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稻是采用一定栽培措施,使头季水稻收割后稻桩上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一季水稻;农民称之为“抱孙谷”或“秧孙谷”。再生稻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可以充分利用山区(中稻地区)光温资源,提高水稻产量:二再生稻不需播种、育秧、插秧、中耕耘田,种一季可收两季稻,不但省种子、省工,而且投资少收益高;三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田利用率。四再生稻叶面积小,根系发达,抗旱力强,可在秋旱严重地区发展,提高水稻单产。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是采用一定栽培措施,使头季水稻收割后稻桩上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一季水稻;农民称之为"抱孙谷"或"秧孙谷"。再生稻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可以充分利用山区(中稻地区)光温资源,提高水稻产量;二再生稻不需播种、育秧、插秧、中耕耘田,种一季可收两季稻,不但省种子、省工,而且投资少收益高;三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田利用率。四再生稻叶面积小,根系发达,抗旱力强,可在秋旱严重地区发展,提高水稻单产。  相似文献   

3.
万载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县把稻田养鱼作为实现农民增收途径来抓,到2000年,全县稳口养鱼达14万亩,单产29.8公斤,总产量4167吨,与1996年比,面积增加6.04万亩,单产15公斤,部习增2983吨,分别增长76.8%,101.45,251.9%,农民人均稻田养鱼增收83.3元,为发展地方水产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菊生,现年64岁。他1956年从福州农校毕业,就响应建设山区的号召来到尤溪县,至今已有41个年头。由于黄菊生的特殊贡献,他先后荣获市级以上奖励、表彰30多项,并享受国务院的特殊津贴,1993年还光荣地当选为福建省第八届人大代表。活着的"谷仙"1988年,尤溪县从四川引进再生稻栽培技术,王菊生等同志主持了这项科技项目。同年他和同事们试种3.24亩再生稻,可亩产仅有122.5公斤。为了掌握再生稻生产规律和高产栽培技术特点,他干脆在村里住了下来,研究探索。1989年,由王菊生主持的尤溪县再生稻课题组,建立了不同海拔和不同技术应用的9个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片,还把常年累月钻田头得来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了"四早、三严、两过硬"的技术要领,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1991年王菊生的课题组在西城镇文峰村建立的大面积再生稻高产示范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稻亩产新纪录9月6日在福建省尤溪县诞生。当日,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在尤溪县西城镇麻泽村实施的新组合“D奇宝优527”百亩再生稻头季高产示范片,进行现场产量验收。验收结果表明,面积为102.3亩的示范片平均亩产为872.7千克。其中农户于荣钱1.1亩的田块表现最佳,湿谷亩产1120.19千克,  相似文献   

6.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的再生芽培育而成的一季稻谷,其有收无收依赖于头季稻为基础,收多收少决定于再生稻配套技术的落实。因此,要想夺得再生稻高产,除应种好头季稻外,还应采取以下五项技术措施: ——施好促芽肥。适时足量施好促芽肥,是促早发快发多发再生苗、争多穗、夺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不可忽视。一般在头季稻齐穗后15~20天(即收获前10~15天),每亩用尿素10~15公斤于晴天下午施下,避免烧苗。对头季长势差的田块要早施、多施,反之宜迟施、少施。  相似文献   

7.
双季稻改植再生稻后,再生稻的头季优于早稻,再生季优于二晚,增效显著,2001年调查显示;增效230元/亩,增幅达100%,调优水稻结构,发展再生稻,在种植技术上抓好品种选择、温光资源利用、栽培模式等增效环节;并在种植规模、科技推广、购销等方面做大再生稻产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特别是从 1 997年起 ,万载县通过实施 3 .5万亩国家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稻—鱼—豆”养殖模式 ,推广应用了沟池式稻田养鱼高产新技术 ,推动了稻田养鱼的快速发展。到 2 0 0 0年 ,全县稻田养鱼面积达 1 4万亩 ,单产 2 9.8公斤 ,总产量 41 72吨 ,与 1 996年比 ,总面积增加 6.0 4万亩 ,单产增 1 5公斤 ,总产增 2 983吨 ,分别增长 76.8%、1 0 1 .4%、2 5 1 .9% ,农民人均稻田养鱼增收 83 .3元。他们的作法和体会是 :一、具体作法。 1 .组织领导。县、乡成立了稻田养鱼领导小组 ,有关领导担任正、副组长 ,下设办公室 …  相似文献   

9.
8月12日,经专家现场验收确认,作为再生稻连片种植的航天水稻“Ⅱ优航148”百亩示范片头季亩产859.28公斤,跃过了800公斤大关。这意味着继“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之后,中国超级杂交稻家族再添“航”字辈“新丁”。  相似文献   

10.
2009年,蒙城县161.1万亩小麦平均单产461公斤,总产74.2万吨,其中13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平均单产503公斤,70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544.1公斤,2万亩农业部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经专家组实割实打实收,平均单产561公斤,其中,100亩超高产田平均单产659.2公斤。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铁岭地区的水稻生产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水稻种植面积每年约以10万由左右迅速增加。目前全地区水稻的实际种植而积已突破140万亩,成为全省水稻主要产区之一。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在提高单产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1990年全区水稻平均单产已达446公斤,比1986年的349公斤,每亩增加97公斤。铁岭地区的水稻生产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新稻田面积大,在栽培技术水平上与盘锦、营口等一些老稻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反映在水稻单产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据统计资料,1989年营口县水稻平均单产478公斤,盘锦地  相似文献   

12.
再生稻是福建省山区开发新稻作类型、增产粮食的有效途径之一。三明市已有1.3万亩农田培植再生稻。我们配合农技部门开展了再生稻栽培的技术经济效益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具有省种、省肥、省工、增产潜力大、后劲足等优点。 试验设计 选择三明市尤溪县梅溪乡2.25亩前作为疏菜的农田作试验田,从1988年3月9日至10月22日,共130天。再生稻采用  相似文献   

13.
正灌阳县"超级稻+再生稻"示范基地是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基地之一,示范面积3000亩。2012年,基地开始实施"超级稻+再生稻"生产模式,当年头季稻平均亩产900.65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260.78公斤。2016年,灌阳基地头季稻平均亩产950.6公斤,再生稻平均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大气候影响,苏北地区有部分稻田养蟹(鱼)户的效益不高,有少数养殖户甚至出现亏本,而家住高邮湖畔的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甫坝村四组的养鳖户周金付从去年春开始发展稻田养鳖,并取得初步成功。2000年,周金付家3.5亩稻田养鳖池,共收获鳖800只,240公斤,亩平产鳖68.55公斤,收入15360元,收获稻谷1750公斤,亩单产500公斤,收入1760元,总收入17120元,亩平收入4891.4元,总净收入8560元,亩净收入2445.7元,投入产出  相似文献   

15.
充盈米袋子     
水稻 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水稻是全省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是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同时,稻田本身就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近几年,全省水稻总产一直稳定在330亿斤以上,居全国第2位,单产居全国水稻主产省之首。发展水稻生产必须继续落实好加强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加强稻田规划与保护,确保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建立一批单产700公斤以上的万亩示范基地,力争通过3—5年努力,基本实现全省水稻生产优质化。  相似文献   

16.
1990年至1993年,壁山县国土局、气象局从强化土地深度开发,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共同在壁北、壁南部分地区进行水稻早育间作试验示范。试验以工工改变田微气候条件,提早中稻播期为突破口,并辅之以提早移栽期和间种优质糯稻等系统技术措施,促成了前季中稻的早熟、高产、早收,同时又为后季再生稻创造了必要的时间和湿光条件,从而使水稻单产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垦区(以下称垦区)粮食总产1994年为414亿公斤,1995年突破50亿公斤大关达514亿公斤,1996年达716亿公斤,1997年达85.2亿公斤,每公顷产量4703公斤。总产、单产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小麦、玉米、大豆、水稻单产全面超历史...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年秋来时,黑龙江垦区又传佳音——粮食总产113.2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0.55亿公斤,增长10.3%;粮食综合单产5430公斤/公顷,比上年提高0.8%。粮食生产连续第三年创下播种面积、综合单产和总产量“三超历史”的佳绩。同时,垦区粮食产量占全省粮食产量的29.9%,增加量占58.6%,为国家提供商品粮将突破100亿公斤。垦区的粮食生产业绩在我省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1 2004年国内稻米市场回顾,1.1受政策支持,2004年国内粮食大幅增产。3大谷物产量同时增加。1.1.1 全国粮食总产激增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4年粮食总产量达469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388亿公斤,增长9.0%,扭转了1999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粮食单产每667平方米308公斤,比上年增长6.6%:粮食单产和当年粮食增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全国早稻总产3276万吨,比上年增产143万吨,增长4.5%。增产的原因不是由于播种面积增加,而是因为单产上升。2011年全国早稻单产为每公顷5697公斤,比上年增加290公斤/公顷,增幅5.4%。单产主要取决于天气,而播种面积的增减则反映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