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SnS2因理论储锂容量高,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颇具应用潜力的负极材料之一,但其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差.通过原位限域溶剂热法制备了SnS2 NPs@MXene,即SnS2纳米颗粒/MXene复合材料,其中SnS2纳米颗粒均匀地嵌在MXene层间,呈三明治结构.SnS2 NPs夹在MXene层间有利于抑制MXene的堆垛,同...  相似文献   

3.
纳米分子筛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用途非常广泛。文章主要介绍了清液合成法、空间限域法、两段分步晶化法、调控合成条件法等纳米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并对纳米分子筛在催化、传感、光电子学和医学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社会中,一般的新的材料出现,都会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便利,生活的体验感更加优质,特别是在人类的日常需求中。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由于无毒无害,反应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被誉为最环保的材料之一。根据其高效率、低耗能、适用范围广、应用性强等性质,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二氧化钛的晶型可以分为两类,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本文通过钛酸丁酯和无水乙醇这两种主要的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材料,通过XRD的方法探究其结构,甲基橙是最终的产物,最终进行探究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硫酸铜-乳酸碱性溶液研究了溶液pH值对Cu2O薄膜形貌以及光电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晶粒形貌影响显著。随着溶液pH的增加,Cu2O薄膜的光电转化效率升高。溶液pH=11时,获得的光电转化效率(η)最高为1.36%。  相似文献   

6.
纳米氧化亚铜(Cu2O)作为典型的P型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纳米氧化锡粉体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SnCl4·5H2O为主要原料,以十六烷基铵为分散剂,NH3·H2O作为沉淀剂,利用液相沉积法成功制备出了SnO2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以及热重分析(TG),研究了纳米氧化锡粉体的形貌、尺寸分布和结构特征.SnO2颗粒平均粒径在30 nm左右,呈不规则多面体,有些近似于球形,粒径分布窄...  相似文献   

8.
以尿素和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通过共沉淀的方法合成了铁酸钴包覆空心玻璃微球的前驱物样品,经过热处理后,形成铁酸钴包覆空心玻璃微球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磁学性质由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振荡样品磁强计(VSM)进行表征。通过这些分析显示,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备的铁酸钴包覆层比较均匀连续,其晶化程度和磁学性质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建造物表面易污染、清洁成本高等问题,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为氟单体,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等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乳胶粒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氟单体用量、核壳质量比对乳液聚合过程及乳胶膜耐水性、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并对比评价了室外60天后涂层的自清洁效果。结果表明,DFHMA用量为5%、核壳质量比为7∶1时,单体转化率较大、聚合稳定性高,乳胶膜的耐水性好且达到疏水状态,水接触角为97°,为自清洁作用提供了有利基础;室外试验也证明了60天后喷涂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铝塑板耐沾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纳米多孔金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和较大的储存容量等特点,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一方面介绍了制备纳米多孔金的模板法、去合金法和电化学法,分析和比较了三种制备方法的优势和缺点,另一方面介绍了纳米多孔金在电分析和光分析领域的应用,指出了纳米多孔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纳米氧化铈的制备方法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简述了纳米氧化铈的几种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液相制备法中的微乳液法,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肖菲 《化工管理》2022,(35):58-60
二氧化钛是一种化学性质较稳定的白色颜料,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但未经表面包覆的二氧化钛颜料有光化学活性缺陷,应用于涂料或者塑料中容易产生失光、变色及粉化等弊病,影响其应用。文章以自产未表面处理的金红石型钛白粉,制备了ZrO_(2)/Al_(2)O_(3)复合包膜钛白粉,并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表面能谱分析表征钛白粉的外观形态及表面成分,证明其ZrO_(2)/Al_(2)O_(3)复合包膜具有均匀连续并且致密的特性,并探讨分析了ZrO_(2)/Al_(2)O_(3)复合包膜钛白粉的机理。其颜料性能分析表现优异,通过以二氧化钛光催化罗丹明的降解实验分析钛白粉的光催化活性,其结果表明文章制备的钛白粉包膜效果良好,耐候性优异。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钛酸丁酯为前驱物制备了纳米Ag/TiO_2复合PE抗菌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备的粉体和复合膜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考察了纳米Ag/TiO_2/PE复合膜对大肠杆菌光催化杀菌性能。结果表明:5wt%粉体添加量的PE复合膜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较好,它能充分发挥纳米Ag、TiO_2的协同杀菌作用,不仅抗菌足够广谱,而且能够抑制银薄膜的变色。  相似文献   

14.
胡剑飞  张丽丽  孙震 《化工管理》2022,(16):145-148
文章简述了提高紫外光(UV)树脂、UV涂料硬度及耐磨性的常见方法,为了克服无机粒子在UV树脂、UV涂料中分散不均及易沉降等不足,介绍并制备了一种UV固化纳米二氧化硅杂化环氧丙烯酸酯及其涂料,该杂化环氧丙烯酸酯及其涂料具有较低的黏度,较低的纳米粒子含量,经紫外光充分固化后,涂层硬度高,耐磨性好。在木地板、橱柜板等家具行业及其他耐磨涂层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S(Se)化合物纳米棒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无机材料纳米棒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其化学制备方法中的模板法、溶剂热反应法、电沉积法、化合物热解法等,及纳米棒的性质和纳米棒在光电化学领域的应用,并指出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制备CuO纳米薄膜,然后采用湿化学法合成CuO/Au纳米复合薄膜。采用XRD,SEM,XPS等仪器对CuO/Au纳米复合薄膜进行表征。通过对样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和场发射效应的研究,对比了CuO/Au纳米复合薄膜与CuO纳米薄膜的光学性能和场发射性能。结果表明经过Au纳米粒子修饰之后的CuO/Au纳米复合薄膜的可见光吸收明显增强,场发射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优化后的样品可获得1.8V/μm的低通电场和38.8μA/cm2的高电流密度。增强因子达到了2171。Au的修饰使CuO和Au在界面处形成了较好的欧姆接触,加之Au优良的导电性,这共同导致了CuO/Au纳米复合薄膜优异的场发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纳米TiO2水溶液和多种丙烯酸类单体聚合制备纳米改性聚丙烯酸类浆料。分别用纳米改性聚丙烯酸类浆料、聚丙烯酸类浆料以及PVA浆料和醋酸酯淀粉组成一定规格的混合浆进行单纱及片纱上浆实验,从而进行浆纱性能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用分散的纳米TiO2水溶液和多种丙烯酸类单体合成纳米改性聚丙烯酸类浆料是可行的;改性后的聚丙烯酸类浆料在贴伏浆纱毛羽,提高与纱线的黏附力和改善浆纱耐磨性等方面均比未改性聚丙烯酸类浆料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盐酸小檗碱纳米乳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出盐酸小檗碱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油相肉豆蔻酸异丙酯、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蓖麻油和助表面活性剂甘油,利用伪三元相图制备出盐酸小檗碱纳米乳。用13000rpm,30min离心稳定性和粒径为纳米乳的评价指标,采用HPLC测定纳米乳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同时对纳米乳的黏度、电导率、折光率、Zeta电位、粒径的基本理化性质和高湿(92.5%)、高温(40℃,60℃)、25℃及强光(4500±500lx)的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备出的盐酸小檗碱纳米乳为澄清透明的液体,透射电镜下观察为球状液滴,平均粒径为56.8nm;离心稳定,在上述高湿、高温、强光条件下考察10d,其含量和粒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小檗碱纳米乳是一种质量稳定的良好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BiFeO3/H2O2体系下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降解过程中溶液初始浓度、pH值、BiFeO3用量、H2O2的体积分数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该体系降解孔雀石绿的最佳条件。建立了BiFeO3/H2O2体系氧化降解孔雀石绿的动力学方程,为利用非均相类Fenton试剂处理含苯环类有机废水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熔融共混和模压技术制备得到纳米氧化锌/高密度聚乙烯(纳米-ZnO/HDPE)复合膜,并考察了该膜的微观形态、机械性能、结晶性能以及阻隔性。结果发现,复合膜中改性纳米ZnO的含量较低(0.5wt%)时,纳米ZnO在HDPE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随着改性纳米ZnO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先增大后减小,ZnO含量为0.5wt%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此外,改性纳米ZnO的添加能提高HDPE的结晶度,并能增强复合膜的阻隔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