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玲 《时代金融》2014,(11):238
<正>2014年3月的一个午后,我们有幸探访了人民银行瑞丽市支行支农再贷款惠及的大学生村官段必清。从瑞丽市区出发,一路驱车20多公里,在瑞丽市勐休乡户瓦村我们见到了身着短衣短裤、穿着人字拖、骑着摩托在村口等待的小段,87年出生的小段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做事干练,开朗自信,冲闯劲儿十足。家住瑞丽城区的小段是家里的独生子,2009年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报考了村官,被分配到了瑞丽市勐休乡户瓦村。初到户瓦村,对于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段必清来说困难重重,在  相似文献   

2.
一是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资金来源组织难。要改革现行邮政储蓄存款管理办法,撤销乡镇邮政储蓄机构,使农村乡镇有限闲置资金尽量流入农村信用社,以壮大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从而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缓解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3.
县域邮政储蓄银行支农贷款存在“七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邮储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信贷支农业务增长较快,已逐渐成为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新生力量,改善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缓解了农户信贷资金供给压力,但仍存在许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5.
当前,有有些地方的农信社在利用低利率的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支农贷款时,将利率“一浮到顶”,即上浮100%以扩大利差收入。这种做法,尽管不违反现行利率管理规定,也能给农信社带来部分盈利,但与央行支农再贷款发放初衷相矛盾,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6.
7.
本调查记通过对三个不同类型的贷款户走访,反映了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一是贷款户有钱为何赖帐不还;二是贷款户讲信誉,按时还款,但有了收却不往信用社存;三是农贷支持的对象选择问题,是撒“胡椒面”,还是有“选择”扶持劳动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支农贷款在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山东省近年来支农贷款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贷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给出当前支农贷款适度问题的判断及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在国家财政预算中,每年都拨出支农资金用于农业生产。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加快了农业发展的步伐。国家在财力上也给予农业以极大的支援。但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巩固发展,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了。 支农专项资金管理体制是建国初期从苏联照搬过来的,以后则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不断加以制度化,似乎这就是社会主义支农资金管理的典型特征,谁也不能动。实际上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资金供给制。  相似文献   

11.
支农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运用的最主要的形式,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的投向、投量直接影响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了解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的特点对于农村信用社科学合理的制定贷款原则、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陈颖 《云南金融》2011,(6X):98-98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彻底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努力实现好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就是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等三大目标。本文正是以此为目标,从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广大农村地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支农项目贷款问题,以期对我国农信社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给出有效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面对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农业问题,农村信用社任重道远。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只有立足“三农”,改善服务,加强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探索出一条富民强社之路。本刊选取了分别在山东、河南两省农村信用社2002年工作会议上作典型报告交流的8家信用联社的各具特色的经营管理经验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彻底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努力实现好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就是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等三大目标。本文正是以此为目标,从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广大农村地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支农项目贷款问题,以期对我国农信社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给出有效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资金短缺是农村地区广大农民贷款难和经济金融萎缩的重要原因,而由各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低效所直接引发的资金“农转非”问题正是农村资金短缺的根本原因。本文借用供给决定论的理论框架,试图解释清楚山东省郯城县新村乡信用社服务于当地专业经济高效发展、并基本实现微观层面上资金供给与有效需求的良性互动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印证了供给决定理论关于适当改进微观主体资源配置机制可增强供给效率和供给弹性理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农村经济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在货币政策上加大了支农力度。但是部分地方农民贷款难呼声仍然较多,农民贷款难问题时有发生。为了全面掌握平凉地区信贷支农情况及是否存在农民信贷难的问题,我们对全区农民信贷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伊始,中央1号文件以空前的篇幅提出了“三农”发展的战略,“三农”经济面临发展的机遇期,国家颁布实施的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和农税减免政策为“三农”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农村金融部门与时俱进、积极开拓农村、农业和农民市场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发展和创新机遇。  相似文献   

18.
支农贷款是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管理的重中之重,需要精细化管理。对照信贷管理精细化的特征与原则发现,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贷款管理中存在"三重三轻"问题,对此,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抓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规范和细化贷款"三查"的操作环节,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贷款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苏庆展 《海南金融》2002,(10):56-57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城市郊区农村发生了"三个新变化",即农业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农村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农村经营方式的新变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日益活跃,经营性的农民已经成为新时期农村的主体,使得农民的投资需求空前高涨.如何适应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做好支农贷款的发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20.
1998年以来,农民贷款难问题曾备受关注,但随着农村信用社存款的持续增长,山区“农民贷款难”问题开始逐步向信用社“贷款发放难”转变,加剧了农村信用社的亏损和风险,成为困扰农村信用社的一大难题。山区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为何贷不出去?笔者近期对郧县农村信用社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