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制度是按《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为依据建立的 ,一般是实行“统一管理 ,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与西方国家相比 ,国家对银行财务管理的某些规定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的改变不应该是对现有制度的“打补丁” ,而应该按照国际惯例制定《企业会计准则———银行准则》 ,这也是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框架的客观要求。本文将结合中外在对应收、应付利息、折旧和呆账准备金等方面的做法来论证《企业会计准则———银行准则》出台的必要性。一、应收利息1993年颁布的《金融保…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企业正逐步走向国际市场。这不仅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与国际接轨,还应该在财务报表的反映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尽量协调一致。收入作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应合理规范,其准则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特点,并通过与国际会计准则收入部分进行比较,从二者的不同之处,发现其合理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李斯和 《财会通讯》2004,(12):53-54
近几年,国家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等新的会计核算规范(以下简“新规范”),这些“新规范”的发布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国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重要“新规范”的实际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银行财务报表披露要求的变化 在新准则发布以前,我国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规范,主要分别体现在《公司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行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制度》中。我国银行业关于财务报表的列报主要遵循着三种不同的会计规范:1993年版《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版《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国际会计准则。1993年-2000年,商业银行会计业务主要遵循1993年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5.
王霞  吴嫱 《会计之友》2007,(11S):32-33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嘲赁》(以下简称“新准则”),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与旧准则在适用范围、会计处理等方面有很多差异。本文试就《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规范和加强农业企业财务行为,促进企业公平竞争。财政部以《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制定了既贴近国际惯例,又适台我国国情的《农业企业财务制度》,《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的行业财会制度。为便于我区农牧企业在今年7月1日执行新制度,并使之顺利实施,现对农业新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中外“收入准则”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会计准则的颁布,比起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均较迟。换言之,早在中国会计准则颁布之前,国际上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相继订有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这对于中国制订会计准则很有参考价值。使之既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又能参照国外的经验。 财政部制订《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时,曾参考比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十八号》、《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英国公认会计原则》、《澳洲会计准则第十五号-收入》、《加拿大会计手册会计建议第3400号-收入》、《香港会计实务准则(35AP18)》,汲取其有效养分。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颁…  相似文献   

8.
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该准则对于借款费用的确认垡费用资本化开始、暂停和终止的条件,资本化金额的计量及垡费用的披露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应该说,垡费用准则是围绕垡费用资本化的确认与资本化金额的计量而展开的,而资本化的开始、暂停和终止也正是建立在上述基础之上的,本拟把我国的借款费用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垡费用”(以下简称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作一简要比较。  相似文献   

9.
张美凌 《会计之友》2007,(6Z):74-75
由于改革开放和利用外资,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有了极大发展,外币核算业务量猛增。为此,我国于2006年2月首次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下称新准则)。本文就这一新准则同《企业会计制度》及国际准则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对于债务重组业务,《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有所不同,本文拟作以下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是在2001年修改1998年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修订,它更能反映现实经济运行的特点,同时与国际会计准则在保持一致的基础上更为具体,更具有操作性。与2001年的准则(以下简称“原准则”)相比,新准则存在以下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2.
李歆 《天津财会》2003,(3):44-44
2002年1月1日,财政部颁布并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准则(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准则)。固定资产准则与此前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范围上存在不一致。该准则把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纳入了计提折旧的范围。准则第34条规定:“对于本准则施行之日以前取得的固定资产,除减值准备的提取应当追溯外,其余不作追溯调整。”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相似文献   

13.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制定发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分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已于1993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这是我国建国以来财务会计制度的一次全面的、重大的改革。它标志着我国财务会计制度从此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是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与市场经济接轨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财政部最近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准则》),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从2002年1月1日开始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取得了高度一致性,表明我国会计又向会计国际化方向迈出了喜人的一步。其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主要区别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商贸与会计》2006,(10):1-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等38项具体会计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并明确执行该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固定资疙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本文就固定资产准则与2001年发布的固定资产准则有何变化谈谈认识,旨在加深理解准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玉凤 《物流科技》2004,27(3):94-96
为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2001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鉴于美国是实行中期报告制度最早的国家,其制度也相对完善,本文拟将我国中期财务报准则同美国的相关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IAS34作粗浅的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借鉴国外准则之长处,有利于推动我国中期报告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浅谈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准则的时效及核算方法(一)新准则的时效新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取代1994年财政部发布的财会字〖1994〗第025号《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5年《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以及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规定(以下统称“旧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2007年或以后日期开始的会计期间有效。  相似文献   

18.
方平 《财会通讯》2004,(11):74-75
2001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存货准则”),重新规范了存货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004年2月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也修订了《AASB—1019存货准则》的部分条款,形成了《AASB—102存货准则》(以下简称“AASB—102”),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两准则相比有许多相近之处,但也存在诸多区别。  相似文献   

19.
铁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之一,它具有普通企业无法具备的社会性特征。作为国家的基础行业,适度地促进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现在,铁路运输企业应该着手探讨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顺利地完成旧的会计制度和新企业快捷准则完美衔接的问题,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进行预估。通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准确解析,预测新企业会计准则实行之后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铁路运输企业应如何适应新企业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20.
一、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化,企业会计准则应运而生。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信息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税法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国家宏观捌控的法律手段,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