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手册》下发后,为进一步构建统一规范的企业文化“硬环境”,营造浓郁的文化和学习氛围,使公司全体员工对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真正做到“深刻理解,全面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安徽六安供电公司积极建设企业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诠释企业文化手册的内容,展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激励全体员工砥砺斗志,引导员工树立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国网甘肃平凉供电公司坚持遵循企业文化发展规律,以企业文化“入眼”、“入脑”、“入心”及“入行”为切入点,应用“四入法”,把国网统一的企业文化深植基层农电企业,让农电员工在感受文化氛围、享受文化成果的过程中,充分认知和自觉践行“五统一”企业文化。“入眼”:规范统一品牌标识形象全力推进“国家电网”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工作,建立办公室横向牵头,党群部、营销、生产等部门纵向推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电力集团在大力弘扬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同时,着打造切合本企业实际的特色文化,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化支撑。践行文化理念,促进人企合一。在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的基上,明确了适合公司发展的文化价值理念体系。通过发动全员、泛征集,编辑了公司《文化手册》。使企业文化成为统一广大职思想认识,构建人企合一的精神动力。全面导入CIS战略,发挥化优势。确立了理念识别系统,提出了“打造强势电力,共创百油田”等个性化的理念;完善公司管理控制体系,实现了行为规养成和规章制度硬管理的统一;确立了视觉识别系统,统一“电蓝”标准色,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建设“双百五型”特色文化实现文化创新。公司在提出“为百年油田提供百年电力支撑”发目标的同时,针对油田电力企业具有的5个生产经营特点,提出设与之相适应的以学习文化提素质,以团队文化聚合力,以管理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理论.强调以文“化”人.认为潜移默化的文化力是凝聚成“企业一员工命运共同体”的活力源.不仅要为员工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更要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实施方法不当.或缺乏强而有力的措施。很容易流于形式.造成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因此.如何将企业文化价值观与公司战略结合起来,如何把公司理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有煤矿企业迫切需要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带动企业跨越式发展。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富力煤矿本着“以人为本、文化育人、依‘法’治矿”的原则,以环境建设和规范行为为突破口,以“七化”操作流程为主线,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根本,创建特色企业文化,全面构建和谐煤矿。  相似文献   

6.
许建民 《中国石化》2003,(10):23-24
企业文化是以管理为目的的文化和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员工清楚地明白在企业“干什么事情和事情怎么干”,换句话说,员工都知道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笔者认为,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中至少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阵地是员工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并能有效承接企业文化深刻内涵,促进优秀文化生根开花,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重要载体。文化阵地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有效地将企业的管理理念、核心价值观、团队精神等通过有形的方式反复灌输、渗透、融人到员工的思想和心灵深处,强化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责任感、成就感、自豪感和归宿感,并在潜移默化中教育、熏陶和启发员工,从而自觉转化为统一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
管理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以人为本,以管理为中心”,强调以管理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沈家越  王岚岚 《中国电业》2013,(12):104-105
国网绍兴供电公司以建设和弘扬国家电网公司统一企业文化为目标,加强企业文化与员工文化交合的紧密度,找载体,接地气,满足企业文化对新媒体时代快节奏、即时性的适应性要求,积极打造微时代的企业文化“三微书屋”。  相似文献   

10.
从11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企业文化顶层设计与基层践行”——中外企业文化2014成都峰会”上获悉,锡柴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授予“企业文化顶层设计与基层践行先进单位”称号。这是锡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力顶层设计践行落地,以文化的软实力,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成果。长期以来锡柴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通过制度文化引领员工思想、通过行为文化,凝聚员工的心智,并将各类文化活动贯穿于日常工作、生活中,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从提炼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开始,然后使员工信奉理念,使文化理念从书本、墙上走进员工的心中,融人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提倡、信奉和实践三者相统一,即由“虚”到“实”,由“无形”到“有形”,实现文化理念“虚”与“实”的转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执行性,最终达到员工的价值取向同企业的战略发展及远景价值结合起来,靠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实现“不管而自理”和“取向一致”,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的效力,促进企业稳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把“零缺陷”质量管理理念引入石油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之中,通过企业内部质量文化教育活动,改变员工的心智,树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理念,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素质。并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营造“以顾客为中心”、“以零缺陷为核心”的企业质量文化环境,创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质量文化,在建设现代石油企业质量文化过程中,通过管理创新塑造强势竞争力,追求石油企业卓越绩效。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探索出了一系列切合施工企业实际、富有成效的创先争优工作模式,大力塑造以国家电网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诚信文化、责任文化、创新文化、奉献文化”,极大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提升了员工思想素质,以先进的文化力推动企业安全、高效、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石家庄供电公司认真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公司文化,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为契机,以电网安全、员工安全、企业稳定、社会和谐为目标,着力培育具有特色的道德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和廉洁文化,用文化搭建企业、员工、社会和谐发展的大舞台,用文化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带动公司各项工作的全面升级。进一步推进电网的安全科学发展,获得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2006年度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备受关注。然而,大多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泛虚”现象,使企业文化流于口号和宣言,或转变为繁琐的文字型文化,甚至把文化娱乐化。这些“虚空”的企业文化不能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也只是隔靴搔痒,收效不大。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差异性 表现形式不同。企业文化是无形的,是一种独特的可以感知的精神氛围和做事方式,对企业的员工的言谈举止和企业行为产生儒化作用,主要是利用精神因素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与员工之间、企业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以一种柔性的力量和精神气质将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李斌 《中国电业》2004,(5):44-45
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特有的企业文化,资产重组后,为了使各企业的员工能够形成统一的步调,不可避免地要对不同企业的文化进行整合,以形成统一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刘鹏凯 《化工管理》2003,(12):50-51
作为区别于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等“硬件”的“软件”,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如何建设好企业文化?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重在解决问题,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就是企业发现自身问题、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我们厂这几年的企业文化建设,着重围绕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崭新的视角,针对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场合下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员工换位思考,变他律为自律,平衡了员工心理,强化了员工的忠诚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培育共同的道德、行为规范、价值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黑松林文化氛围,促进企业…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担负着构建和谐企业的重任,对内求团结,对外求发展是主要宗旨。用什么样的理念和精神统一员工的思想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目前,炼化公司正在开展的“三级联进联创”活动,充实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正如公司党委书记于宝祥指出:深入开展“三级联进联创”活动,是用文化打造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在谈到“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这一命题时,公司总经理李正光更是一语破的:“公司现在的共同愿望和只标是要把企业做好、做强、做大,是要建设世界级的两个基地,是要创造企业和员工的美好未来这一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20.
张鹏 《中国石化》2004,(9):36-37
中国石化一直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多年以来,他们以国家、民族振兴为己任,大力弘扬以“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精髓的企业精神。这一企业精神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理想信念,体现了与国外大公司论伯仲、比高低、共经纬的战略定位,体现了石油石化职工知难而进,奋发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石油石化职工团结凝聚、同舟共济的团队意识,对凝聚人心,催人奋进,激励广大石化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