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是大家熟知的。一个和尚自己挑水吃,两个和尚一起抬水吃,三个和尚呢?那就会多出一个可以闲着的人,于是大家都想成为闲人而不愿挨那份累,三个和尚便就没水吃了。这似乎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有一位经济学家来了三个“故事新编”,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其一老和尚立了新庙规:三个小和尚谁水挑得多,晚上吃饭加道菜。  相似文献   

2.
“三个和尚”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现在流传的是“三个和尚”的新说,即一个和尚挑水吃;第二个和尚设法激励第一个和尚努力挑水,水挑的多,能吃上好饭好菜,挑的少就吃稀饭;第三个和尚去寻找水源,打井或引水入庙内。  相似文献   

3.
"三个和尚"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现在流传的是"三个和尚"的新说,即一个和尚挑水吃;第二个和尚设法激励第一个和尚努力挑水,水挑  相似文献   

4.
仔细考虑一下,寺庙总算也是个组织,形同公司,也有分工分权、时间管理、上下沟通及决策等内部事务,为了避免“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窘况,现代管理理论在这里并非没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5.
"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古老故事。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有水喝?是产权不明,权责不清?还是制度不全,组织不力?笔者认为,其真正原因在于缺乏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激励机制。要使大家能心往一处想,  相似文献   

6.
细究“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有其深刻的原因.“一个和尚挑水吃,”说明这个和尚如果不去把水挑回来,这个和尚就会没水喝.回过头来看.原来这个和尚是因为要喝水,而客观上又具备了挑水工具,所以挑得越多自己享用越多,劳动同利益成正比.因此,他始终不会让桶空着,出现断水现象.“两个和尚抬水吃”,情况有了变化.客观上讲,一只扁担两只桶.两个人去挑水.劳动工具不够用,客观劳动条件不充分,给偷懒造成了条件,只好共同去抬水了.总之,挑水责任不明确.两个人都要用水,谁用得多,谁用得少,很难说清.利益分配不清,就缺乏内驱动力去激励某一个和尚积极挑水.由此看来,也就只好两个和尚一起去抬水  相似文献   

7.
《化工管理》2006,(3):68-68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在团队合作方面的不足.而今,面对国外大公司、大企业,面对越来越小的地球村,面对国外思想、思潮、思维对我们的冲击,也面对国内林立的公司企业间的竞争,我们该如何让员工树立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加强员工的执行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让员工和企业共同走向双赢?  相似文献   

8.
王剑 《汽车观察》2009,(9):57-59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在收购DSI之前,吉利虽然在去年以5%的出资额(占中方总出资额),参与了由发改委撮合的“中发联投资有限公司”,但是至少从目前来看,“饮水”依然是个大问题。“大股东美国博格华纳公司一家独占了66%的股份,12家中国车企才占34%,  相似文献   

9.
<正>“某工程两人合作在两天内可以完成,如果是四人合作,需要几天完成?”这个问题小学生都会算,即正确答案是一天。但在实际中,正确答案则可能是两天、三天,甚至更多天,这正如人们常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  相似文献   

10.
"三个和尚没水喝"现象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门瑟·奥尔森教授(Mancur Olson)指出其原因是因为有不少人想搭便车.本文从纳什均衡理论的角度剖析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成因--一个制度上有缺陷的非合作博弈,并进一步运用纳什均衡理论解释"三个和尚没水喝"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从而提出了解决避免集体利益不能体现的思路和措施,以提高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1.
曾经有社会心理学家们抛出一个词叫"社会惰化",就是说,人越多,大家越觉得自己可以不必承担责任,因为还有其他人扛着呢!这个现象很可怕,对团队效率十分不利。我不由得想起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想起"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想起前几年关于竞技体育项目的一则分析说:个人竞技项目实力明显高于团队项目,其原因有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人的心理问题。每个人责任感、业务能力和素质不同,优秀的队员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忍受队友"拖后腿",团队如果没有清晰的职责,如果不能齐头并进,便容易产生"惰化"。  相似文献   

12.
山西怀仁县峙峰山煤矿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自1983年以来,连年实现了增产、增收、不增人。三年来,原煤年产由29.2万吨,提高到43.4万吨,增长了48%,全员效率由1.88吨/工提高到2.38吨/工,提高26.6%,利润增加79%。他们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不养闲人。这的确是企业管理中很高明的一招。这一招,主要高在他们大胆改革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实行了矿、队两级管理,不设工区一级,合并了不必要的科室,干部配备“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管理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5.6%。当前,有不少企业摊子铺得大,可有可无的人员多,在企业改革中优柔寡断,不肯拆“庙”搬“神”。长此下去,不仅人浮于事,互相攀比、扯皮,往往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怪现象;而且还会有“害群之马”无事生非,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13.
《轴承工业》2010,(2):33-33
聪明的美国人喜欢把简单道理总结成定律,所以中国版“三个和尚”故事就变成美国版的“华盛顿合作定律”: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中放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来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把它也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够出去。  相似文献   

14.
《玩具世界》2012,(4):49-49
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大闹天宫》、《阿凡提的故事》。 动画,既有电影的叙事功能,又有绘画的表现力,因此常常被称为“奇幻的艺术”。说起动画,可以说是众人皆知,甚至是一个热门产业一一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起相关专业,许多地方建起了规模不一的动漫产业园反。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厚度     
曾经有个七张饼的故事,说是有个大汉,买饼充饥,吃了六个还不见饱,又吃下了一个,终于饱了,他不免有些后悔:“我为什么不直接吃下这最后一个?结果多花了六个饼的钱。”在现实中,大汉十分可笑,但在网络的虚拟之饼面前,饼该怎么个吃法?  相似文献   

16.
以制度取胜     
建立制度很重要,建立“好的制度”更加重要。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和尚分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轴承工业》2004,(7):1
这是一个连孩子们都熟知的故事:一个牧羊童为寻开心,大喊“狼来了”,当人们赶来相救时,却发现这不过是一个玩笑。终于,牧羊童为自己发布的错误信息付出代价——他的羊被狼吃了个干净。  相似文献   

18.
现代班组     
《现代班组》2009,(1):16-16
【编辑留言】加班赶个急活儿,班长请大家吃顿饭是挺正常点事儿,可要是他们“吃惯嘴”了呢……  相似文献   

19.
华盛顿合作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中国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这种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  相似文献   

20.
陈婧 《IT经理世界》2016,(Z2):76-80
没故事、没脚本、没亮点、没高潮,"慢电视"成为了电视史上最无聊又充满"魔性"的节目。以迈克尔·斯诺的电影《波长》为标志,艺术世界开启了对"慢电影"的大讨论,安迪·沃霍尔自然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他的电影作品中,影片由漫长的单一镜头组成,比如《吃》,45分钟里只出现单调的中近景镜头,而全部内容都是一个男人在吃蘑菇。沃霍尔1963年摄制的《沉睡》把"慢电影"推向极致,长达321分钟的电影里,诗人约翰·季诺一直酣睡着,摄影机静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