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口高酸原油加工赢利空间收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原油成本占炼油企业加工总成本的比例越来越高,控制进口原油成本是炼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工作。由于国际市场上高酸原油价格通常比常规原油要低3~5美元/桶,甚至低10~25美元/桶,因此,加T高酸原油已作为我国石化企业近年来降低、控制进口原油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黄华 《国际石油经济》2009,17(10):54-57
随着进口原油加工量的不断增长,降低进口原油的采购成本成为我国炼油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我国炼油企业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减少进口原油的采购成本:一是利用企业自身石油储备能力,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高低及波动情况,合理调节库存数量.二是提高重质、含酸等劣质原油的加工能力.三是合理运用期货市场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包括转换挂靠基准油种;转换5天计价期为全月计价;转换计价月或改变采购区域,降低基准价格.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高硫原油进口和加工量大幅递增之际,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相继研发出一批催化裂化(FCC)原料加氢预处理催化剂并形成系列化,为我国炼油企业加工含硫原油、生产清洁燃料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广汇能源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收到商务部批复文件,赋予其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今年安排进口允许量20万吨,公司还可根据市场情况将原油销售给符合产业政策的炼油企业.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油进口权又成了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国家有关部门下发《关于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进口原油使用核查评估情况的公示》。公示明确表示,"经核查,该公司申请使用进口原油的炼油装置规模,安全、环保、消防、储运等设施,及产品质量和能耗指标符合有关规定。依据发改运行[2015]253号文件有关用油数量核算办法,初步确认该公司可使用进口原油750万吨/年。"此举标志着年前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落地,东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6月至今,中国炼油企业在国际油价暴跌中利润没有放大,而是大幅缩水,多数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外在原因可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是中国进口原油价格偏高,二是中国炼厂加工原料原油的价格下跌速度不及炼油产品价格跌速。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较高,某种程度上也说明我国在原油进口价格上缺乏话语权。整体而言,中国进口原油运输周期多在1个月左右。而在通关、转运至油库及最终进入炼油装置至少也得半个月,  相似文献   

7.
2015年中国炼油能力首次下降,总能力为7.1亿吨/年;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向地炼放开,原油加工量小幅增长,开工率维持低位;成品油净出口进一步增加,逼近2000万吨/年;低油价下炼油毛利显著改善.“十三五”期间,中国炼油工业发展需特别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放缓炼油能力增速,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化解产能结构性过剩;二是继续推进油品质量升级,继续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型化、炼化一体化、智能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三是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将进一步发展,竞争将更趋激烈;四是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五是全面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加快炼油业“走出去”步伐.  相似文献   

8.
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西太平洋石化)是一家沿海的石油加工企业,工艺流程特点是全加氢的炼油企业。建厂时大部分装置为进口的二手设备,设备原始资料不全,加工原油品种复杂、硫含量高、腐蚀严重.设备的管理工作非常艰难。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该公司针对自身的情况,实事求是、稳扎稳打,在加强设备基础管理的同  相似文献   

9.
近日,国家经贸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出《关于暂停进口柴油、汽油后国内油品供应有关问题的通知》,就“外商投资企业和经济特区内资企业所需自用柴油、汽油,由国内指定炼油企业进口原油加工后按国际市场价格供应!并由海关比照进料加工监管方式管理”的问题作出了具体安排。购油企业范围为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已经批准可享受免税进口柴油的外商投资企业、来料加工企业和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进口柴油、汽油的特区内资企业。包括1997年此类企业和1998年已取得进口柴油、汽油配额和许可证的此类企业。购油数量为经核定有效的1998年柴油…  相似文献   

10.
我国炼油能力概括地说是“又大又小”、“又多又少”,即炼油总能力大,单系列能力和高含硫原油的加工能力小;原油加工能力在地区分布上表现为北多(西北、东北多)南少(华东、中南、西南少)。实际上,存在有效炼油能力不足的问题。随着国内油品需求的持续增长,今后国内石油资源供应制品将继续扩大,预计到2010年约40%的石油资源供应制品将继续扩大,预计到2010年约40%的石油资源将信赖进口,而且可能更多地信赖中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行业更是占据了工业生产的重要地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对于原油的需求不断增大,面向世界进口原油变得越来越多,针对原油的运输问题我们必须提供安全、稳定的运输方式,解决原油在运输过程中所存在的腐蚀、不安全问题,为原油管道运输提供有利安全保障。本文从原油运输过程中处理硫化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控制预防策略,为原油生产企业的运输部门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蕊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39-43,111
剑桥能源咨询公司对全球范围的原油和凝析油的整体品质变化情况进行了评估,主要结论如下:一是全球原油品质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在近期内世界原油品质总体变化很小,API度将从2011年的36.1降至2020年的35.8.二是原油品质的区域性变化较为显著并呈现较大波动性.中东北非原油供应中断对世界原油品质的总体影响不大,但对欧洲炼油行业影响较大.三是超重原油供应比例的增加速度超过炼油业的适应能力,对原料具有更大适应能力的超级炼油厂可能不断出现.此外,考虑到中东原油在中国原油进口结构中的重要地位,预计中国进口原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变重、变酸的趋势,这将对中国炼油厂加工重油的能力及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经济快速增长导致中国石油进口量在2006年大幅上升.2006年,原油和成品油及其他石油产品净进口量显著增加,抵消了液化石油气(LPG)净进口量的减少,使石油净进口量增长17%,达到1.693亿吨.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和新增炼油能力的投产使中国原油进口量连续第五年上升,2006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达到1.388亿吨,比上一年增长16.7%.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炼油厂进口依存度首次超过50%.高硫重质原油进口量增加到480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比例继续保持在1/3.原油进口进一步多元化,2006年从中东进口原油的份额降低到45.2%,这是自1997年以来对中东原油依赖度最低的一年.中东和非洲原油占进口总量的3/4以上.液化石油气进口量继续下降,降至555.64万吨.2007年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和战略石油储备进油的需要将增加对进口原油的需求,裂化和脱硫能力的扩大将进一步改善高硫重质原油的加工能力.装置和油品结构调整正在改变炼厂供应格局,增产石脑油将减少汽油的出口量,增建加氢装置将缓解柴油供应紧张局面.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受经济低迷及核电站重启影响,日本石油需求量进一步萎缩,炼厂加工量和原油进口量都降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在经济增长和低油价的驱动下,印度石油需求量大幅攀升,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印度油品出口量有所下滑.韩国的石油需求量和原油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较高的炼油毛利支撑韩国炼油商保持较高的开工率,并不断扩大油品出口,使韩国超越印度成为亚洲最大的油品出口国.日本炼油能力萎缩和印度油品出口削减为中国扩大成品油出口提供了契机;日本、印度两国规范炼油业、取消行业补贴等举措以及韩国炼油商极其灵活的经营策略都为中国炼油业和炼油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世界上炼油能力最大的国家,约占全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20%。截至2012年,美国运营中的炼厂共有134座,总计加工能力8.37亿吨/年。虽然近年来美国炼厂数量下降,但总炼油能力并未下降,其中前10家公司的加工能力占总能力的70%。美国炼油行业注重炼化一体化发展,超过半数的炼厂具有化工品生产能力。近年来,在美国炼厂的原油供应中,本土轻质原油取代了部分进口原油;在美洲主要原油供应国中,加拿大对美原油出口量逐年上升。2011年,美国成品油净出口量达到877万吨,自1949年以来首次由石油产品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成品油生产比例也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汽油比例下降,柴油比例上升。得益于大量的国内自产原油、丰富的加拿大进口原油以及廉价的天然气供应,美国炼油行业在未来几年内将延续此前的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保持优势并拓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原油资源是炼化工业的发展之基、效益之源。世界范围内原油的储量、产量情况关系到炼油工业的发展潜力,原油的品质和价格又对炼油工艺技术和效益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原油价格又直接受到原油供需形势的影响。因此,关注世界原油供需形势,分析未来原油供应的数量、品质和价格与需求,对于研究炼油工业宏观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据道琼斯3月15日消息,由于日本国内部分炼油厂和发电厂受地震和海啸影响被迫停产,日本强震或将改善全球炼油业的利润空间。遭受重创的日本将被迫减少原油消耗量,并增加燃油进口,这种情况或将延续数月。预计亚洲炼油商将首先受益,美国西海岸炼油商在日本较长时间停产后才会看到利好。  相似文献   

18.
美国炼油业布局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中国都是石油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两国在地理环境、炼油发展进程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美国炼油能力集中的地区至少有自产原油和进口原油两种来源,原油资源、目标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是影响美国大型炼厂布局的主要因素。在美国交通运输不便利、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小型炼厂比例较高;在原油产量较高的地区,小型炼厂数量也较多,但小型炼厂一直是炼油结构调整过程中关停的主要对象,而规模较大的炼厂主要集中在大型国际石油公司手中。分析美国炼油业的发展过程和炼油业布局的特点,对中国今后炼油业的发展和布局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市场、资源和运输应是中国炼油布局结构调整首先考虑的因素;炼油布局应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小炼厂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但同时也将是炼油结构调整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9.
美国《油气》杂志2008年2月18报道认为。今后7年全球炼油能力将扩大1000万桶/日以上。亚洲新的炼油项目将占这个总量的40%以上。亚洲新炼油项目包括印度和东南亚出口型炼厂,但更主要的是中国炼厂扩能和新建项目。 受石油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和降低原料成本愿望的驱动,中国炼油能力正在迅速扩大,炼制各种不同类型原油的能力增长。中国可以使用来自更多供应者、更多类型的原油.这也赋予地缘政治上的含意。中国炼制低质量高硫、高酸原油能力增长。有可能减少这些原油与高质量、轻质、低硫原油的价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存在以下问题:(1)国产原油价格偏低,促使炼油建设项目盲目发展;(2)国内成品油价格过低,刺激消费,造成浪费严重;(3)在国家统一定价下,炼油企业难以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4)现行石油价格政策不利于利用国际石油市场调节国内供求关系。我国现行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已难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宏观调控的要求,建议建立新的石油价格调控机制。新机制原则上应使从事石油生产、加工及流通的各类企业有其合理的利润率,用户使用国内原油或成品油与进口同类资源的成本应基本相同。对国内原油价格应制定与国际油价相关联的,包括税收、油价变化等因素在内的作价关系;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应在国际油价的基础上加上增值税、消费税等税费,并逐步将出厂价中的消费税转移到批发或零售环节征收;对国产陆上原油、海洋原油、进口原油和进口成品油应收取石油储备基金(或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