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云霞 《发展》2014,(11):75-76
高校网络舆论是校园文化以及高校师生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等在网络媒介的具体表现,是高校精神风貌的高度提炼和集中表现。因此,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实质上就是一种校园文化的引导,应当遵循其先进性、独特性和教育性等特性,完善舆论引导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发表言论的重要渠道.因此,深入探索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客观全面的分析高校网络真情引导的必要性,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的时代课题.为此,要从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和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养三几个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促使高校大学生形成具有正能量的校园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体现中国民主政治的内核。在网络舆论引导中要牢牢把握主动权,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和传播方式的规范性,并研究网民心理特征,强化引导艺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公众利用网络关注公共事件的热情日益高涨,在网上形成声势浩大的网络舆论。它在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和谐社会构建、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网络舆论是新兴事物,也呈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非理性,需要在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完善法律法规、培养公民意识、加强主流媒体引导等方面着力,以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校园网络调查具有方便、快捷、及时、针对性强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认知看法.如果调查做到精心设计选题、正确提出设问、巧妙设计答案,就能起到正面引导校园网络舆论,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海燕 《乡镇经济》2014,(6):108-112
从网络舆论的产生机制来看,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结构调整是萌发网络舆论的温床,不断觉醒的公民意识是诱发网络舆论的触媒,社会热点敏感事件是引爆网络舆论的导火索,政府应对措施不当是加剧网络舆论的放大器。裂变扩散、多点共振、中心涌现、潜而不消,是网络舆论的典型传播模式。根据网络舆论的产生机制和传播规律,政府引导网络舆论可从政治策略、文化策略和技术策略三个方面着手,即坚持践行群众路线树立良好政府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消除信息不对称减小舆论传播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程晓宇 《魅力中国》2011,(15):56-57
大学生舆论是大学生对社会(校园)现象、事态表现出大致接近的意见、建议、情绪、态度的总和。把握大学生舆论的形成、控制、引导,以及反向舆论的化解,对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舆论引导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我们已全面迈进信息时代,网络舆论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舆论彰显出与传统媒体舆论不同的新特点,如何根据网络舆论的特点潜移默化地感染受众,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新时期网络舆论的特点和网络舆论引导的难点,重点探讨了加强新时期网络舆论引导的途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网络已全面渗入人们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之中,在这种背景下突发事件的舆情态势呈现出新的特点,舆论引导工作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需要采取多措并举的舆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网络已全面渗入人们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之中,在这种背景下突发事件的舆情态势呈现出新的特点,舆论引导工作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需要采取多措并举的舆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借助各种自媒体参与政治讨论,影响政府的相关决策。自媒体的传播特点集中表现为传播主体去中心化、传播效果难以预测以及传播内容可信度欠缺。同时,在自媒体生态下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特点为参政愿望强烈,积极参与网络互动;理论学习相对完善、政治素养较高;政治实践缺乏,舆论不当现象存在。文章从政治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以上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媒体和学校层面提出了针对大学生网络参政行为中的舆论引导机制的建议,以更好地规范和指导自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参政行为。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网络舆情成为校园舆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网络舆情具有舆情内容丰富、舆情主体素质高、舆情形式轻幽默等特点;针对其特点,从进行议题设置、培养意见领袖、搭建互动平台、提高网络素养等方面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有利于保障校园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崛起,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其影响已全面而深刻地渗入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舆论发展现状,并通过分析其对我国公共政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提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开始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网络舆论的非理性状况呈现蔓延之势,导致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网络舆论危机生成的过程表现为从个体舆论→群体舆论→团体舆论的形成过程。网络舆论危机对大学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遵循不同的网络伦理道德原则以应对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的失范。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参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的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网络诉求和意愿的表达方式,大学生网络舆情也随之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台州五所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参与情况,认为当前台州高校网络舆情的状况处于良性的发展状态,但由于从众、社会趋同、群体极化、知觉选择性等社会心理现象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极易触发。因此,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能立足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立足大学生社会心理预防和疏导机制,通过培育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促进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高校舆论环境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校园媒体有效引导校园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高校舆论环境的构建、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确立与培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运用校园媒体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建立"以人为本"的校园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场力量对比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官方网络舆论影响力弱化,民间网络舆论影响力急剧增大并且非理性化.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增大官方网络舆论的吸引力与说服力,促进官方网络舆论与民间网络舆论的互动融合,提高官方网络舆论影响力;还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民间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加强对“网权力”监管,加强对民间网络舆论管理.  相似文献   

18.
党校肩负着在网络上为党立言,为党发声,激浊扬清的思想引领责任,党校网络舆论引导具有政治性、针对性、导向性特征,党校应整合党校系统资源,创建舆情分析中心,培养舆论引导新型人才,创新舆论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高校网络舆情朝着多元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这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挑战,作为教师应该对思政课教学平台进行创新,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把握教育方法,突出教育重点,本文就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对于德育工作是一把双刃剑,既引发了危害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问题,同时也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本文就如何运用好网络这一新技术,以"疏"代"堵",通过趋利避害,增强思想教育实效性提出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