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朱南军 《保险研究》2011,(10):86-89
本文分析了环境保护的经济学思想——外部成本内在化;总结了环境保护领域的经济手段;比较了环境责任保险相对于其他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优势;探讨了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实施模式;并对我国企业在环境责任保险问题上存在的认识误区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2.
环境责任保险可以视为一种运用保险制度解决环境损害问题的有效途径。结合宏观层面制度模式问题的探讨,深入研究微观层面的经营技术问题可以进一步为我国开发环境责任保险产品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为此,本文针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现状,通过分析环境责任保险风险评估和定价难点,深入探讨了三类环境责任保险定价方法,结合这三类方法的优劣及适用范围,进一步融合国际上环境责任保险定价的最新探索,提出了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与责任分担问题的研究架构,这些研究将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定价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简要讨论了国内外环境责任保险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实施环境保险的初步构想,主要包括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设立国家环境保险基金、科学组建承保机构和建立科学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建议在我国尽快实施环境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加剧了对生态、人体健康的侵害,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环境问题的政策有很多,本文着重分析环境保护中的保险政策即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并对其优势和依存条件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林芳惠 《福建金融》2008,(11):50-53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保险公司的实力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等因素的制约,我国至今尚未全面建立实质意义上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本文以责任保险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若干构想,以期推动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责任保险     
<正>2020年末,原银保监会发布了《责任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三年来,责任保险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一些地方的医疗责任保险试点大大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一些公司开展的电梯责任保险则使电梯责任事故发生率降到了史上最低水平,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传统的机动车第三方责任保险、环境责任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公共责任保险则为社会安定和谐、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开发环境责任保险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责任保险是一种新型保险品种,开发环境责任保险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受害人的权益.国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环境责任保险予以干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环境责任保险的模式,采取差别保险利率、强制保险和由政府给予支持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加剧了对生态、人体健康的侵害,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环境问题的政策有很多,本文着重分析环境保护中的保险政策即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并对其优势和依存条件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配套出台了《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新《环境保护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构建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畅通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渠道。与此同时,也将对完善现有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带动了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但环境责任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环境责任保险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通过系统研究该险种实施过程中东部和中西部试点地区的共性和特性,了解它们各自的发展状况,从中发现实施环责险的各地区普遍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产品设计脱离实际以及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环境,在对各地环责险试点过程优劣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法规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以及推动政策宣传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及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自2008年开始启动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目前仍在积极推进中。保险公司单独开发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险种,在三大行业先期推出试点,在政策性船舶污染责任保险方面取得突破,基本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模式。为了充分发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本文在分析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理论基础和国外经营实践的基础上,就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提高承保能力,提升管理水平;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对外宣传活动;三是联合政府职能部门,积极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2.
论环境责任保险中政府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的负外部性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环境责任保险是通过责任风险社会化解决环境污染损害赔偿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在现阶段,要发展环境责任保险只能依靠政府强制的力量,本文结合我国现状,分析了政府在推动环境责任保险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同时也处于环境污染责任事故发生的高峰期。尤其是作为乡镇经济支柱的乡镇企业,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也越来越多。乡镇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创建乡镇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创建乡镇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各方面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着重分析了创建乡镇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原因,创建乡镇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注意内容,以及对如何发展乡镇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欧美发达经济体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中国尚处于推广阶段,企业投保意愿不强,参保率较低,急需提高企业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价值认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否具有资金融通效应,是企业主动接纳该类保险的重要驱动因素.为检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能否为企业带来资金融通的价值,文...  相似文献   

15.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供需不足成因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哲 《保险研究》2009,(5):89-94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利于社会建设,但在开展中存在供需不足。本文基于西方经济学原理,分析得出此问题的深层原因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供需主体具选择倾向:在无外界干预下,需求主体污染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外部不经济性,易致此险种需求不足;供给主体保险公司承保此险种具有外部经济性,易致供给不足。通过分析我国现状和比较国外的经验,提出完善环保法律、提供财政支持、完善原保险和再保险市场及组建相互保险公司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关于推行环境责任保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责任保险成为解决环境侵权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就推行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在模式选择、承保机构、保险责任、赔偿限额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7.
对构建我国“绿色保险”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环境事件高发国家,借鉴国外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做法和经验,建立我国有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在研究国外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基础上,对我国建立环境污染保险制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尽快依法建立强制性保险为主,任意性保险为辅的绿色保险制度;逐步扩大承保范围,适时开办新险种;科学合理地确定保险费率;开展绿色保险再保险配套立法;加大政府推进和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8.
立法缺陷、承保约束与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制度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额的排污收益和极低的违法成本制约了企业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需求,环境污染的巨灾性、潜伏性和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抑制了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导致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乏力。建议加大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罚和赔偿力度,将环境质量纳入地方官员的考核体系并提高其权重,向排污企业收取排污费成立环境损害赔偿基金,通过发行环境巨灾债券来扩大承保能力。  相似文献   

19.
OECD data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public and private environmental expenditures and, although they are more complete and consistent than other datasets, they are still poor. This is important in the context of measuring the benefi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en little is really known about its actual costs. Despite these limitat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re has been no shift towards an increasing private sector burden relative to the public sector over time. The paper also finds little evidence to show that environmental expenditures negatively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although there is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no effects’ finding of the competitiveness literature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finding of most of the productivity literature. Finally, the elasticity of expenditure with respect to income is found to be 1.2, lower than would be expected if the ‘environmental demand effect’ is significant in explaining the downward slope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