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民生科技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民生科技.有利于实现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民生科技已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天津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对天津民生科技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为新形势下走出一条具有天津特点的民生科技创新发展道路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赵娟 《改革与开放》2013,(10):114+116
民生问题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理论观点,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取得了民生建设方面的成就,而且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新一届领导集体同样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关注民生建设,并且提出"中国梦"的新理念,"中国梦"的构建与当前我国的民生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3.
回首2004,关注民生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典识;展望2005,关注民生必将成为举国上下的行动。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取得革命胜利,促进国家发展,毛泽东关注民生,致力于民生,坚持人民的利益,注重实际研究,当时的民生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党上下全力以赴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因此认真探究毛泽东在这一阶段的民生思想,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毛泽东民生思想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来源、内容、当代价值的探究已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5.
泉州市民生产品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逐步在六大传统支拄产业中形成了十五大民生产品制造基地,成为泉州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也存在着“散、小、低、弱”等问题。为此,要采取措施,促进民生产品制造基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孙敬东 《理论观察》2013,(4):109-110
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民生工程的广泛开展,民生档案也日臻健全和完善,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要通过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利用中的安全保密、民生档案的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来保证民生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以确保民生富庶,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7.
晓扬 《浙江经济》2007,(5):14-15
改善民生已成为发展升级的核心内涵,成为国家发展的根本目标取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与民生生活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孟洋 《天津经济》2007,(11):61-62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权兴亡的重大问题.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国计民生"的说法,把"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古文云:"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业>).在当今,中国教育已成为民生之基、就业成为民生之本、收入成为民生之源、社保成为民生之安(郑功成,2007).  相似文献   

9.
民生经济将民生改善的要求植入经济发展中,文章阐述了我国民生经济发展,承载着促进“中等收入陷阱”跨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功能.通过形成和完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互动耦合机制,使民生投入同时服务于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经济增长中自发实现民生改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已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点.而民生科技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科学技术是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以满足公众生存和生活的基本需求为基础,以公众发展与自我发展为导向,以创造更多的社会福利为宗旨实现民生科技社会效益最大化,满足更多人的发展需求已成为新形势下研究我国民生科技发展路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唐永锋 《特区经济》2011,(9):140-141
以公共服务为民生基础的民生六大内容具有不可分开的相关性,已概括成为"十二五"国家规划纲要中"民生优先"的核心内容。坚持民生优先,意味着施政重点变"GDP经济学"为"国民经济学",反映了政府不同发展阶段政策偏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年文平 《魅力中国》2014,(23):280-280
档案资源建设是服务和满足民众档案利用需求的基础,事关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是丰富和完善馆藏机构、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根本途径。本文从管理、接收与利用、利用与信息化建设,影响档案资源建设的这几个问题来分析,鉴于档案馆资源建设的情况,提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民生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覆盖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民生档案资源利用体系的必要性,确保民生档案为百姓服务。  相似文献   

13.
徐彩莲 《魅力中国》2011,(6):167-167
以人为本是党执政理念的鲜明特征之一。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建立以民生为导向的政策体系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具有深度民主的公民社会的形成,对民生新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民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进而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中心主题与现实取向。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具有民生运思传统和致思方式;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卓有成效的理论成果无不蕴含着浓郁的民生旨趣;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快速推进所凸显的民生问题迫切需要解答;民生已经为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生长点、着力点和结合点。  相似文献   

15.
地球人都知道,在中国但凡什么成为政治,就有可能挂帅、突出,成为最大的政治,更可以压倒一切。今年的北京两会上,民生和幸福就成了这样的幸运儿。其实民生本来就是政治。革命先驱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就有民生;歌颂毛泽东的《东方红》里最感动人的一句  相似文献   

16.
从全球来看,把各国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的重要导向,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趋势,作为实现我国农村城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示范小城镇的建设中,运用科技手段服务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民生科技的内涵,总结了国内外科技服务民生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天津示范小城镇建设中科技服务民生模式,进而提出了在示范小城镇建设中提升科技服务民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读民生     
王寅 《中国报道》2012,(9):30-33
民生民意无小事。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本刊用数据说话,通过一些关键民生领域的数字变化,将近十年我国在社会保障、就业、居民收入、住房、医疗和教育等民生领域的变化客观地呈现出来。十年间,民生工作有进步,也有不足。已取得的成就能激励我们坚定不移地为人民生活的改善而努力,而目前仍然存在的不足,将为我们指明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基本理念,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善民生的基本条件,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重视和积极推进农村民生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农村民生保障机制,农村民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下一步宁波农村民生建设的重点是树立正确的民生理念,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优化农村民生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20.
民生建设是新疆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就成为重要课题。从社会建设、民生及其相互关系出发,加强新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对策是:确定总体发展目标,建立相应责任体系,加大监督力度,注重新疆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充分利用并加强各地对新疆发展的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