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政策是构成政府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现政府经济政策目标的主要手段。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此次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文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财政政策手段及政策效应赵丽芬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各种政策手段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状况,直接关系到宏观调控效果。一、财政政策手段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对客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为影响经济活动总水平而变动财政收支...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财政政策盯住目标GDP增长率和目标赤字率的特征事实,依据中国实际GDP增长率是否达到目标GDP增长率确定常规与非常规两个区制,构建非线性财政政策规则;由估计非线性财政政策规则所得到的预测残差的累积分布函数构建正向与负向财政政策不确定性指标,进而采用VAR模型考察两类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正向(负向)财政政策不确定性指标能够准确刻画财政政策的非预期宽松(紧缩)调整;正向(负向)财政政策不确定性会对产出产生正面(负面)影响并引致政府债务规模的攀升(缩减).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政府把握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与节奏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财政政策是否有效、财政政策是否存在时滞、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如何等三个层面,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财政政策各层变量之间存在层层推进的因果关系,怛部分变量的关联与理论的吻合性较差。总体来看,中国的财政政策从其宏观效应来分析是有救的,但存在挤出效应,而且时滞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方法,实证研究我国财政政策对GDP、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价格、短期利率和劳动市场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我国政府支出对GDP的效应较弱;增加政府支出可以挤入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短期效果明显,但缺少持久性,而对私人消费的挤入效应更持久,但短期效果相对要小;税收对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效应均为负向,在我国减税可以有效刺激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增加,尤其是对私人投资的刺激效应更为明显;政府支出对价格和短期利率均有正向效应,税收对价格和短期利率均有负向效应;政府支出对实际工资和失业率有负向效应,税收对失业率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6.
财政政策的选择与变动会对宏观经济的总体和产出的各组成部分产生冲击,本文利用SVAR模型度量了财政政策冲击,并将财政政策的自动效应和相机抉择效应进行区分。随后,分别考察了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对总体经济的影响和对产出的结构性影响,进一步借助"冲击-反应"函数,模拟出系统中总需求各部分对财政政策冲击的动态反应,同时借助方差分解确定财政政策冲击对关键变量的预测误差贡献度。我们发现:其一,在我国,政府支出具有逆周期的特征,政府支出的变动对于熨平经济波动、调节总需求具有明显效果。其二,我国政府支出和税收冲击会同向影响到产出水平,但对价格的作用方向并不明确。其三,政府支出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更为明显;税收政策对出口的影响相对明显。因此,财政政策中政府支出对内需的作用比较显著,而税收对于外部需求的影响则相对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7.
笔者借助状态空间模型测度了48个国家的财政政策持久性,以中国加入WTO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回归合成法构造中国财政政策持久性的反事实框架,推断贸易开放对财政政策持久性的因果效应,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贸易开放对财政政策持久性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财政政策持久性略低于发展中国家,各国财政政策持久性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贸易开放对财政政策持久性存在显著的负向因果效应,一国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倾向于降低其财政政策持久性;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会通过“补偿效应”和“中介效应”扩大政府规模;政府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升财政自动稳定器功能,提高政策逆周期调节特征和效率,降低经济波动和不确定性,从而倾向于降低财政政策持久性。本文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取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比考察了中国1979-2010年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对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四大区域的不同经济效应和物价效应。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所产生的区域经济效应和区域物价效应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阶段及经济结构的不同,货币政策对东部区域的经济和物价具有显著影响;而财政政策则主要影响中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但与各区域物价水平的Granger因果关系相对不明显。这一发现对构建合理的宏观政策组合具有启发性意义。在政策上,应注重对宏观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组合使用,并利用产业政策作出有效的配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金融加速器机制嵌入财政DSGE模型,旨在分析当忽视金融加速器时,研究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探讨了财政政策对资本市场的乘数效应。研究发现,缺乏对金融加速器的考虑,会错估财政政策对经济造成的波动。一方面,会低估劳动收入税、资本收入税以及消费税对经济造成的波动;另一方面,会高估政府支出对经济造成的波动。进一步的乘数效应分析表明,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最大,资本收入税次之,且乘数效应随着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加强而增大,但增量不明显;另外,政府支出对资产净值具有"挤出效应"。这意味着政府在制定财政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资本市场的金融加速器效应。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政策是逆周期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财政政策乘数高低体现了宏观政策的效果,对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IS-LM的拓展模型,估计得到2002-2017年间的财政支出乘数在0.58到0.67之间,税收乘数在-0.22到-0.18之间,私人投资乘数在1.16到1.8之间,财政支出乘数较以往研究有较大的下降,沿用传统的刺激需求政策不可持续.通过对财政支出乘数传导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政府投资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所抵消,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带动效应也受到财政支出挤出效应的抵消,宽松货币政策的配合可以减少财政支出挤出效应.最后基于分析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历史变迁的角度分析影响财政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反思侧重需求管理、总量调控的传统财政政策和侧重供给管理、结构调控的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局限性,进一步探讨我国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厘清政策传导机制,为探讨财政政策的转型思路提供理论基础.面对宏观经济运行中暴露的需求疲弱、供需结构性失衡、供求负向反馈等问题,叠加疫情影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提高政策质量,转变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逻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在政策导向上,重新定位财政政策的目标取向,关注就业数量和质量提升;政策实施和税制改革注重稳定和引导预期;政策着眼于满足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和提升人力资本;发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健全财政管理制度,拓展财政管理范围.  相似文献   

12.
后疫情时期我国如何更好地恢复经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通过运用IS-LM模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分析在后疫情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恢复经济的作用.通过分析,最终得出应继续促进消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并着重加强财政政策的挤进效应等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中国经济运行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探究我国财政政策的规则型效应,研究发现:现行较弱累进特征的财税体制下,我国财政政策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自动稳定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但这种自动稳定机制是扭曲的,并非由税制本身累进特性所致.本文认为应该加强财税体制的良性改革,通过完善税制和优化支出结构增强自动稳定器功能,并配合“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以及定向支出的结构性调控.  相似文献   

14.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刺激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调控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之所以有很强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投资具有乘数效应;政府通过增加投资,就会使投资品的供给收入增加,这些人获取收入后,会储蓄一部分,而将另一部分收入进行次级消费。消费也是购买投资品或劳务,于是形成第二轮的收入增加、储蓄、消费,这个过程的不断循环最终会引起数倍于初始投资增量的投资需求。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经济开发程度下,宏观财政政策的效应是不同的。加入WTO将是中国经济的“第二次对外开放”,将对我国当前的贸易政策、利率政策和资本流动政策产生深远影响,而这些政策将影响我国宏观财政政策的供应。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后中国宏观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并探讨了加入WTO后我国宏观财政政策的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财政政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未将满足经济发展扣经济稳定的政府支出分开而造成财政政策力度难以衡量;政策目标定为经济增长造成政策未能有效地通过经济目标的实现而推动社会总目标的实现;政策目标设定不合理造成政策效应持续性差,经济增长对政策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局限和困境,并探讨了其政策出路。本文突破了财政政策对私有部门挤出效应的传统分析方法,采用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交互作用,从更广泛视角分析政府政策的挤出效应;以个人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在不同时期的状态及调整为框架,并突破货币政策分析将利息作为负债成本的传统方法,将利息也作为资产收益评估政策效果;运用这一框架,并采用"核心GDP"作为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的指标,分析美国最近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局限和出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存在“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最终分配比重不断下降”的不平衡现象,而财政政策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与国民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关联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在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特征进行分析后,全面解析引发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平衡的财政政策制度安排.针对财政政策制度供给不足,本文提出...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研究对于完善财政政策理论,指导财政政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位运行,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尤为重要。关于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国外学者主要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对该两方面的核心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明确财政政策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把握其目前动态,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的财政政策效应提供一个参照平台。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构建VEC模型和虚拟变量模型,对中国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公共投资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长期中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但短期中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不理想,不同时期的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不尽相同,财政政策转变影响了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完善中国政府公共投资,应按照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着眼经济发展的长远考虑,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激励效应,以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