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许润芳(山东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建立完善的农村内部土地流转机制,是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目前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因素,一是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拉动农村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是促使农村...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难题待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在农地利用上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农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客观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还可以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规模经营及产业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创建农用地流转的市场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萍  何训坤 《农业经济》2003,(12):18-19
近年来,我国农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产品供大于求,农业结构调整和非农产业迅速发展,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低迷、土地撂荒以及潜在的获利空间和机会为工商企业、个体种植大户和外商提供了投资农业  相似文献   

4.
推进城市化发展现代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城市的量的扩张,一方面加速农业和农村人口的转移,缓解农业发展面临的人口压力,另一方面提高非农产业比重,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直接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内部不同产业要素间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的转换,扩大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与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聂荣 《农业经济》2003,(10):31-31
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上。剩余劳动力就是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生产水平和技术条件下耕地所能承受的劳动力负荷 ,它是人口和劳动力压迫土地的结果。因此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才能避免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并消除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业劳动力实现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据测算 ,1978年 - 2 0 0 0年 ,全国农村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农业面临着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大量转移,单纯的种植业在社会生产中的比较效益有所下滑。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农民十分关心的问题。在2015年的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笔者同村组干部和农民群众有了更为广泛、深入的接触,就他们十分关心的一些问题专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城市化整体清洗水平不高,发展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不仅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尤其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而且影响了农业的规模经济和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整体效益的提高,导致了大量农村人口的不定期流动。  相似文献   

8.
以306户家户为例,简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概况及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方式、类型状态、范围等状况;对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之间劳动力结构配置,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劳动力素质配置,劳动力行业结构区域性等作出了评价和分析;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河南是我国农业和人口大省,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亦有弊,因此,在促进劳动力转移时应采取多种措施,保持河南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 1、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长春市约有农村劳动力190余万人, 依照全市目前的耕地面积、耕作水平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看,只可满足约70万人的就业,这样全市就有约120万人的富余劳动力。土地资源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结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二、三产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发展,苏州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的主要劳动时间和劳动收益已经转移到了非农产业,因此,现在苏州农村真正剩余的主要是农业(粮食生产)劳动力。由于受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因素的  相似文献   

12.
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稀缺性生产要素,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基本载体。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必然要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的集聚,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新的土地资源。同时,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也是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只有将农村利用效率较低的土地集中规模开发利用,才能使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向城镇地区转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吸纳和转移农村富余人力资源,一定程度缓解了土地压力,提高了农业效率,发展了农村经济。但农民“离土不离乡”的模式,与土地“藕断丝连”的现状。又导致农村富余人力资源转移非农产业层次低,造成农村“人多、地少、效率低”无法根本解决,成为制约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瓶颈”所在。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给农民较多的智力投资,创造条件进行制度创新,以降低农村富余人力资源转移的就业风险,将会更有效拉动农村富余人力资源向非农产业的高层化转移。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它所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方法很多,但始终无法回避由于农业人口过多而导致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人均占有资源过少,农产品商品化需求不足而限制农民收入的增长。很多研究认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此带动农产品商品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非农就业和农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同时,目前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很多,但对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缘何存在的一些理论性问题的研究却一直没有较大的进展和突破。因此,综合分析研究国内外学者们研究总结的有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理论,从理论上明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以及缘何存在的根源,有利于从理论上丰富发展经济学、农村经济学等学科的内容,实践上也会很大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等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农村,辖兴海街道、兴隆农场和兴盛街道,处于城郊结合部,总人口40313人,耕地面积30250亩。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业园区的相继建立,全区每年近千亩的土地被征用,土地资源逐年减少,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成了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本文针对盘锦兴隆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非农产业对过剩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虽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农产业已经吸纳了近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面对庞大的过剩劳动力,现有经济中非农产业的吸纳能力仍远远不够。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阻碍了小农户土地经营权利的转让。一部分小农户虽然土地经营收益差,但因无转移去向,也就没有土地经营权利转让的现实意愿。  相似文献   

17.
《南方农村》2003,(2):22-22
张诚最近撰文说,非农化的实质是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良性互动发展。中国人口多,城镇化相对滞后、单靠现有城市来接纳现有农村剩余劳  相似文献   

18.
山区农村劳动力具有如下特点:劳力资源丰富,但剩余劳力相对偏少。劳力耐劳度强,但文化技术素质弱。农村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度低,劳动力利用很不充分。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强,农业劳力转移难度大。根据山区农村劳力的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我认为山区农业劳力转移应当选择内外结合而以就地转移为主的道路。这就是:在生产力现有水平下的农业剩余劳力首先要投入农(林、牧、渔)业内涵扩大再生产,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同时积极向非农产业(工商运建服等)转移,使农业剩余劳力主要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达地区用地需求与土地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集约利用数量有限的土地资源。城镇化的实质是劳动力流、资本流、信息流、就业流和资源流等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镇的转移。南通市的实践表明,产业聚集和村镇居民点聚集不仅有利于推动城镇化进程,而且通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为缓解用地矛盾找到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 ,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进一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课题。本研究报告就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和态势进行考察 ,分析我国城市和小城镇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口的吸纳方式和承载力 ,研究我国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对策。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和趋势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据 1998年统计 ,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