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尧 《投资与合作》2011,(10):43-43
自2002年初起.美元就开始贬值出现大幅度下跌现象,最主要的体现在作为国际通用货币美元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它将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美元贬值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积极方面表现在:美元贬值有利于中国扩大利用外资额度、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备件、易于宏观调控、扩大国内外消费和促进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消极方面表现在:它会减缓中国出口贸易、加剧我国与国外之间的贸易摩擦、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带来新的挑战并且加速了中国通货膨胀的步伐。中国如何应对美元贬值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是我国急需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1"房地产化"乃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之一1、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化"中国社科院早在《2010-2011住房绿皮书》中就发出警告,"中国应警惕经济房地产化的风险"。可以说,中国经济从2003年起,就开始了与房地产的错误姻缘。无论是房地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是房地产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日益显示出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化"。特别是2008年,中国在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却采取了过度扶持房地产的政策,结果使中国经济在"房地产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3.
禹言 《理财》2008,(10)
自从人民币升值预期开始形成,热钱便随之成为了中国经济体大门口最熟悉的“野蛮人”。说它熟悉,是因为无论中国经济出现什么问题,热钱总能作为一个原因被拉出来点评一二;说它陌生,是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就连经济学家也说不清楚到底哪部分钱是热钱、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形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相似文献   

4.
姜小科 《云南金融》2011,(2X):54-54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最为敏感的经济现象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从介绍通货膨胀的涵义开始,以中国2010年通货膨胀的实际国情出发,深入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治理中国通货膨胀问题的优化策略,从而更好地遏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5.
2001年12月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能够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标志着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分享全球经济资源已经开始,它有助于加速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应该看到,在金融领域,我们在赢得了机遇的同时,也要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国2010年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最为敏感的经济现象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从介绍通货膨胀的涵义开始,以中国2010年通货膨胀的实际国情出发,深入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治理中国通货膨胀问题的优化策略,从而更好地遏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7.
新概念词典     
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而它作为新型学科的历史也不过四十年左右。在国际上,对组织学习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从一开始,它就带有跨学科的倾向,是一个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三十多年前开始改革开放,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连续创造了多年经济增长率世界第一的奇迹。越南效仿中国的成功经验,以更加开放的招商引资政策发展本国经济,自从1998年开始,其经济也呈现出几何式增长效应,越南GDP增长率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快国家,不幸的是,2007年越南经济泡沫破裂,持续至今,越南经济依旧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9.
实际上,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就已经认识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经济的低效运行,所以从那时开始,中国一方面将整个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方面,另一方面即着力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通过它来改变整个经济体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赵向红 《财会学习》2018,(24):26-27
我国房地产行业商品化历程在我国已有近30年,这期间,房地产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增加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总值.但在它为中国经济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威胁,它在各项经济中都有着很多的无法确定的因素,一旦房地产行业出现问题,其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是无法预估的,所以加强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张艳花 《中国金融》2006,(13):33-35
从2006年开始,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本刊记者就下一个五年中中国如何实现新一轮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一直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商学院吴延瑞博士。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对于中国经济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年,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GDP增长率在2010年第一季度恢复至顶峰,随后又开始持续下滑。2012年第一季度更呈急剧下滑之势。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也引发了全球的关注。2012年中国GDP全年增长回落至7.8%,增速堪比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困难的1998、1999两年。然而,在令人担忧的经济增速下滑中我们看到一线曙光,中国经济终于开始从其失衡状态中逐渐恢复。消费连续第二年成为经济  相似文献   

13.
从1988年在全国进行城镇职工住房制度改革开始,中国住房市场化至今己经走过了23年历程。23年来中国房地产虽然几起几落,但它为国家经济建设腾飞确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最关注的行业之一。然而,伴随着物价通货膨胀,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又成为众矢之的,为  相似文献   

14.
李侠 《中国金融家》2008,(10):92-94
“中国资本市场从开始出现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2008年3月中旬出版、被称为中国资本市场第一本“白皮书”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这样评价中国证券市场18年改革发展路程。  相似文献   

15.
郭莉 《投资北京》2011,(1):42-44
公办养老院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不接收健康老人,只收住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中国经济起飞的翅膀才刚刚展开,我们的社会就已经开始衰老了。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历时一年所做的《银发中国: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有这样一个结论:35年前,中国有赡养能力的成年人与老年人的比率是6:1,按照目前的人口变化趋势,35年后这一比率将锐减为1:2,一代人的功夫,中国将比美国更老。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经济有可能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在2008年升值的趋势依旧,甚至步伐会加快。这对面临经济滞胀的西方经济来说不是什么福音,可能不久我们就会听到西方舆论界开始"爆炒"中国输出通货膨胀论。  相似文献   

17.
海玲 《银行家》2001,(2):26-37
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于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正式接纳中国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中国入世成为现实,这对于具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讲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它标志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将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的发展历程宏观经济运行是具有周期性的,在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种状态中循环往复,所以通过相关数据和经济表现对经济景气进行必要的预测就成为可能。景气监测预警体系就是利用经济周期理论全面客观地判断经济运行是处于过冷、过热还是稳定,是扩张还是收缩。从而预示经济的下一步发展趋势,为个人、企业、政府提供有益的经济景气信息。早在上世纪初,西方经济统计学家就开始经济景气指标的研究。早在1909年美国巴布森统计公司就发布了巴布森指数。美国布努克达尔经济研究所也于1911年编制发布景气指标。对后世影响较大还是哈佛指数,哈佛指数1919年开始在《经济统计评论》上定期发表。由于哈佛指数曾一度对宏观经济景气作出了十分准确地预测,它曾风行一时,但是它未能预测出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之后虽然几经调整效果仍然不佳,最终于1941年中断使用。哈佛指数失败后,美国经济周期波动监测研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美国经济研究局(NBER)。由于NBER的扩展指数不能表示经济周期的强弱程度,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提出了合成指数法。1975年,美国商务部在《商情摘要》上逐月发布修订后的景气指数。新的监测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景气指数构成...  相似文献   

19.
钱磊 《中国外资》2013,(8):156-157
11年下半年后,中国经济的增速开始下滑,传统依赖于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不可持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成为当下政府工作任务的重心。然而,中国产业结构存在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在中国多年经济快速增长中逐步累积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严重阻碍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但是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当前的环境下仅依赖市场的自发机制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合理利用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成为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0.
《国际融资》2014,(11):61-63
英国《金融时报》最近就中国在欧投资、移民和雄心的现行轨迹展开了调研。从北京到米兰、马德里、里斯本和雅典,一系列报道揭示出中国在欧洲发展规模、投资动向以及中国投资者和移民的策略--这一切全都与中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走出去”政策密切相关,目的是发现新市场和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