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济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2015年10月,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济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济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组织领导、主要任务和分工、实施步骤、工作措施等七大方面内容,成立了济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在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济南市社会信用工作进展较快,在信用制度、信用平台、信用应用、信用宣传、失信治理、信用合作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体系是保障经济和社会有序健康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在全面建立和完善信用社会体系的大背景下,2005年8月,辽宁省信用体系领导小组成立;2009年7月,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信用学初探     
不同时代的人们以及同一时代的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里,建立的信用关系,形成的信用制度和信用形式,产生的信用问题也是不同的。 一、信用问题的提出 在自然经济时代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里,维系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的最主要纽带是人情。而在商品经济时代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维系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的最主要纽带是信用。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及其行为准则也随之变化;已成为社会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生活主要组成部分的信用体系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在不同经济体制下和不同社会领域里,形成的信用类型、信用方式、信用原则、信用标准、信用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运行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是信用体系,信用体系又是经济交往的重要保证。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世界上对信用及信用评级的重视,评级机构作用的增强都反映了信用的重要性。政府信用、国家信用、银行信用、企业信用、中介机构信用以及个人信用是经济得以  相似文献   

5.
中施企协字[2009]10号 各关联协会,会员企业: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是2004年1月经原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的我国首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业试点单位。几年来,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国资委的指导下,在中央各部门、省级建设(建筑、施工)协会的支持配合下,在各施工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已经出台工程建设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规划和管理办法,并初步建立工程建设社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工程建设社会信用评估师管理体系。为开展此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我协会专门成立由中施企协牵头,由中央各部门、省级建设(建筑、施工)协会组成的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社会信用工作委员会,已经国家发改委同意,目前正报民政部注册登记。截至2008年底,已经完成了183家施工企业的信用评估工作并向社会公布。通过对施工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完成了457名信用评估师的培训认证工作,为信用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6.
温燕萍 《南方经济》2001,(8):35-37,18
信用作为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亟等培育的社会资源,在当前我国加紧“入世”的背景下显得尤其重要,信用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7.
万晓文 《山东经济》2007,23(1):81-85
在我国目前会计信用普遍缺失、会计造假行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大背景下,加快会计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都至关重要。我国会计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政府定位和构建模式、会计信用法规体系、会计信用的政府监管体系、会计信用激励制约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会计信用评价体系、会计信用档案体系和网络体系以及会计信用教育体系等问题值得探讨,并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于刚 《辽宁经济》2004,(10):24-25
广义的信用是一种社会文化,是人们信守承诺的行为和道德。狭义的信用是一种经济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信守契约实现交易活动的责任。更狭义的信用是经济工具,是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条件下调剂余缺配置资源的方式。社会信用体系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下,一个国家和地区范围内由一系列与信用相关的道德、法规、制度规范、组织形式、技术手段、运  相似文献   

9.
各关联协会,相关企业: 2009年工程建设社会信用评估工作在商务部信用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经各关联协会精心组织和各企业积极参与,信用评估工作在行业内继续稳步推进。按照商务部信用办和国资委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及信用评估工作要以褒扬和正面引导为主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参评施工企业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0.
金融信用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的内核。当前我国成长中的金融信用在转型经济背景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成因亦是多方面的,既是转型经济大背景下的产物,也是经济人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选择的结果,又存在金融信用制度约束的真空。基于此,寻求金融信用法律规范、良好的信用意识形态以及政府的主导性作用的现实进路来建构金融信用,以促进我国金融信用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