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本文在阐述近十年河北省城市化及产业结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通过运用协整研究、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河北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得出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不仅对整个产业结构产生影响,而且对就业结构、产值结构均产生冲击的重要结论。进而从推动城市化的健康、快速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两方面对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重庆城市化滞后于其产业结构高度化,两者互动性差,没能够协调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是重庆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之一,要实现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业结构高度化落后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是重庆城市化滞后的另一重要原因,应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特别要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市的就业吸纳作用,从而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市化是代表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发生本质变革并获得快速发展的结果,是衡量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以广州市2002~2011年产业结构发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产业结构政策经过不断调整,城市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城市化水平已处于高位,超前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幅度,但二者之间差距在不断缩小,同时新型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响应程度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以来,延边州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具有鲜明阶段性特征,且一、二、三产业与城市化的互动性迥异;延吉市、图们市、珲春市协调性较好,敦化市、龙井市、汪清县、安图县均不协调。据此,可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完善城市化两方面提出措施,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基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前提下,文章运用1997-2009年西部11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西部的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第三产业产出比重较落后,城市化水平也较滞后.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化都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但第三产业化更为显著.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的实质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本文通过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机制的分析。阐述了湖南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城市发展质量、城市发展效率、城乡统筹3个方面构建城市群新型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对1999—2018年成渝、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四大城市群的新型城市化质量进行测算与比较。结果显示:四大城市群中,成渝城市群的新型城市化质量综合得分尤其是城市发展质量得分最低;与其他城市群类似,成渝城市群的社会发展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得分较高,生态环境发展质量得分较低;城市发展效率尤其是生态环境发展效率得分较低;城乡统筹尤其是城乡经济统筹得分较低;各城市的得分因城市规模和行政级别等不同呈现显著差异。因此,成渝城市群城市化政策的制定要客观认识城市群发展的短板所在,重视整体理念,还要因地制宜,借鉴其他城市群城市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伴有相应城市化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需要依托城市化,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要内容。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能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山东省2000—2013年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山东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系数与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系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与城市化水平关联系数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山东省各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系数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沿海高内陆低的地理分布特征。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十一五"以来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南通市产业结构演变和城镇化进程。结果表明,南通城镇化进程与第一产业的变动为显著负相关,与第二产业呈现弱负相关,而与第三产业呈现强正相关关系,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要通过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行新型工业化来推动南通城镇化进程的步伐,也要通过科学规划以高水平的城镇化促进各种高级要素的集聚,为南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城市经济学将城镇化的本质概括为“文化的归集”、“城乡一体化”、“空间聚集”、“城市文明的形成”、“人类的家园”、“人工环境”等.与此不尽相同,可以将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归纳为“人的全面发展论”、“可持续发展论”、“农民市民化论”、“城乡一体化论”和“转型论”五种观点.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路径的选择主要有:一是坚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三是有效增加城镇供给,并逐步消除不同级别城镇之间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异;四是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在专业化分工与规模经济效应、资源共享与外部性效应、比较优势带来的循环累积效应、多样化产业集聚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的相互作用效应和增长极带来的扩散与辐射效应等方面形成的互动机理,并从二者的互动效应出发分析我国未来城市化战略的方向选择.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本质是要素的流动与集聚,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保证"城镇化人口"的充分就业,产业转型升级应与就业结构演变相协调。以石狮市为例,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对石狮市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研究发现:石狮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较好,第一、第二产业存在相对剩余劳动力,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吸纳潜力在逐步上升;第二产业仍占有绝对的就业贡献率,但其就业吸纳水平呈下降趋势,将逐步低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动落后其结构调整的原因在于存在相对剩余劳动力行业的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难于迅速转化为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从而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延缓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文献,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概念、核心问题以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述评,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论文首先计算了2000年—2012年甘肃省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接着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各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计量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城市化和产业结构间发展协调程度较低;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速率相比较快;城市化发展与第一、二产业的就业结构存在协整关系,与产值结构没有这种关系;城市化水平和第一、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城市化发展有利于就业结构的优化,但由于两者之间协调不佳,就业结构优化没有良好地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因此,应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并采取合适的宏观策略以保持甘肃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良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取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1—2020年相关数据,构建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指数、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并分析了三个指数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分析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效应和影响机制,从而克服变量之间因互相影响所导致的内生性的问题。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整体呈现出向好发展趋势;从互动关系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有效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但新型城镇化建设未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二者之间的整体耦合协调度还较低。鉴于此,本文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新型城镇化空间形态布局;强化自主创新,促进省际间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强产业分工合作,构建以核心城市为引领的协同创新的产业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产业多样性与经济稳定关系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多样性与经济稳定的关系是经济理论者和区域经济决策者关注的重要课题,相关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通常认为产业多样性有利于区域经济稳定,但是相关证据缺乏说服力,仍然存在大量争议。文章立足于产业多样性概念的演变,分析产业多样性与区域经济稳定之间关系的不同论点,并归纳总结现有研究的缺陷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般的经验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是较为一致的,工业化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的演替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依次转移的过程,并最终达到经济均衡。结合一般经验与国际比较,并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而且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具有超越第二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及东部和中西部两大区域对我国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对不同地区碳排放影响较为稳定,第三产业对不同地区的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城镇化对碳排放的解释受到第三产业的影响;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如果能协调发展,则会优化这两者对碳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