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个国家金融制度,大体分为两种体制,即分业经营体制和混业经营体制.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的确立,对解决上世纪90年代初金融秩序混乱的局面、治理通货膨胀、消除经济泡沫,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金融开放、商业银行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保险市场的发展和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使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3.
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其业务经营方式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然而近几年来,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机构高层人士认识到混业经营是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和金融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5.
<正>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的“金融专业人才不足,金融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较低;主融市场秩序混乱的情况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同时还指出“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是顺利推进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7.
祝建华 《沪港经济》2006,(12):30-31
自从1993年7月中国金融业步入分业经营之路后,10年多来,金融分业经营格局就一直遭受到种种质疑.毕竟,混业经营是全球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对中国金融业来说也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相似文献   

8.
9.
10.
西方金融业分、混经营的历史回顾 西方金融业经营模式在历史上是经过了一番演变的,大体上走出了一条“混业→分业→混业”的否定之否定道路。 20世纪30年代以前,证券、保险市场体系处于初创阶段,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一时期的银行业和证券业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实行的是混业经营。 1929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导致美国证券市场的崩溃。在随后的4年中,又有近万家银行倒闭,金融体系全面崩溃。美国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从全球金融发展进程看,实行混业经营,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混业经营的缺陷和不足在金融监管能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后是可以避免的,而混业经营的优势,特别是存促进微观金融主体通过金融创新提升竞争力方面是分业经营不能比拟的。因此,从我国金融业长远发展趋势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华 《山东经济》2002,(6):49-50
本文就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探讨了混业经营必须具备的条件,认为我国金融业应在加强专业经营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刘燕 《乡镇经济》2002,(5):25-26,29
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必然趋势,当今中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制度面临着国际混业经营的巨大冲击,我们应当做好实施混业经营的准备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将中国金融业纳入全球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家庭 《开放潮》2001,(1):27-29
1999年 11月 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案》,并于1999年11月12日正式生效。这一法案取代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允许银行、证券、保险公司业务相互交叉,不仅标志着美国在世纪之交结束了自三十年代实行了50年之久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体制,进入混业经营的新时代,而且表明在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的浪潮下,混业经营体制已成为世界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趋向开辟了金融服务产业的新纪元。至此,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三巨头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正式完成了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体制转变。金融业的…  相似文献   

18.
19.
杜晓颖  谷佳 《理论观察》2001,(5):107-109
混业经营已经成为21世纪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即将加入WTO的我国金融业怎样顺应形势,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1993年以来实行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对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面对全球金融混业经营潮流和加入WTO的挑战,若继续坚持分业经营制度,则与世界性的金融改革和发展潮流是相背的。因此,我国的金融业应顺应国际潮 发展趋势,逐步取消分业经营的限制,实行混业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