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思维     
《中国海关》2006,(7):47-47
高油价有助亚洲推进经济自由化,中印人才威胁美国劳动力就业前景,中国收入分配相当不均,更为严重的是起点不公平,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达到极限,中国工资上涨将引发一场全球性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扩大消费、改善民生的前提条件,也将为中国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消费主导模式转变奠定基础.然而,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企业财富明显向资本倾斜.如果初次分配中造成的分配差距过大,则依靠再分配的调节功能,也难以使社会公平得到有效维护.文章分析了提高劳动报酬占总收入比例的必要性,并利用CES生产函数(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对我国分配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胡怡建 《财贸经济》2011,(10):5-10,135
为适应经济增长方式、收入分配格局和社会发展模式历史性的转型,中国税收发展需要推进四大突破性转变:税收增长由爆发增长型向持续发展型转变,税源结构由单一经济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变,税制改革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推进型转变,税收体制由效率激励型向公平有序型转变。  相似文献   

4.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扩大消费的前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扩大消费、改善民生的前提条件,也将为中国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消费主导模式转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颖 《商业时代》2013,(1):14-15
对外开放条件下,当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农民工的低工资是无法维系的,工资上涨的压力已经出现并将持续,无论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还是环境污染加重,均需要经济发展模式做出转变。本文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宏观背景,在分析我国劳动力流动与农民工收入特征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农民工工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与作用机制,并从企业微观经营和政府宏观调控两个方面提出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商界》2013,(8):146-147
保持农民工医疗、教育、保障房等方面的需求增长,将激发农民工潜在的巨大消费实力,是推动中国的下一场重大经济演变的中坚力量。在中国经济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的大背景下,农民工受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小,随着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农民工将成为拉动内需的主力军,推动中国下一阶段的重大经济演变。但是,农民工的保障还十分不完善,对于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担忧是农民工消费的最大掣肘。这些方面若不解决好,农民工消费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短期内还不会太明显。  相似文献   

7.
杨婷 《现代商业》2011,(23):271
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是否会明显上涨的问题成为热点,这个问题不仅对于经济界重要,对于农民更加重要。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是否到达刘易斯拐点,来看待我国工资上涨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我国虽还未到达刘易斯拐点但已经临近,由此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工资将迎来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8.
陶冬 《新财富》2010,(9):42-42
预计低端劳工工资今后3-4年将每年上涨20—30%,这将带来中国经济新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要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现状,到2035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本文对我国近30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影响因素贡献度的动态演变进行描述和量化分析,建立了基于1990-2018年我国分省数据的面板模型,对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期因素进行识别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走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长期走势的变化主要由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农业与非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农村就业中非农就业的比重、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的比值是决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长期走势的主要因素。在新的发展阶段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拐点已经基本到来,未来将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基于此,应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就业中非农就业的比重、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的比值等方面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在近几年连续高增长,但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在逐渐扩大,这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将产生重要影响。从长期来看,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通过影响实物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再分配等因素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其中人力资本是个长期的重要因素。在综述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我国城乡收入分配不平等给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解释了两者呈U型变动关系的原因以及认为长期内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1.
人均收入偏低构成当前湖北省提高消费支出比重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瓶颈"。基于经济结构决定就业结构进而决定收入水平的逻辑,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的结构性原因在于:创业环境不佳造成了创业和就业的畸轻畸重;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化制约了社会就业总量扩大;所有制结构偏国有制拉大了部门间的工资差距;城镇化水平不高阻碍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协调增长。因此,提高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需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高经营性收入比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非重工业部门的就业总量;调整所有制结构,提高非国有部门的工资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消除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灰色预测模型的结果显示,未来几年中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仍将快速增长,但其结构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非农劳动收入始终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分析中入手,提高农民向城市的转移速度,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收入及家庭二、三产业经营收入,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性调整,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大生产经营的转变,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为例,对区域居民消费函数特殊性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把握当前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目前江苏省现存的二元经济结构中非收入因素对消费倾向的作用已经显著超过收入因素的作用,致使江苏省农业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大幅度的低于城镇非农业居民的平均消费。如果继续维持这一现状,势必造成两类居民之间收入水平的拉大,带来城乡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若能相对提高农业居民收入,因投资乘数的作用必然会带来国民消费倾向的降低,缓解目前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浅析农民消费结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珊珊  王德勇 《商业研究》2005,(11):144-14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消费结构逐步优化,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我国农民消费仍处于以生存型消费为主的低水平阶段,总体消费质量仍然不高。农民消费直接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发展,从而关联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效需求水平。农民消费水平与结构升级,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吴振球 《财贸研究》2007,18(6):18-24
菲利普斯曲线有其微观经济基础。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货币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失业工人随机寻找工作的经济决策、在岗工人与公司之间的博弈行为、工会势力与公司讨价还价力量的均衡、公司调整产品价格和工人工资的决定、劳动供给曲线的斜率等。以此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工作报价、最低工资预期水平、搜寻工作的效率、工会势力和公司势力、辞职率与临时解雇率、生产技术效率、劳动周转率、劳动市场分隔及其不平衡等因素进行政策性调节,可以使菲利普斯曲线整体性向左下方移动,从而同时降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江苏1988-2010年的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结构的关系:从长期来看,江苏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对农民家庭各项收入的增加都起到了正作用,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贡献比较突出,而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对农民家庭各项收入的增加起着较大的负作用;农民工资性收入、转移性及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在短期内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结构的改善,但长期却相反。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corporate free entry into the Kaleckian model. To this end, we consider a model with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ark‐up pricing and a free‐entry condition. Using this model, the Kaleckian model is unstable under a wage‐led growth regime, and it is stable under a profit‐led growth regime, when the interest rate is supposed to be constant. Stability under a wage‐led growth can be achieved if the interest rate is allowed to respond positively to capacity utilization. We also find that a goods market policy, but not an income distribution policy, is then effective from an economic growth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西南四省市国家扶贫重点县农民的收支变动情况,分析了出现这种变动趋势的原因及对当地反贫困需求的影响。从收支水平看,西南四省市的反贫困任务仍然任重道远;从收入结构看,增加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是反贫困的重要途径;从支出结构看,丰富贫困人口的精神生活不容忽视。提出了西南四省市反贫困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定价方法主要有成本定价法、收益还原法、供求定价法和CGE模型法。我国矿产资源价格总体偏低,市场供求调节机制滞后,价格机制失灵,资源价格不能反映供需和稀缺状况。应充分认识矿产资源价格改革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重新定位矿产资源价值地位,确定合理的矿山地租,矿山开采实行完全成本核算等,建立矿产资源价格机制,形成政策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及资源定价方面的重作用;构建矿产资源税费新体制。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ses the export pricing behaviour of Chinese and Indian exporters when there is selection into exporting. Previous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estimates that did not take selection into account could be biased if selection into exporting is correlated with pricing strategy. We use 6-digit product-level data across high- and low-income export destinations over the period 1994–2007 and assess a number of determinants of the degree of pass-through of exchange rates to export prices, such as the level of external demand, exporter’s wage cost, degree of competition in export markets, currency volatility and the direction of currency movements. We find systematic differences in the pric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and Indian exporters while uncovering a selection bias in exports to high-income markets, although the pricing of exports to low-income markets is independent of the decision to export. Export prices do not increase systematically with the destination market per capita income, and tend to be less sensitive in shipments to advanced nations. Export prices of India are sensitive to the volatility of the trade-weighted 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NEER), indicating heterogeneity in prices to maintain competitiveness, but not in China as volatility is insignificant given a fixed currency system. It is also revealed that a country with a relatively flexible currency regime and arms-length trade such as India is more likely to exhibit incomplete pass-through, whereas a country with an inflexible currency system and involved in outward processing trade is more likely to have full pass-through as shown in the case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