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合作社的新模式(一)建设有中国特色合作社的内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作社,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作社,尽管进行了一系列讨论,但准确定义一时还非常难,我们完全可以用去粗留精、去伪存真、否定排除、逐渐逼近的方法尝试着进行定义。同社员是行政隶属关系,用行政手段管理社员的不是合作社。合作社是社员管理合作社,实现治理结构的多样性;官办的用行政手段组成的不是合作社。合作社自愿入社,合作对象上具有广泛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不是合作社。合作社不以营利为目的;单纯按股分红的不是合作社。合作社按交易量分红;单…  相似文献   

2.
中国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渔业产业领域重要的组织创新形式,渔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增强中国渔民组织化水平、提升渔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由于发展历史尚短,合作社相关立法较晚,当前中国渔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偏小,盈利能力较差,运行欠规范,整体影响力有限。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渔民专业合作社呈现以下发展特征:以养殖合作社为主;在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地域差异性;合作社成员结构趋于多元异质化;政府是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此外,由外部环境和合作社内部成员结构的变化而引致的合作社制度变异已成为中国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个趋势,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北美新一代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方向.文对对美新一代合作社与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环境和参与主体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显示:北美新一代合作社在提高了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加入合作社的门槛.而中国农民合作社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数量少,农民参与度低.因此,北美新一代合作社不能作为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主流模式,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经硷只适合少数面向国际市场的合作社.  相似文献   

4.
与企业进行交易的一类客户成为企业所有者并按惠顾数量分配所有权时就形成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的所有者是农产品生产者,合作社质的规定性决定农业合作社中的资本处于重要但不是首要地位,于是产生了农业合作社的资本困境。对于农业合作社中的资本,既不能等同投资者导向企业中的所有者资本,也不能轻视或敌视。新型农业合作社通过制度创新有效减轻了资本困境。中国农户的弱质性加剧了资本困境,农民专业合作社试图通过引入出资者作为成员来应对,但由于出资者掌握所有权导致突破了合作社质的规定性。解决中国农业合作社资本问题的出路是摒弃农业资本主义观念影响,发展中国特色的农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5.
自《合作社法》出台以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突飞猛进。但是,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大样本调查发现,现实中的合作社本质上多为其他生产经营模式的"组织",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凤毛麟角。本文尝试系统性地解释中国罕见真正意义合作社的原因。在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厘清了合作社发展适宜条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约束条件阐释了合作社在中国当前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并得出结论:在中国现阶段,由于农产品质量监管不完善、农户经营规模小且农户间异质性强和制度建构外部支持缺失,合作社降低交易成本、获取规模经济的优势难以发挥,而组织成本高昂的劣势却更加突出,这是真正意义的合作社在中国难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丹麦与中国农业合作社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丹麦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特点、内部制度安排、合作社发展动力等方面与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比较,分析了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丹麦农业合作社的具体差别,认为合作理念、社员自治、人才培养是目前中国从丹麦合作社发展中可以汲取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本文基于3省9县331个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数据,对中国合作社"不规范"情况进行了甄别,并从激励相容视角剖析了异质性成员在不同服务功能下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解释了中国合作社普遍选择"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表明,严格实行"依法的盈余分配"制度所需条件较为苛刻,致使现实中的合作社极少选择。对大多数合作社而言,"不规范"是合作社成员参与约束与激励约束下的现实理性选择。面对中国合作社发展面临约的束条件,对合作社的发展定位需要重新认识,借鉴我国台湾省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产销班"并存的合作组织制度安排可能是一种更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当合作社被作为一种企业制度时,其本质规定性是企业剩余依据成员提供的某种非资本生产要素数量进行分配,合作社本质规定性对初始阶段的合作社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质规定性对于企业效率具有正面和负面两种影响,在特定条件下本质规定性决定了合作社有可能成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通过农民合作社制度演变过程,本文探讨了合作社如何在本质规定性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利用合作社本质规定性,本文辨析了国际合作社联盟的相关规定、关于合作社本质规定性的现有观点、中国多元化合作社理论、现实中带有合作社字样的农业组织等重要问题,进而认为目前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急需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实中的合作社普遍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简称《合作社法》)的规定。是理论滞后于现实、应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合作社理论并修改法律?还是理论和法律本身没有问题、是我们对理论的理解和法律及相关政策的实施出了问题?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从名实之辨的重要性谈起,继而从理论上论证合作社的本质规定并用一套基于随机抽样的大样本调查数据考察了现实中合作社的性质,并讨论《合作社法》是否需要修改以及怎么修改等问题。研究发现,(1)中国现实中的合作社几乎都不具备"所有者与惠顾者同一"的本质规定,多是实质为公司、"市场模式"等的"组织";(2)《合作社法》体现了合作社"所有者与惠顾者同一"的本质规定,不宜修改《合作社法》以承认现实中合作社的多样性;(3)《合作社法》强调对合作社进行物质支持弊大于利,应调整为加强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探讨三个涉及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根本问题:(1)中国的农民合作社是否特殊?(2)如果中国农民合作社的特殊性是既定的,那么,它为什么特殊?(3)这些"中国特色"的合作社还是不是"合作社"?本文研究发现,基于Leavitt的组织模型,作为舶来品的合作社在目标、参与者(成员)、技术(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基本组织要素方面均呈现出鲜明的中国本土特色。从历史因素和制度因素考察,中国的农民合作社之所以会呈现出特色形态,是因为其背后隐含着两大关键机制——先赋的产业化机制与引致的合法化机制。通过回归合作社制度硬核,并适当放宽合作社的定义域,本文认为,可以将"惠顾"划分为"直接惠顾"和"间接惠顾"。进而,本文推断,当前中国大多数农民合作社是具有合作制属性、同时产业化和制度性色彩鲜明的股份合作制的改进型(且为过渡型)中间组织,这些合作社并非异化的或伪形的合作社,而是富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创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今年7月6日,是国际合作社联盟第74届、也是联合国第2届国际合作社节。我省供销社系统的干部职工和广大供销社社员,同全国和全世界的合作社同仁一道,共同庆祝这个光辉的节日。150多年前合作社在欧洲创立以来,合作社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充分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清朝末年,合作思想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前后,一批归国的留学生,在中国初创合作社。1924年列宁的合作制理论传入中国,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作社事业,随着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的不断胜利而得到发展壮大。河北省的合作社事业已有70多年的历史。从1938年3月共产党在平山县建立第一个合作社起,迄今也有近60年的历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河北根据地的合作社,在党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发展农村经济,战胜灾荒,粉碎敌人经济封锁,  相似文献   

12.
公平与效率是合作社的基本理念,所有者-惠顾者同一是合作社的本质规定。合作社的基本理念和本质规定,在国际合作社运动170多年的实践历程中发生了嬗变,在中国合作社实践中出现了漂移。要实现中国合作社基本理念和本质规定的同步回归,就必须弱化不同程度存在的功利主义取向,做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或整合;就必须强化服务社员的功能并抑制大股东控制,在自愿互助合作的基础上坚持社员共同所有、民主控制、服务共享和促进共同经济利益,引导和推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食合作社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粮食合作社的发展面临着法人地位不明确,初始条件不理想,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等制约因素.探讨了中国粮食合作社的发展规律,揭示出粮食合作社的分布特征,提出在宏观层面,确立粮食合作社的法人地位,创造有利于粮食合作社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引导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微观层面,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协调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并着重对粮食合作社如何提高自身经营能力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深入分析合作社教育缺失与当前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相互关系,探讨造成中国合作社教育缺失的原因,通过介绍借鉴国外发展合作社教育成功经验,提出构建面向农业现代化的合作社教育体系的建议,从而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培养新型科技与经济人才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记者赵铁桥)为纪念全世界合作社社员和合作社工作者一年一度的节日———“国际合作社日”,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社、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及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在京联合举办了“纪念国际合作社日促进合作经济发展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到会讲话,全国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德占、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尹成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农业部副部长刘坚等有关部…  相似文献   

16.
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真假之争,本文审慎地讨论了合作社的本质规定,并基于此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实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梳理了学界关于合作社本质规定的主流看法,指出了既有观点在论证方式上的缺陷,继而认为如果要给一个组织冠以合作社的名称,并使该组织名副其实,就必须考虑合作社原则的历史传承性。一个名为“合作社”的组织,其实际类型可能有四种,而中国现实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都不属于经典意义上的合作社,要判断它们是否是新型合作社,需要探讨合作社演化的边界。基于企业产权理论,本文分别讨论了“盈余按惠顾额返还”“成员民主控制”两大原则是否可以突破,以及突破的底线。本文还分析了“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是什么”与“判定现实中的合作社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合作社”这两个问题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本文用“只要盈余按惠顾额返还的比例超过50%就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这一标准,重新检视了中国现实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得出“中国现实中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社元素都较弱甚至缺失”的结论。本文认为,现有政策扶持以物资支持为主是合作社名不副实的根本成因;解决合作社名不副实问题的有效途径,既不是加强对合作社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实用主义合作社理论是创新还是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的农民合作社理论主张成员包括农产品生产者和非农产品生产者,剩余按出资和惠顾两种标准分配,呈现多元特征,试图通过不同类型成员分享所有权来加强对于他们的激励,本文称之为中国实用主义合作社理论。本文分析了这一理论的成员构成、所有权分配、以谁为主导、基本设想等内容。实用主义合作社理论在制度设计上破坏了合作社的效率机制,其倡导的农业组织形式没有成为通向规范合作社的桥梁,实际结果偏离了合作社社会功能和生产者组织界定,走向了非合作社农业组织。这一理论不是合作社运动与国情结合的产物,不符合世界农民合作社制度发展趋势。本文认为实用主义合作社理论不是创新而是臆想,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发展理念、不同涉农团体的利益安排。  相似文献   

18.
组织成本视角下的农业合作社基本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组织成本视角分析了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的基本制度,基本制度会带来"得"和"失",通过组织成本可以看出"得"、"失"各是什么,进而解释了基本制度的存在理由。在基本制度基础上的创新使农业合作社保持了生命力。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不同类型客户作为所有者引入合作社,改变了基本制度,也就失去了合作社最主要的优势。中国面临着大多数农户不是合约农业市场主体、农业要素市场交易成本高等合作社发展障碍,农业不平等发展观念和农业新自由主义观念没有积极去克服这些障碍,但不克服这些障碍农业合作社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如何促进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困境。文章首先从组织文化视角入手,以新峰合作社文化建设为例,对合作社文化建设促进合作社绩效提升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合作社文化作用于合作社绩效主要由3个环节组成,第一,合作社文化直接作用于组织目标和资源配置模式;第二,合作社文化经由组织目标、资源配置间接作用于资源系统运行的同时,又同时直接作用于资源系统运行和组织外部环境;第三,组织文化经由资源系统的运行最终作用于组织绩效。最后分析发现合作共赢、以人为本、"团结、互助、友爱、进取"的合作社文化有利于合作社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农民合作社制度包括组织结构、权利分配、组织功能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中前三个方面是合作社表层,运行机制是合作社内部,表层和内部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中面临合作社的表层设计能否改变的问题,如果没有明晰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合作社内部就成为黑箱,这时去判断农民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难免主观和盲目。本文运用新集体行动理论,以集体行动为线索,在农民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与组织结构、权利分配、组织功能之间形成联系,揭示农民合作社制度。本文关于农民合作社的认识将与中国实用主义合作社理论的主张进行对比,并分析二者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