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道德和法律是人类历史上两大基本的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法律以道德为价值内容,道德素养是法律执行的前提,道德教育是法律实施的基础.因此,应该从立法、司法、守法各个层面逐步构建法治社会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转型期中,社会问题频频出现,社会矛盾也愈显尖锐。道德作为社会群体关系的调节器之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道德失范现象凸显,道德现状不容乐观,传统的道德体系面临解体的危险。这种转型时期道德的阵痛表现在社会人们的唯利是图,只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轻视精神上和文化上的发展。因此,改善社会因转型而带来的道德困境,促进社会和经济良性发展,加强社会的道德体系重构就刻不容缓,应从观念及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法律、制度层面,重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社会中,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极其重要的工具。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学理含义入手,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最后提出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应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回溯西方的传统,虽然我们发现法律与正义早已经结合成一个问题,并导致了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已习惯性的认为法律一定是正义的,寻找正义就是寻找法律,寻找法律就是寻找正义的片面认识,但是经典著作和现实生活却从未认同过这种观念.法律与正义一直就是独立存在着的两个问题.正义是法律与道德追求的终极目标,民主法治社会中的法律是具有政治优势的多数的协议,但这并不能当然的构成由其产生的所有法律都具有公正性的结论.传统的偏见和在多种利益角逐中对价值的不同选择非常容易造成立法者的短视.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如何对待不公正的法律?"良性违法"似乎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本文就以"良性违法"这一概念为主线,从法理的角度作以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二者之间既存在联系又相互区别。在我国当今社会条件下,虽然道德与法律价值取向一致,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理性法治社会,应突出法治的价值,以法为主,同时辅之以道德调控,达到社会规范治理,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法治化是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相应地,不少人也主张道德法律化,即以法律的方式强制推行道德。这样,道德与法律的调整范围就成为了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对道德法律化合理限度及途径进行了探讨,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点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社会总体道德水平却严重滑坡。本文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经济形态向现代经济形态的转型时期,原有的道德体系已经不再适用,而新的道德体系又尚未建立,因而出现了道德断层,使得社会整体道德状况呈现为一种无序状态。文章认为,必须尽快建立市场经济形态下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8.
理顺道德与法律关系,是贯彻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并举思想的关键。法律对道德有能动作用。只有两者良性互动,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企业道德建设对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目前企业道德建设的成效并不显著,大量存在的企业不道德行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严重隐患。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企业行为监管弱化而导致的公正的企业道德环境的缺失,只有加强行业道德自律才能为企业道德建设营造出公正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0.
涉及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的现有文献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出发点.即以定义法律为核心。对道德的研究、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研究都是从属于“定义法律”这一目的的。富勒试图从道德的含义入手.通过对两种道德的阐释,以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为基本分析框架,从内在的程序自然法的视角重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事实上,富勒最终还是通过“定义法律”这一常规研究理路来展开其基本的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面对道德规范的行为约束和维系社会功能的日趋衰弱 ,有人主张道德法律化。但是 ,如何既坚持道德与法律的内在契合又能保证它们各自的外出张力 ?道德法律化的具体内容以及它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现实问题又是什么 ?这些正是本文试图解答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企业既要遵守法律并追求经济利益,同时还是一种道德的行为者维护消费者、员工、供应商、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等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企业应在利益与道德之间把握平衡,在遵守社会义务基础之上,培养社会响应能力并承担社会责任。三鹿集团在利益和道德中间选择了利益并无视相关利益者,因而没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的扭曲、正义感的缺失和道德失范成本过低使道德在当下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失去了原有地位,出现了道德缺失的问题。解决道德缺失的问题就要靠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利用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功能以及完善法律监管体系建设等手段来规范公民的道德行为,最终实现全民族公民道德素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回报     
道德回报从表面上看是与道德要求背道而驰的,但在本质上,道德回报是社会对"道德人"的一种尊重,它不仅能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而且能做到社会的公正,弘扬社会风气,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5.
见危不救本属于道德调整的范畴,但目前形势下道德调整已经力不从心,而应由法律加以规定.本文提出设立见危不救罪的理由,论证了见危不救犯罪化在刑法学上的意义,并结合国外的立法例,提出了关于我国增设见危不救罪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公正是法律重要的价值目标与价值追求,司法也历来都是以公正作为自己的理想。司法公正对两型社会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一个公正的司法判决可能引领好的社会风气和善良道德形成,而一个不公的司法判决则可能加速公民公益心的流失和崩溃。因此在两型社会道德建设中,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司法公正及其与道德的关系做一个粗浅的论述,以期能作为一块引玉之砖,引起法学学术界和法律实际工作者对于相关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史茹 《企业家天地》2010,(12):186-187
儒家道德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它庞大的体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有透彻的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儒家道德思想是不可缺席的,它将对我国现代化过程中道德危机的缓解及新道德的重建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德芸 《全国商情》2006,(10):113-114,104
保险与激励存在着取舍关系。保险的存在改变了被保险人的成本收益状况,使得作为理性经济人的被保险人在最大化其收益的过程中产生了道德危险。而道德危险的存在不仅影响到当事人各方的收益,而且也降低了社会总福利,影响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各国法律都对此作出了规定,以抑制可观测到的和危害较大的道德危险,但法律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无法对所有的道德危险作出规制。此时保险人则可自己采取措施对其加以防范,以提高自身的收益。这时成本-收益和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则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是个网络的时代,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网络在给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意义的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道德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技术层面、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道德主体自身的原因,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需要从网络道德主体层面、法律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来解决网络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诚信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人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将影响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和地位,从而也会影响社会的道德状况。探讨和研究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