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这将对传统电网企业产生冲击和带来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在传统售电业务不再垄断、配售电成本透明化、表面性服务边缘化而又必须承担电网安全、"普遍服务"等义务的情况下,传统电网企业的售电业务并非"无机可循",甚至机遇大于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简称9号文),拉开了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售电侧改革是新一轮电改的重点任务之一,配售电业务将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主体增多,将形成"多买方—多卖方"的售电市场格局。售电侧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改变电网企业输、配、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打破电网企业对售电侧的垄断,电力用户将被授予更大的购电自  相似文献   

3.
<正>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行业,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有着重大影响。电网营销部门直接面对用户,承担着服务客户的重要职责,是电网企业价值实现的最终环节。2015年3月,中央9号文出台,标志着以售电侧放开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售电业务市场化,极大提高了营销部门在电网企业中的重要性,也催生了业务转型升级的需要,电网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反思如何有效适应电力体  相似文献   

4.
正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市场的售电业务都是由传统电网企业经营,除了参与大用户直接交易的用户外,所有用户都只面对电网公司。售电侧改革,就是要在售电环节引入其他市场主体共同参与销售业务,从而形成竞争性市场,赋予电力用户自由选择权。近年来,全国各地售电公司陆续成立,形成电力用户向售电公司自主购电格局。由于售电公司电费结算的特点,电网公司在电费结算时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在省电力公司层面组织架构变革、电费结算流程优化、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新一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相关文件的发布,电改大幕再次拉开。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9号文),其中提出"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2015年11月30日,电改6个核心配套文件正式出台,其中售电侧改革文件《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电网公司的市场定位、售电公司的分类及业务、售电公司准入门槛、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条件,同时对  相似文献   

6.
正由电网企业负责全部输配电网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并根据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电网企业出资成立的售电公司只负责向没有议价能力或不参与市场交易的用户售电,不直接参与售电市场竞争,是售电侧改革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由电网企业负责全部输配电网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并根据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电网企业出资成立的售电公司只负责向没有议价能力或不参与市场交易的用户售电,不直接参与售电市场竞争,是售电侧改革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以输配电价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彻底改变了电网的盈利模式,电网企业可以从传统业务和新型业务两个方面提升盈利能力。其中,传统业务包括以提高准许收入为目的的输配电业务和以提高售电量为目的的售电业务;而新型业务则包括综合能源服务和附加增值服务两方面,综合能源服务包括提供能源合同和电动汽车相关业务,附加增值服务则包括提供咨询服务、开展金融相关服务等业务。电网企业有必要在输配电这一主营业务之外,在新  相似文献   

9.
正新电改背景下,售电侧改革的竞争图谱越来越清晰,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用专业的用能增值服务来锁定客户、获得收益,已成为电能产品供应商的共识。新兴的售电公司如此,大电网企业也不例外。与前些年一谈增值服务就抓瞎的情况相比,一线电力员工在增值服务上的探索与管理越来越有"心得"了:要积极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要走进企业,面对面帮助客户解决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家正积极推进发电侧和售电侧电价的市场化改革,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售电公司近万家,在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1000多家,多个省份售电公司已开展实质性业务,企业经营受到影响、发展面临很大压力。如何积极适应改革发展、以服务开拓市场、保有优质大客户已成为企业当下大事。  相似文献   

11.
<正>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是本轮改革中一个热点。售电侧改革后,参与竞争的售电主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二是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三是独立的售电公司,不拥有配电网运营权,不承担保底供电服务,这被认为是本轮电改最大的商机所在。但是在六个配套文件出台之前,关于电网能否参与竞争性售电的问题,各方曾争论不休:电网改  相似文献   

12.
正基层供电企业的管理提升作为"三集五大"改革后,企业内部自我调整与适应的管理举措,其最终目标依然是为电力客户提供最优质的用电服务,这是由供电企业的社会定位和企业属性来决定的。而随着"新电改"背景下,多家售电公司的成立,特别是近期,首批售电侧改革试点地区的重庆市、广东省等地售电业务的正式签约开展,基层供电企业所面临的管理和服务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不断提升供电企业的服务竞争力,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已成为基层供电企业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基层供电企业的管理提升作为"三集五大"改革后,企业内部自我调整与适应的管理举措,其最终目标依然是为电力客户提供最优质的用电服务,这是由供电企业的社会定位和企业属性来决定的。而随着"新电改"背景下,多家售电公司的成立,特别是近期,首批售电侧改革试点地区的重庆市、广东省等地售电业务的正式签约开展,基层供电企业所面临的管理和服务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不断提升供电企业的服务竞争力,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已成为基层供电企业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4.
将新电改条件下即将成为新的售电主体的企业进一步划分为有发电资源的售电企业和无发电资源的售电企业。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两类售电企业的复制动态模型,分析其在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增值服务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售电主体的创新增值服务动力主要受其在售电市场的市场份额、创新增值服务水平与市场需求的差异程度、创新增值服务成本对服务差距的弹性系数的影响。市场份额对售电侧企业创新增值服务动力和行为选择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而服务质量与市场需求的差异程度和创新增值服务成本对服务差距的弹性系数,则对售电侧企业的创新增值服务动力和行为选择具有反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纵观"新电改"9号文和相关配套文件,配电网侧的改革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输配电价的改革和新增售、配电业务的放开将对电网企业的投资策略、配电网的统筹规划、有序建设、安全运行、优质服务及未来市场格局产生深刻影响。电网企业的投入将更加注重投资回报和效率"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由市场形成、输配电价由政府定价"的改革方向意味着电网企业盈利模式将发生重大改变,电网企业的公用事业属性将逐步还原。基于准许成  相似文献   

16.
正增量配电网对社会资本放开被认为是售电侧改革的关键,万亿级的电力输配产业有望打破两大电网公司的垄断。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与传统电网企业一样,拥有固定资产和用电客户,靠购销价差或者配电价格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配电价格的形成机制。配电价格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核定,而作为成本核算中的人工成本,又是关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中发9号文及系列配套文件的印发,被誉为"啃硬骨头"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改革最大的亮点是提出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相对于售电放开而言,配电网因触及电网企业核心利益,放开的脚步要缓慢一些。直至2016年10月11日,《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才正式出台。2016年12月确定首批105个增量配电网业务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11月确定第二批89个增量配电网业务改革试点项目;2018年4月、7月相继确定第三批共126个增量配电  相似文献   

18.
随着售电侧放开,零售价格管制放松,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逐渐加大,需求响应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售电企业将逐渐代替电网企业成为需求响应主导方,需求响应业务将逐渐由行政手段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需求响应激励手段多样化,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大幅提升,需求响应资源进入电力交易市场,形成电力市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电改),标志着时隔12年之后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意见》提出要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是深化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实现我国电力市场公平有效竞争的必经之路。售电侧改革是本轮新电改方案的最大亮点,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标志着我国一直以来电网公司  相似文献   

20.
<正>售电业务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用电主体、电力服务主体与服务管理主体较以往有较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电网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发生明显变化。本文以窃电查处为例,从法律角度分析售电业务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窃电查处的法律责任主体与电费追缴利益的归属问题,从法律角度为各类电力市场参与主体明确了责任边界与行为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