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分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发展中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也是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从马克思经济思想发展角度,探讨了马克思经济学区分劳动力与劳动的历史过程,认为以1857年为分界线可将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发展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早期阶段,马克思尚未将劳动力与劳动区分开来;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对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分作了较为科学完整的阐述;在后期阶段,马克思深入探讨了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分以及与资本相交换过程中的内在联系,论述了工人出卖劳动能力与劳动本身以及与工资的关系。文章提出,研究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要注意对早期和后期马克思有关劳动力和劳动的论述及不同表达方式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及中国劳动制度改革的现实迫切需要劳动经纪人队伍。劳动经纪人以其丰富的知识和能力,优质的社会服务为客户牵线搭桥,活跃了市场交易,完善了劳动力市场,提高了劳动力流通渠道。高素质的劳动经纪人是劳动力市场运行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酵素。  相似文献   

3.
控制人口规模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以及发展四个核心定位的关键环节。随着首都人口疏解进程的推进,劳动市场供求会发生变动,特别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劳动力年龄结构失衡、服务业劳动力短缺等问题,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变动。基于此,文章将重点研究人口疏解对企业以职工工资为主体的直接劳动成本、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间接劳动成本及劳动力成本变动趋势的影响,最后,总结出政府与企业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秩序建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昕 《财贸经济》2004,(1):12-16
自1993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秩序已经初步形成,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劳动力市场分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顺畅等等.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秩序,政府应当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促进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劳动关系的三方协调机制,从而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以及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河南劳动力的供求问题为出发点,首先对劳动力的供求现状进行描述,进而用劳动年龄推移算法、平均就业弹性法,结合劳动参与率,教育指数对河南2016~2025年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河南劳动力市场大致达到供求平衡的水平,"十四五"时期,供求缺口会变大。笔者预计以这种态势,未来河南劳动力市场将会出现一段供不应求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及中国劳动制度改革的现实迫切需要劳动经纪人队伍。劳动经纪人以其丰富的知识和能力,优质的社会服务为客户牵线搭桥,活跃了市场交易,完善了劳动力市场,提高了劳动力流通渠道。高素质的劳动经纪人是劳动力市场运行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酵素。  相似文献   

7.
高校扩招后未来就业政策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将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巨大影响。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仅仅是缓和目前劳动岗位紧缺的权宜之计,经过对高校毕业生数和未来就业市场可提供劳动岗位数的比较分析。章建尽快完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测评机构,建立大学毕业生劳动预备制度,寻找适合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体系的高校毕业生(供)和社会需要(求)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是潜在的凝聚状态的劳动,劳动是显现的流动状态的劳动力;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劳动力是主体性商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劳动是主体性商品;劳动的价值即人的劳动的价值,就是人的具体劳动中所包含的抽象的人类劳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原始性商品,劳动的价值是指具体劳动中所包含的抽象的活劳动,而活劳动的价值量则等于该劳动所创造的物化劳动的价值量.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体力和脑力两种形式。劳动力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一是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二是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能将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劳动者属于个人所有,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因而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连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大连市劳动力的现状,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源状况、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状况,从大连市劳动力分析得出劳动力资源暂时充足,但十年后可能不足;劳动参与率达到中等发达水平,但未来可能改变;就业人口学历水平有待提高。为此应重视调整产业结构,提供良好就业环境,吸引外来劳动力人口。  相似文献   

11.
一、劳动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关系是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足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以实现劳动为实质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直接相关,劳动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直接表现为对以劳动生产率为主要形式的经济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前,重庆市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劳动力作为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关注劳动力供给的发展趋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在重庆市劳动力供给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要素预测方法对未来的劳动力供给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劳动适龄人口在2011年达到峰值,随后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劳动适龄人口内部结构也呈不断老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要素交易的主要场所,也是生产要素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要素由计划配置开始向市场配置转变,劳动力市场也因此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表现为交易对象、需求主体、供给主体和市场经营主体等主要构成要素渐次出现并不断发育.劳动力市场中介作为市场的经营主体的形态与功能也不断完善,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日渐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论劳动关系的劳动经济学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劳动关系以劳动经济关系为核心,通过法律来调整劳动经济关系我们称之为劳动法律关系。然而,劳动力市场的一般规律是劳动经济关系存在和运行的基础,是必须遵循的。所以说,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性与劳动关系存在内在的联系,劳动力市场的研究是以劳动关系的研究为基础的。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就以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对劳动关系进行研究是与劳动力市场变化要求的相符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需求出发,我们不难引申出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大关键要素,同样,对劳动力、资本、土地以及创新的分析是研究供给侧不可或缺的前提。在劳动力总量无法继续增加的大背景下,通过调整劳动生产率来改善供给侧的劳动要素势在必行。本文以劳动力要素为主线,分析其存在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如何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劳动关系的治理体制、法制保障来促进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最后对改革浪潮中的大学生就业劳动力群体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其中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但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日益减少.首先利用建国以来人口结构相关数据制作人口金字塔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预测,然后利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04年~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研究了劳动参与率、就业率以及劳动力工资、劳动力资本成本等问题,指出我国劳动力供给量正在且会继续下降,劳动力成本正在且会继续提高,由此带来人口红利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至今仍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商品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企业家才能是新的生产要素。其中信息、技术属于生产资料,其本身不创造价值,企业家才能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力。企业家和科技、信息工作者的劳动同工人的劳动一样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我国现阶段消灭剥削的途径在于劳动力转化为资本。  相似文献   

18.
下岗职工与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如何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从容  张凤鸣 《商业研究》2001,(12):105-107
目前,下岗职工一般未与原国企脱离劳动关系。这给国家、企业、社会都带来很大的弊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建立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合理合法处理劳动关系。可将下岗职工分为三类,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保护下岗职工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9.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在查找世界银行数据库等相关资料后,本文以1980年至2009年近20年间中国的劳动力参与率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劳动力参与率曲线走势,初步探究其各自的劳动力参与率规律;并分别对其近20年来男性和女性劳动力参与情况进行总结,概括了劳动力参与率曲线走势,并对其成因和规律进行了探究.此外,本文还从不同的性别角度、不同年龄段、教育因素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陈龙  张新启 《中国市场》2015,(3):41-42,45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逐渐成长为劳动经济学市场理论的重要分支。这一理论从劳动力市场制度及结构的特征来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由于制度本身以及社会市场分层的多维性,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并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理论模式,而是由许多派别的理论共同构成,其中二元劳动力市场模型、职位竞争理论、激进理论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