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变迁:阶段性、多样性与政策调整(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土地调整与使用权流转尽管二十多年的农地制度变迁 ,各地在农地使用权方面创造了多种制度形态 ,提高和优化了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 ,土地使用制度的创新 ,并不能完全消除土地在社区内农户之间的重新调整和流动 ,从而决定了土地调整和土地使用权流转一直是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普遍现象。(一 )土地调整 土地调整产生于中国农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制度的内在规定。即特定土地地块在不同承包经营者之间的变动 ,有大调整小调整两种方式。大调整一般是在某个时段进行的涉及社区全体成员的土地调整 ,有两…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银川市农村地区农地制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理论界流行的关于中国农地制度的四个命题,即理性经济人假设、农户微观决策模型假设、农地交易费用假设以及乡村干部具有进行土地行政调整的偏好等命题与银川农村实际状况并不契合。这启示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命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期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地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银川市农村地区农地制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理论界流行的关于中国农地制度的四个命题,即理性经孝Ⅳ谁设、农户微观决策模型假设、农地交易费用假设以及乡村干部具有进行土地行政调整的偏好等命题与银川农村实际状况并不契合。这启示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命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期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地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资源是农业的基本要素,农地产权制度是构建在农地上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文章首先对影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四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农地产权供给不足、农地承包制度供给不足、农地经营制度供给不足、土地使用权流转不完善四个现存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较为重要的缺陷.最后,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方向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前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此后,农地制度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农地制度的变革方向,学术界有四种主要观点:完善家庭承包制、恢复合作所有制、倡导国家所有制和实行私人所有制。本文认为,农地制度变革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的日益融合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等都给土地制度的变革带来了更大的空间。从短期看,稳定家庭承包制、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最为有效的制度选择;从长期看,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则是可行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皎 《农业经济》2004,(4):26-2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带动了中国二十多年的农地制度变迁,各地在农地使用权方面创造了多种制度形态,提高和优化了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但是,因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多,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土地制度的创新,并未完全消除土地在社区和集体内农户之间的重新调整和流动,从而决定了土地调整和土地使用权流转一直是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地产权制度视角的农户农业面源污染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产权制度是诱发农户面源污染行为的重要制度根源。农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导致环境管理机构缺失,无法有效规范和监管农业面源污染行为;农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诱发农户短期行为;土地零碎化使统一环境行为无法实施;农地流转制度不完善使农户丧失土地投入的积极性,导致土地粗放经营。因此,应该重构农地所有权主体,成立专门组织对农户生产行为进行管束;稳定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激发农户对土地进行投入和养护的积极性,规制短期行为;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统一环境行为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括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地制度各主要创新形式的特征及地区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多种农地制度创新的出现源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农地权利需求的差异这一理论假说。然后通过对江苏省和江西省农地制度演变与农地绩效的计量分析,对该假说作了初步验证。本文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对农地收益权和使用权的需求较转让权强;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则对农地转让权和使用权具有强偏好。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变迁:阶段性、多样性与政策调整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核心是土地使用权归属和界定问题,而使用权问题的核心是树立农户对土地使用的预期信念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农地制度变迁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对农地使用制度的创新,尤其是对发生范围和影响较大的不同土地使用权制度和使用权流转形态进行剖析,然后对农地调整和使用权流转问题进行评述,最后对土地制度变迁进一步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土地产权变迁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并且对马克思土地产权权能理论、土地产权结合与分离理论、土地产权配置市场化理论和地租理论在我国当前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研究表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应以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为指导,在坚持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安排下,克服农地产权制度的现有缺陷,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土地要素是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而农地确权作为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举措,是否能够减缓农户收入不平等十分值得关注。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框架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使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IVQR)方法和Bootstrap技术,在处理农地确权的内生性基础上研究其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农地确权确实有利于减缓农户收入不平等,东部和西部地区效果尤为明显。本研究对于评估农地确权政策效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力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美国日本农地流转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农地资源的合理流转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农地规模化集约化的进程。我国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地的流转就存在了,政府也在一步步推出促进流转的政策措施,尽管近几年农地流转发展态势良好,但总的来说,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发生率仍然偏低,如何促进农地流转已成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重要课  相似文献   

13.
农地制度、农地市场与妇女土地使用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浙江嵊州264个农户家庭的数据对中国农地制度和农地市场中的妇女土地权益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家庭为基本分析单位的研究表明,中国农地制度并不存在性别歧视,女性更容易在婚嫁过程中失去土地,但是,活跃的土地市场能够帮助这些家庭平等地获得土地使用权。离婚和丧偶妇女的家庭更有可能在集体土地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也更难通过土地租赁市场获得土地使用权,因此,这些家庭经营的农地面积显著低于其他家庭。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沙湾县农地流转的实证分析,找出影响沙湾县农地流转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农地顺利流转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Logistic模型,从沙湾县社会经济情况、农户家庭情况、农户个人情况和土地资源禀赋四个方面,对影响沙湾县农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论】结果表明:农户家庭收入越高、人均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越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有无、土地流转机构设置和农户是否选择土地流转咸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安徽省农户抽样调查资料,对农民关于现行土地承包制度、未来农地制度改革方案以及失地农民保障措施的认知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认为,农地制度改革应强化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民主权利;改革过程应努力避免农户之间利益分配出现剧烈的变动;农地制度改革的侧重点应集中于农地的征用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6.
朱仁友 《农村经济》2002,(12):45-47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的一项基本制度 ,目前大多数集体土地按照人口或劳力承包给农户经营 ,承包土地的农户则相应地缴纳农业税、村提留和乡统筹等费用。与此同时 ,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非农产业发达的城市郊区 ,近年来 ,农地租赁发展较快。我国农地租赁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集体成员有偿承包集体土地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土地转包行为 ,这是一种非完全意义上的土地租赁关系 ,即成员租赁关系。二是非集体成员租赁 (习惯亦通常称作有偿承包 )集体土地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土地转租行为 ,这是一种较为完全意义上的土地租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通过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实现现行农地流转制度.本文以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河南西部的三门峡市为个案,针对河南西部地区的农地流转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一、解决农地细碎化问题开始摆上日程(一)我国农地细碎化问题突出,中央政府有义务解决在我国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时,受朴素的公平理念影响,土地往往根据远近肥瘦在承包农户中均分,导致土地细碎化问题严重,在我国南方地区表现得更加突出。目前,我国户均耕地面积不到7.5亩,却户均5.7块。安徽怀远县农民孙林家有21亩地,却分为12块,其中不到1亩的就有6块。而有的地方农户的一块承包地小到被形象地称为"巴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本文梳理了土地确权之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建立并分析了农户与基层组织的博弈模型、农户与农地转入主体协议流转机制下的博弈模型,以及农地公开拍卖流转机制下农地转入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基层组织对土地流转过程的干预程度会对农户的期望收益产生负影响,一般情况下农地的拍卖流转价格会高于农地的协议流转价格,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信息的完全程度会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因此,要尊重农民土地流转的自主性,保护农民利益,减少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的行政干预;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建立信息公开、充分竞争的农村土地流转创新机制;构建区域范围内的土地流转信息发布与产权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20.
<正>农地股份合作是我国特定土地制度下的创新产物,指农户以农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等,并以入股农地作为参与组织利润分配的依据。理论界认为,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股份制和合作制相融合的制度创新,实现了土地产权的具体化,有助于农民形成较为稳定的产权预期,并被认为能有效防止土地细碎化,提高土地经营效率,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不过,目前农地股份合作的实践并没有预想中理想,农地股份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