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世界范围内服务业发展欣欣向荣,服务业开放已成为全球趋势。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服务业呈现愈加开放的状态。然而,我国制造业发展受限于资源和技术,长期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中下游。当前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增强,服务业开放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程度加深。基于此背景,通过2009—2020年的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服务业开放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关系,结论表明服务业的开放可以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提升。因此,建议进一步深化服务业开放程度,以促进我国现阶段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魏作磊 《开放导报》2024,(1):41-50+59
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内生是贸易发展的主线。服务业目前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主力军,也是贸易增加值的重要来源。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带动是国际服务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服务业尤其是各类专业服务业同时也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不足、服务业和制造业对外开放相互带动能力不强、外资来源地单一,是制约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坚持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开放发展理念,以其互动共生、协同发展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依托制造业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我国产业生态内生力;鼓励制造业“走出去”带动服务业出口,持续增强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服务附加值;打造国际化高端复合人才培养和数字经济发展营商环境,为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开放提供良好的要素保障;扩大制度型开放,消减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开放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服务任务国际外包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运用国家-部门层面总出口核算框架,使用WIOD数据库和中国投入产出表,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分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但是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机制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通过提高制造业中高技能劳动力的劳动报酬占比和工作时间占比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促进中低层次的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效果,而对于高层次的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则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通过参与国际服务业的分工,获取对外开放更大的综合效益,同时在自身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当低下的情况下,也不得不面对开放的巨大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5.
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地关系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中国服务业发展落后,竞争能力不强,制约着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要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快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实现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思路,需要采取综合系统的措施,合理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6.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庞大行业。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地关系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中国服务业发展落后,竞争能力不强,制约着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要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快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这同样也适用宁波。  相似文献   

7.
香港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服务业已较为发达。由于香港具有发展服务业的优越条件,如高度开放的自由经济政策,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等等,加上与中国内地关系日益密切及中国内地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将使香港服务业前景继续看好,国际贸易、金融、旅游中心地位将继续维持,且会取得新的更大发展,这些将支持和推动香港发展成为亚洲大都会。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整合2000—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产品产量数据库,形成高度细化的微观企业数据,再将其与基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投入产出表测算的上游服务业开放指标进行合并,形成了可用于实证分析我国上游服务业开放如何影响企业产品多样性的研究数据。文章的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上游服务业开放显著促进了企业产品多样性的提高,且这一结果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显著成立;其次,机制分析表明,上游服务业开放通过推动制造业上游服务市场的规模扩大、质量提升以及成本节约提升了企业产品多样性。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基于服务依赖度的视角,依赖度更高的企业更能充分发挥服务市场开放带来的产品多样性提升效应;基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共同集聚视角,共同集聚水平更高的地区即制造业与服务业耦合衔接更加紧密的地区,服务业开放带来的产品多样性提升效应更加突出。最后,进一步的拓展性分析揭示,从产品动态来看,服务业开放不仅从总量意义上提升了企业产品多样性,还显著加快了企业包括新产品进入和旧产品淘汰两方面的产品转换;从企业动态及行业维度来看,服务业开放在吸引企业进入的同时还会减缓企业退出。  相似文献   

9.
许晖  邹慧敏 《港口经济》2008,(11):20-24
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而生产性服务业则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就无法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生产性服务业则是制造业的助推器,两者呈现出一种“互补互利、共存共荣”的关系。作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重要窗口的天津滨海新区,要想加快天津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姚战琪 《改革》2020,(1):48-58
通过使用中介效应检验法,系统考察了中国服务业开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发现中国服务业开放有助于促进区域创新。中国服务业开放的研发资本投入效应、服务业开放的研发劳动投入效应、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进出口贸易的推动效应在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区域创新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而服务业开放对人均GDP的拉动效应在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区域创新的影响中不存在中介效应。东部地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能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不能显著促进区域创新。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港口贸易业是港口城市经济开放发展的增长极,它既是以其为核心的港口物流、仓储、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繁荣发展的所在,也是其临港临海加工制造业繁荣发展的所在,同时还是带动港口城市建设和更大腹地的经济繁荣发展的所在。  相似文献   

12.
推动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溢出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服务业放松外资管制的全新视角,利用2000—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探究了上游服务业外资开放政策对下游制造业FDI水平溢出、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效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上游服务业放松外资管制显著促进了下游FDI水平溢出、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效应,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使用不同时期样本以及采用不同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2)服务业开放与下游FDI溢出效应的关系受到异质性影响,服务业开放对下游FDI溢出效应的促进作用在具有较低吸收能力和较高吸收意愿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相比生活型和公共型服务业开放,生产型服务业开放更能促进下游制造业FDI技术溢出。(3)机制检验发现,服务业开放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要素和中间品要素供给以及提升地区产业集聚和企业分工水平等渠道对下游FDI溢出效应产生积极影响。(4)进一步以服务业金融开放为例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表明,扩大上游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提高下游FDI水平溢出、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水平。文章的研究对于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于经济发展目标,理解...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选取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重点研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关系及行业和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当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城市规模、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呈倒U形关系。当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呈倒U形关系,且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更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及监管强度。  相似文献   

14.
李晓青  段治平 《山东经济》2011,27(3):140-146
青岛的制造业在国内城市中趋于前列,但其现代服务业却发展滞后。通过对青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青岛的产业结构偏离度较高,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弱,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发展不均衡。针对青岛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服务、科技和管理创新,加快服务业开放进程,突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培育,进一步加强软环境的建设等,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5.
<正>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要发挥市场作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在高水平开放中倒逼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关键在于营造公开市场、公平竞争的大环境。这就需要推动产业政策从差别化、选择性向普惠性、功能性转变;消除服务业和制造业在税收、金融、科技及要素价格方面的政策差异,降低融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创新研究多基于制造业的背景,对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的研究更不充分。然而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化后期阶段发展最快的产业,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对中国有巨大现实意义。该文介绍了产业创新的元素和创新模块,并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创新特点作出的比较,揭示了两者协同创新的主要障碍。提出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创新政策作用的关键结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组织创新、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等推动产业协同创新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深圳:如何应对服务业市场的全方位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服务业(第三产业)在一个地区整体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显重要。据权威资料显示,近年来服务业增长在发达国家或城市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平均已达60%以上。最高的甚至达80%以上。而中国入世,将向外商全面开放服务业市场,这为我们在更高层次上更大规模的吸引外资,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目前,京、沪、穗已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服务业展开竞争。上海较早前已提出要全面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业,其他城市也纷纷提出要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产业,致力成为有更大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服务业中心或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8.
王治  王耀中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1):65-69
文章采用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经济区1992-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Johnson面板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面板误差纠正模型,检验了中国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即便是在东部发达地区,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协同互动关系仍然没有建立起来。东部地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地区制造业的升级所引至的,但服务业发展对该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的作用却不明显。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两地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从而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现代制造业的支撑,两大经济区服务业和制造业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朱家良 《浙江经济》2005,(15):14-15
义乌从区际开放走向国际开放的路径,与温州有很大差异。小商品交易市场从区域性集散市场到全国性集散市场加产地市场。再到国际性小商品交易中心带动当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义乌经济从区际开放走向国际开放,实现了民营经济国际化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上海国资》2013,(2):5-5
制造业向下,服务业向上,已然成为企业的新利润法则。 以制造业而言,其利润下滑,无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全球范围来看,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相对制造业的利润微薄,服务领域似乎风光无限,市场广阔、毛利率更高、收入更稳定,而且占用的资产更少,因此,精明的制造商纷纷拓展下游业务。而服务业也在谋求更大的蛋糕,由原来单一的服务领域,努力向上,试图控制越来越多的价值链核心。无论是制造业向下还是服务业向上,企业试图攫取的是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利润,在全产业链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