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2000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436.2亿元,占全省GDP的22.3%,10年农业生产平均发展速度达3.9%。其中“九五”年均增幅为4.7%,比“八五”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农业的平均发展水平,为我省GDP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我省价格总水平继续呈去年年末的上升态势,1、2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O%(全国3.2%)和1.8%(全国2.1%),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8和O.6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国O.2和O.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南华县是我省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农业人口、少数民族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94%和38.1%。2001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27亿元,比上年增长8.1%,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完成48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高于全省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云南农村经济》2005,(2):14-16
一是乡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4年,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505.7亿元,总产值2342.2亿元,工业产值980.5亿元,营业收入3078.4亿元,实缴税金63亿元,从业人员336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78%、81.7%、90%、84.3%、46.5%和净增70万人。2004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到全省生产总值的17.1%,拉动全省工业生产总值增长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齐鲁粮食》2003,(4):42-43
2002年,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测算,全省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10552.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这标志着我省综合经济实力跃升到新的台阶。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90.00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09.5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52.52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4.4:49.3:36.3变化为13.2:50.3:36.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1.0和0.2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64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  相似文献   

6.
按照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回顾我省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说,纵向比较我们有一定发展,但是向与发达省份比较就有了明显差距,远没有达到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的发展水平。从统计数据分析表明,我省经济发展缓慢,县域经济水平低就是其中原因之一。到1991年末,全省仍有42个县靠省财政补贴过日子。占全省70%左右人口和绝大部分资源的县域经济。在全省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仅占40.9%,国民收入占45.8%,工农业总产值占35.6%,工业总产值占27.3%,地方财政收入占27.3%。由此可见,县域经济比重过小是影响全省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当前改革开放级我省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抓住这个机遇,选准我省经济发展的口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从我省经济发展最薄弱部位县域经济入手,紧紧抓住不放,同时搞好与县域经济相关的产业关系和配套政策的制定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2004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部署,努力加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增长创十年来最好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增加,多项指标超额完成任务,顺利实现了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8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超过计划2.4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3.9亿元,  相似文献   

8.
《云南农村经济》2002,(2):73-75
从1978年到1998年,我省设市城市由4个增加到16个,建制镇由79个增加到406个,全省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2.8%提高到1999年的21.1%,年平均只增长0.4个百分点。和全国水平相比,低了近10个百分点,只相当于全国80年代初期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桂红  张艳 《农业经济》2005,(12):35-36
从经济总量上看,全省77.6%的人口和97.9%的土地都在县域,县域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58.1%,全省的经济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域经济。2003年,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4.5%,县域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占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33.8%,县域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此外,在一、二、三产业中,全省几乎全部的第一产业、一半以上的二、三产业增加值是由县域提供。从人均指标来看,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2003年,县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5.2个百分点,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人均出口额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31.6%、35.8和37.4%,还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也只是全省人均水平的57%。因此,县域的整体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全省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陕西综合经济》2009,(4):11-12,20
一、投资完成情况 上半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高位运行的态势,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9.99亿元,增长41.6%,高于去年1.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3.5%)8.1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72.12亿元,增长43.8%,同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3.6%)10.2个百分点,也高于西部平均水平。从全国范围来看,西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1%,中部增长38.1%,明显快于东部26.7%的增速。中西部省份的投资增速明显高于东部,是今年全国投资增长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不仅反映了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巨大空间和迫切愿望,也体现了国家在保增长过程中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1.
据水利部天津遥感院1999年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昭通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1307.9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0.41%,比全省高13.4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2.41个百分点;在流失强度分级中,轻度占42.91%,中度占39.44%,强度占16.36%,极强度占1.29%,年均侵蚀量4644.万吨,年均侵蚀模数2072T/km^2,年均侵蚀深1.53mm,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一个市。  相似文献   

12.
我省县域经济的工业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省县域经济总量已达到全省经济总量的36.7%,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已占到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3%。这个数字,一方面说明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另一方面也说明与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04年,全国县域经济GDP平均规模32.0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平均1.2l亿元,而我省县域GDP平均规模仅1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平均0.55亿元,显然,这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比较中处于落后地位。  相似文献   

13.
北京郊区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向纵深推进,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5年,第一产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比重的6.7%,比2000年下降了5.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45.6%,比2000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47.7%,比2000年提高了7.1个百分点。2005年三次产业收入结构比为6.7:45.6:47.7,比2000年II.8:47.6:40.6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翼双飞,成为北京郊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一、粮油质量控理工作的现状近几年来,全省粮食系统各企业高度重视并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工作方针,不断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和技术基础工作,依靠广大职工,开拓奋进,使我省粮油产品质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粮油产品合格率逐年提高据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显承,1996年共抽查187批次,170批次合格。合格率如.9%,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1997年1-2季度抽查了35批次,34批次合格,合格率对.1%,同比又提高了7个百分点。(二)创名牌优质产品已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自省经贸委、省技术监督局颁发(湖南省…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广东全省农业增加值达2287亿元,比上年增长4.4%;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90元,增长14.2%,扣除物价指数实际增长11%,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3.3个百分点。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5年的3.12:1下降到3.03:1,连续七年遏制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广大农民切切实实享受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一、“十五”期间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 一是经济总量快速扩张,三次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预测“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将达到1375亿元,比“九五”期间的838.86亿元增长1.16倍,增速高出“九五”45.11个百分点,比全省“十五”增长速度高39.89个百分点。尤其是2003—2005年全市GDP名义增长速度以接近或高于20%的速度增长,实际增长速度2004年达到14.5%,增速居关中六地市之首。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比例总量为12.22:51.90:35.88,与“九五”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9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总体看,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呈现出了明显提速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35.8亿元,比“十五”末增加1135.64亿元,年均增长11.5%,高出规划11%的年均增长速度;两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3.2亿元,完成规划任务41.6%,超规划年均进度4.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6亿元,增长22.3%,增速比2005年提高9.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7亿元,年均增长14.2%,增速比规划高出3.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一)“十五”期间是我省林业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也是林业战线历史上大喜事多、国家投资大、任务完成较好、林业发展较快的时期。截止2005年底,全省新增森林面积268.5万公顷,为“十五”计划的172%;森林覆盖率(含灌木林地)由44.29%提高到49.91%,较上个5年增加了5.62个百分点,为“十五”计划的104%;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5.48亿立方米,名列全国第三位,为“十五”计划的106%。全省大部分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为保护长江、珠江和国际河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钅容基总理强调指出:“当前,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改变了过去缺吃少穿的贫困状况,由温饱型转向小康水平,进一步向富裕型经济迈进。我们辽宁省是个多民族省份,民族人口为616万。民族地区人口为333.4万,占全省的8.1%,其中农业人口为全省的11.6%,土地面积为全省23.2%。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我省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我省民族地区农业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70%至…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常州市自觉把握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和规律,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农民收入增幅12.9%,超过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城乡收入缩小到2.079:1,25个村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进村,30个村被评为市级小康家园示范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