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几种较为典型的影响企业间合作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因素,据此提出了研究假设,并于2010-2011年对103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建立逐步回归模型,对资源因素、合作利益、技术能力与企业间合作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合作动机对各影响因素与合作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得出若干结论与启示,为企业选择适合的合作模式,继而提升企业间合作技术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依据不同的创新源可以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对于企业来说,能否寻找到适合自身内外部环境的技术创新模式,是其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设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评价体系,建立企业技术创新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某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路径方法,为企业选择技术创新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科研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决策者选择怎样的技术创新战略与策略,取决于企业内外部两大方面的多重因素。研究与开发能力的高低,是企业的内部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对外部的决定性因素的分析,则可结合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进行。 一、从技术经济的角度认识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指的是创新者借助于技术上的发明和发现,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生产组织进行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生产体系,获得更大利润的过程。技术创新作为技术革新活动,包括三个基本的方面,一是产品创新,它可以是全新技术的全新产品创新,也可以是现有技术发现后 相似文献
4.
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以获取或维持竞争优势。而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决策,对于技术创新的成败有重要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基于此,本文从技术特性和创新模式的分类出发,分析了不同技术特性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不同影响机理,指出对应于不同程度的技术复杂性、技术不确定性以及技术隐含性,企业创新模式的选择会有所差异。此外,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命题假设,构建了概念模型,认为技术复杂程度越高,企业采用合作创新的倾向越明显,而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可能性越小;技术隐含性越高,企业采用合作创新或自主创新的倾向越明显,而模仿创下了的倾向越低;技术不确定性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合作创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阶段可划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蜕变期,本文根据其不同成长阶段的组织特征,提出了不同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6.
如何科学选择符合国情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对于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意义、选择难题、选择方法以及选择建议等方面探讨了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问题。从理论上而言,在评价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按照能力的强弱选取适宜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低碳技术创新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功能上的有机互补,建立一种稳定的、良好的作用机制,是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实施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8.
9.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与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淳宽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0,3(3):38-45
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论述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和优势,归纳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并且阐述了不同模式的特点,为了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本文还离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用采取的立法支持与政策支持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扩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成立中小企业协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模式是高科技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以创新模式的不同选择标准将其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并对三种创新的优缺点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对国内具有创新代表性的华为公司进行了分析.基于案例研究,华为公司的创新模式选择经历了四个阶段,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分析揭示出了华为成功实现技术创新的一些要点.这些经验为其他企业成功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提出金融政策组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图,结合相关文献建立PMC指数模型,最后基于7项具体政策组合,通过计算PMC指数绘制出PMC曲面图,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政策评价结果。研究表明:在选取的7项政策组合中,6项为优秀级,1项为可接受级,而对于可接受级的政策,不论从PMC指数结果还是PMC曲面图都非常容易找到政策组合评分较低的原因。由此,对政策的改进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构建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利用2001—2010年中国27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的3个构成要素——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和银行发展效率与高技术产业的2种技术创新模式——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过程创新模式之间存在长期因果关系,但与产品创新模式之间不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得出结论:目前中国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多依靠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而非银行发展效率的提升和金融结构的优化;鉴于产品创新是过程创新的目的和载体,目前存在较强的金融体系功能细化需求,该趋势下的产品创新与金融结构发展及银行效率的进一步拟合将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操作风险日益凸现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现有金融制度存在的种种缺陷,而不仅仅在于内控机制不健全。因此,防范操作风险的重心在于制度创新,而不是技术层面的修补与完善。当然,强调制度创新,并不否认技术创新的作用,操作风险管理技术的提升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项崭新课题和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5.
16.
以2014-2016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不同种类的金融资产配置对双元创新的影响,考察高管激励方式在两者之间的调节效应,并基于产权异质性作进一步检验。引入ITCV方法测量内生性问题是否改变了回归结果,以检验结论的稳健性。研究发现:①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对双元创新不产生蓄水池效应;②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对探索式创新具有挤出效应,而对开发式创新挤出效应受到产权异质性的影响;③相对于开发式创新,长期金融资产对探索式创新的挤出效应更加显著;④国有企业中,股权激励有助于弱化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对双元创新的挤出效应,而在非国有企业中,这一调节效应并不显著;⑤相对于探索式创新,薪酬激励弱化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对开发式创新的挤出效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的研发和转化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从创新价值链和创新模式出发,构建金融结构、技术创新模式与技术创新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三阶段DEA-Tobit模型和广义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模式转变、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技术创新研发和转化两个阶段的规模效率较低,导致研发综合效率和转化综合效率存在“双低”现象。从金融结构来看,存在着最佳的金融结构与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相匹配,使技术创新效率达到最大。从影响机制来看,银行和金融市场存在互补关系,分别匹配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从金融结构分工来看,相对于银行来说,金融市场对技术创新效率以及技术创新模式转变的重要性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现阶段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部分外向型民营中小企业出现了较严重的资金链紧张,面临生存困境。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关键是建立多层次的、灵活性的、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融资体系。主要着力点: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信贷体制改革入手推动金融创新,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搞活民间资本市场,促进民间信贷合法化;通过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探讨中小企业发展可行的融资组合,为其融资多元化发展探索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我国2002-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技术市场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区域研发环境与技术创新的协同作用。首先,通过构建GMM模型稳健性检验,发现在控制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制度因素、R&D投入、FDI、对外贸易、市场化程度等各种影响因素后,技术市场对创新具有显著影响,且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的影响弹性最大;其次,通过交互项检验和门槛回归,发现R&D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技术市场存在两个门槛,跨越门槛将增加技术市场的边际创新产出;再次,技术市场发展对各类专利贡献率的测度结果显示,发达地区技术市场对发明专利的贡献最大。据此提出加速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因地制宜改善区域研发环境、进一步强化技术市场驱动高质量创新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的金融制度在金融组织、宏观调控、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等方面还存在制度缺陷,因此需要有创新的金融制度安排来推动我国金融制度的进一步变迁.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自下而上的需求诱致型金融制度变迁方式在我国不大可能实现,而地方政府最有可能成为制度创新的主体,成为连接中央政府制度供给和微观主体制度需求的重要中介.因此,我国金融制度创新与变迁可行的路径是:由改革之初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逐步向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变,最终过渡到与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相一致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