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3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交量达到15.12万亿元,比2002年的10.63亿元增长了42.28%.其中,回购成交11.97亿元,增长16.23%;现券成交3.16万亿元,增长了6.27倍,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
3.
银行间债券市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场所,银行间债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市场基础日益深厚,市场范围和产品不断扩大,现券、回购交易日趋活跃。然而,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所在,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关键期限利率债进行Delay系数分析比较,来观察银行间债券市场在2013年监管综合治理前后的市场效率状况及变化,从而检验监管综合治理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显示,经过两年的综合治理,银行间债券市场效率已显著改善,通过健全完善债券市场交易机制,可以减少市场摩擦,提升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5.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瓶颈和解决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快速扩张,逐步确立了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主板地位,但是在市场结构、制度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制约因素,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和运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对现阶段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现有的债券品种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尤其是短期债券的严重缺乏,可能会影响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因此,有必要发展本息拆离债券,以推动中长期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发行,活跃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更快地形成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货币市场》2011,(9):82-82
9月5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信息备案系统正式上线。此系统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结算代理行开展债券交易信息备案(未通过交易系统达成的债券交易信息,需提交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备案)提供了便利,这些债券交易包括现券买卖、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  相似文献   

8.
根据交易系统对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回、现券买卖两项交易量的年度统计,“2003年度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100强”的机构及排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方向是以场外债券市场为主,为此银行间债券市场应从金融机构间交易的同业市场、以回购交易为主的货币市场、以国债为主的政府信用市场基础上顺应职能的转变进行再定位。  相似文献   

10.
11.
陈翎 《中国金融》2006,(3):16-18
2005年12月23~24日.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召开的2006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座谈会在河北香河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部分市场成员,评级机构、发债主体代表与专家学者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2005年中国债券市场改革和创新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可以说,中国的债券市场已经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未来几年将进入一个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强烈地感受到,债券市场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换手率和变现时长等指标来考察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现状,分别从交易成本、产品因素、制度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参与者性质单调和结构失衡是阻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使债券的真实价格难以被发现,债券市场容量扩张受到限制,债券收益率曲线仅反映少数机构的预期。因此,为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应丰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看结构,营造宽松、灵活、公平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5.
做市商制度有利于改善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维护市场稳定。笔者在文中对影响做市商做市行为的关键因素——做市成本和收益作出具体分析,并就提高做市商做市积极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在商业银行拓宽资金营运思路、优化资产配置的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无论在入市成员规模、债券品种、存量,还是在交易结算方式、新业务的推陈出新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几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不仅在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其在引导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更新上也为全体市场成员所瞩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交易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而开设丙类账户的机构投资者是该市场的主要参与力量,对其监管关系着债券市场整体监管的成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丙类账户交易具有普遍性、隐蔽性、短时性、关联性等特点,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本文对丙类账户的对敲、代持、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异常交易行为及风险进行探讨,从交易模式、信息披露模式、监管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丙类账户交易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发展做市商制度、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理顺监管体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201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在国民经济总体向好、流动性整体宽松的环境下,银行间债券市场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投资者数量和类型进一步丰富,各类机构普遍增持债券。受信贷调控及资本监管加强的影响,商业银行侧重于增加低风险债券的持有比例;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则相对较高。全年机构的持有结构保持稳定。随着下半年市场资金面的趋紧,基金、证券公司等交易类机构表现更为活跃,年末市场利率明显上升,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上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