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雨 《征信》2024,(5):22-30
个人征信机构运用自动化决策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信用评价与信用反欺诈产品或服务,可能因传导不实信息、复现社会偏见与歧视、弱化人类决策个性化空间等对人的权益产生风险。通过对个人征信机构自动化决策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发现,信用信息查询类产品可引发“算法黑箱”风险,信用评价类和信用反欺诈类产品可同时引发“算法黑箱”“算法歧视”等风险。我国现有法律衍生出个体赋权机制、透明度义务机制和第三方主体外部监督机制,以应对自动化决策引发的各类风险,但单一的规制机制较难解决个人征信机构自动化决策的风险规制难题。对个人征信机构自动化决策的风险进行规制,需要综合考量规制对象、规制目的和规制实效,并以个人征信数据处理关系为分析背景,建构公私法规制机制相衔接的立体化风险规制框架。  相似文献   

2.
《金融研究》2008,(1):I0007-I0012
(一)信息提供人与信用征信 信用征信是由信息提供人、征信机构以及用户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企业信息进行搜集、存储、加工和利用的过程。信息提供人指的是在征信过程中,搜集信息主体信息,并将信息主体的信息向有关征信机构提供的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及公用事业单位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最大的征信数据库是中国人民银行建设并已投人使用的全国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该基础数据库首先将依法采集和保存全国银行信贷信用信息,其中主要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借款、抵押、担保数据及身份验证信息,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到保险、证券、工商等领域,从而形成覆盖全国的基础信用信息服务网络。全国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首先向商业银行提供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查询服务,满足商业银行对信贷征信的需求;同时依法服务于其他部门的征信需要,并依法逐步向有合格资质的其他征信机构开放。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各商业银行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联网查询服务,满足商业银行防范和管理信用风险的需求,同时服务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4.
魏革军 《征信》2020,38(2):1-3
分析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介绍陕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效,提出应坚持"政府+市场"双轮驱动,从推动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挖掘征信数据价值、培育征信机构与评级机构、抓好征信信息风险防范、开展征信宣传教育、强化责任落实等六个方面推进陕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端资讯     
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要求企业加强风险管理8月份以来,上海市联合征信系统、全国信贷征信系统以及中国诚信商务征信系统纷纷在上海登场,标志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由征佶行为的出现、征信机构的成立,发展到了社会征信体系的形成。对企业来说,其信用将被纳入社会征信系统,因为信用缺失会造成企业风险,这将促使企业重新定位。由此,企业的风险管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商业信用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源,体现在企业的应收账款、银行的信用卡透支、无  相似文献   

6.
程磊 《征信》2021,39(1):50-53
征信与信用评级虽然在信息主体、服务对象、技术方法、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二者也具有天然联系.在信用服务机构的公信力不足、信用信息难以实现互联互通、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征信与信用评级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征信和评级两个市场的优势互补,促进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两类机构外部评级场景合作,促进小微企业融资...  相似文献   

7.
《云南金融》2013,(4):49-50
一、什么是征信业?为什么要制定《征信业管理条例》? 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征信机构作为提供信川信息服务的企业,按一定规则合法采集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加工整理形成余业、个人的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  相似文献   

8.
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征信机构作为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企业,按一定规则合法采集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加工整理形成企业、个人的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有偿提供给经济活动中的贷款方、赊销方、招标方、出租方、保险方等有合法需求的信息使用者,为其了解交易对方的信用状况提供便利。我国征信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作用日益显现,征信市场初具规模。但与信用经济发展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征信经营活动缺乏统一遵循的制度规范和监管依据,难以获取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现象与不当采集和滥用公民、法人信息,侵犯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时代金融》2013,(10):49-50
<正>一、什么是征信业?为什么要制定《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征信机构作为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企业,按一定规则合法采集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加工整理形成企业、个人的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有偿提供给经济活动中的贷款方、赊销方、招标方、出租方、保险方等有合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互联网征信的需求也日趋丰富和多元化。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发展新型征信机构的路径,指出在互联网征信机构发展进程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准入限制和监管标准不明确、信息安全存在风险隐患、信用数据难以实现共享等问题,建议通过完善征信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互联网征信机构监督管理、强化对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等措施,推动互联网征信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阐述金融机构在日常征信业务活动中常见的违规行为,分析征信违规行为在个人信用信息保护、征信查询、查询信息保密等方面引发的法律风险.建议将征信纳入法律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征信内控管理制度、提高征信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征信监管,扩大征信宣传,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互联网征信的需求也日趋丰富和多元化. 根据当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征信机构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新型征信机构的三类路径,指出在互联网征信机构发展进程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准入限制和监管标准不明确、信息安全存在风险隐患、信用数据难以实现共享等问题. 今后,应完善征信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互联网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强化对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等,以推动互联网征信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万励  夏涛 《新疆金融》2010,(7):79-98
<正>一、征信理论与实务概述所谓征信,英文为"Credit Checking"或"Credit Investigation",字面理解为征求信用或验证信用。具体来说,征信是指为信用活动提供的信用信息服务,实践中表现为通过专业化的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以此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解决借贷市场信息不对  相似文献   

14.
以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成功推广应用为标志,央行征信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受现行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制约,非银行信息的采集工作尚处于比较艰难的拓展过程中,民众涉信行为的提升、商业银行信用信息的需求与征信运行机构信息缺乏的不对称现象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基层央行征信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信用信息采集和披露缺乏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法律主体具有"知情权",采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应取得本人同意,从保护信息主体权益角度看是最稳妥的做法。但若坚持这样的法律规定,征信机构采集信息的难度太大,可操作性不强,直接限制了征信体系的发展和征信体系作用的发挥。目前信贷征信系统采集和披露信用信息时,往往并未取得信息主体同意,只是规定在信用信息查询、提供信用报告等使用环节必须取得信息主体的授权,剥夺了信息主体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6.
《金融电子化》2007,(7):28-30
以“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成功推广应用为标志,央行征信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受现行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制约,非银行信息的采集工作尚处于比较艰难的拓展过程中,民众涉信行为的提升、商业银行信用信息的需求与征信运行机构信息缺乏的不对称现象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7.
正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建立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俗称企业征信系统,在防范资金风险、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征信中心启动了征信系统二代建设工程,针对当前信用报告存在的内容不完整、参考性不强等方面瑕疵,拟通过系统全面升级和功能完善予以解决。企业征信系统被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广泛地应用于贷前审查、贷后管理等方面,有效地发挥了防范风险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征信,与信用相关,却并不等同于信用。后者是欠债还钱、消费付款等经济活动,而前者则是一种专业化的信用信息服务,通过第三方机构将企业或个人的信用信息采集起来,供有需要的机构或个人使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信用文化的建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信用信息共享是征信的本原国务院2013年颁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首次将“信用信息”这个概念引入我国成文法中,并对利用独立第三方征信机构在放贷人之间实现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共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制度规定。我国现代征信制度主要涉及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交易活动,这种典型的民事或私权特点充分体现了我国征信制度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政府简政放权,贷款卡行政许可项目或被取消,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企业征信系统)标识码将随之调整,机构信用代码成为新标识码的最佳候选.本文对机构信用代码作为企业征信系统标识的可行性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关数据验证提出企业征信系统与机构信用代码管理系统的关联及整合模式,并对系统关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