,他说我是刚买入的,旧帐不管。这位老总问:纽约物业管理有没有类似情况?怎么处理?当我看到这封E-mail时,忍不住自问,这样的物业管理公司还能管理物业吗?但仔细一想,觉得问题不在物业管理公司身上,类似情况可能很多物业管理公司都遇上过。问题的关键是国内  相似文献   

7.
一个商人成就一个企业、一个产品,他只是个商人。如果,他成就一方,带动了一个产业,那他一定是一个商人中的精英,是一个应该被我们感谢和铭记的商人。  相似文献   

8.
毛亮东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本科生。在下海大潮汹涌澎湃的时代,他毅然辞去安逸的公职,开始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经过近10年的磨炼,积攒了一笔财富。2003年12月31日,他招募了几十个工人,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东厅工业园办起公司,专门生产配电设备。三年下来,在他的诚信经营下,效益节节攀升,规模也发展到上百人。  相似文献   

9.
出差到上海,我顺便去看望同学老谢。老谢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公司开得很大。老谢大学毕业后,子承父业,进了父亲的公司。老父年事已高,渐渐放权,于是老谢年纪轻轻,就当了老总。  相似文献   

10.
朋友是个成功的商人.十几年的心血和汗水,将一家只有几十人的小企业发展成上千号人的优秀团队. 朋友又是个失败的商人.早在几年前,他的企业就已是这座城市的第二大企业.几年过去了,不断有后来者跃居第一,惟独他总处在第二的位置,从没做过第一.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个从未做过龙头老大的商人,在精英们的圈子里,就是个失败的商人.  相似文献   

11.
纽约,世界之大都会.近200个国家族裔之居住地。公寓小区是一个小都会.几十个国家的人相聚共处。我们管理下的公寓就容纳了二十五个国家的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以及教育程度、道德素质存在差异的业主与房客。要使这样一个复杂的小区和谐.我们除了做到合理的制度.透明的财务.公平的酬劳三项原则外,加强公寓雇佣的员工队伍建设也非常重要.今天.我主要介绍一下我们对  相似文献   

12.
他21岁那年从外地来到北京拜师学艺,却四处碰壁。不久之后,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小俱乐部,靠在街头卖艺混口饭吃。那时候,他住在北京的郊区,从住处到市中心足足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相似文献   

13.
高贵的秘密     
一个精明的荷兰花草商人,从遥远的非洲引进了一种名贵的花卉,培育在自己的花圃里,准备到时候卖上个好价钱。对这种名贵花卉,商人爱护备至,许多亲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慨大方的他却连粒种子也不给,他计划繁育三年,等拥有上万株后再开始出售和馈赠。  相似文献   

14.
像许多没有背景的创业者一样,王柏秋是靠自己艰苦奋斗完成的原始积累。他先后在建筑工地、砖瓦厂等做过力工,办过玩具厂。一次,陪朋友到字画店去闲逛,一个商人要买毛泽东的书法作品,老板说没有,这位商人说:“能不能仿制一幅价格可多出”。老板遗憾地摇头,深表歉意。王柏秋猛然醒悟,这是一条绝好的商机。名书字画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  相似文献   

15.
于峰  廖慧 《新智慧》2005,(9):59-59
“毒”姓来源于唐朝掌故 世界之天,无奇不有,福建竟有人姓“毒”!河海大学的夏静庐老师对这个“毒”姓的由来作了解释:唐代有个宰相,名叫窦怀正,他想推翻李姓王朝,但叛乱没有成功。后采,气愤难平的皇上为了表示对窭丞相的惩罚,就给他的后代赐姓为“毒”!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韩国投资商应邀到某地考察投资环境。途经一个小县域,汽车开进一条狭窄的山路,突然发现对面开来一辆轿车。这辆轿车见了外地牌照的车主动让路,退到几十米远的三岔路口,并热情为韩国商人指路。对此礼遇与热情,韩国商人感念于怀,最终选择了这个地方投资兴业。这使我想起了前几天发生在家乡的一件事:一位台商准备到山区投资办厂,可一直没有选到理想的合作伙伴,便到市场上采购了一些地方风味食品准备带回台湾。店主从交谈中得知他回家之前还要周转几个城市,就提醒他这些食品的保质期仅为一周。这位台商被店主诚恳的举动感动了,当即表示愿与他联合开发风味食品。看来,良好的市民素质与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一样,都是吸引客商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曾子 《大众商务》2003,(3):13-13
机会贵在抢先一步我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的时候,恰逢北京剐开过亚运会,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或旅游或留学或做生意,总之,那段时间,北京街头很容易就碰见一些黄头发、蓝眼珠的老外,用叽里瓜啦的英语焦急地向人打听路。有一次,我开车到东三环附近的长城饭店时,一位法国商人站在路边拦车,我停下来,他用法语向我打听去亚运村的阳光广场怎么走。他用手比划了一大通,可我当时硬是一句也听不懂,法国商人非常失望,正在这时,旁边来了一位同行,主动用法语问那商人要去哪里。那位同行等到商人坐上了他的出租车后,对我得意地说:“对不起了,哥们,抢了你的生意。”看着他的车子扬尘而去,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18.
送煤渣     
去年从东北调来一位师傅老陈,他和爱人住在单位后面的宿舍里。老陈不爱说话、不善交际,而且工作起来特别认真,任劳任怨,是公司公认的模范。  相似文献   

19.
曹康 《大众商务》2004,(7):34-35
1996年大学毕业后,王宏彬离开家乡西安,登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那年,他刚满22岁。一个月后,王宏彬在浦东开发区一家商贸公司求得了一个业务员的职位。在一大群来自天南海北的业务员中。王宏彬很快脱颖而出。在他到公司半年后,被老板提升为客户部主管。谁知,他上任仅仅五天,公司就被前来追讨货款的客户们围了个水泄不通。老板拖欠了客户们一笔巨款,那数目足以使公司关门大吉。不久,公司被法院查封了,王宏彬也怆然离开了浦东。  相似文献   

20.
经商DE智慧     
两个青年一同开山,一个把石块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的人;一个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的花鸟商人.因为这儿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他认为卖重量不如卖造型.三年后,他成为村上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