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来分享一些自己对未来媒体公司的看法。人们总是预言,随着数字世界的到来,媒体的末日也即将到来。很多人都这样认为,而不是去思考聪明的媒体的运作方法——相信我,我们是一家聪明的媒体。  相似文献   

2.
表弟做人很聪明,工作能力也很强,但是他们公司在提拔经理的时候,却没有他的份。他们公司的人事部有我的一个同学,后来我一打听,我那同学这是这样说的:"这小伙子人是聪明,但太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可靠!"当我把这个反馈告诉表弟时,表弟苦恼不已地直叹气:不是都说做人要圆滑一点吗?怎样才能把握好"圆滑"的度呢?表弟的叹息,其实是职场人士们普遍的困惑。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说某某人很"圆滑",其实话  相似文献   

3.
我和几个一样找工作不太顺利的朋友一商量,决定开一家软件公司。我们想得挺简单的,可光是筹资金和注册,就让我们这些自以为很聪明的人傻了眼。经过一番周折,公司总算成立了,可是一连三个月,我们没有接到一个活,虽说干活的就是我们这几个老板,不用发工资,可是交房租时.水电账单也来了……我们只好再向父母伸手。  相似文献   

4.
成渝 《中外管理》2008,(11):129-129
原则一:要聪明,要节俭,不慌张。景气有高低起伏,公司也一定要经历它们。如果公司一直以来都良好经营,没有过度的支出或借款,应该可以撑过一段成长缓慢,甚至没有成长的时期。如果情况持续变糟,公司减少支出时,减的应该是肥肉,而不是肌肉。  相似文献   

5.
别以为开通了热线就算做了心理援助,关键是员工愿不愿意打。最近参加一个企业的EAP(员工援助计划)启动会。一位副总私下向我咨询:"我是主管客服热线的,这两年来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我几乎24小时都住在公司了,还是没有起色,我都要职业枯竭了。我现在越来越不理解这些员工了,下了班,他们看起来都挺聪明、活跃的,一上了线,就没了精神,声音听起来有气无力的?他们有的本来上班好好的,突然就不来了,  相似文献   

6.
朱朱 《楼市》2004,(11)
你对我好,我自然也会对你好被访者:王忠华 职业:油漆工像我们这样做装修工的,很少是正规学校去学的。都是找个熟悉的或者是亲戚的老师傅,跟着他学几年。聪明的学个一年半载就够了,然后就出来赚钱了。我是初中毕业就学油漆工的,家里是种田的,一年收入还顶不上我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所以我在家里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有好几个亲戚邻居的孩子都想跟我出来做,我让他们要先读好书,以后没文化是不  相似文献   

7.
"台风来的时候,猪都会飞"是我被广泛传播的一句话,这是我在40岁不惑之年想通的一个道理。曾经我以为"聪明+勤奋"就可以天下无敌,直到40岁的时候发现机遇才是成功最关键的要素,要顺势而为。想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创办了小米公司。小米公司的成长也超出了我们自己的想象,四年半前创业,产品三年前上市,预计今年过700亿肯定没问题,明年过千亿,看得见,有一定的可能性。这个不一样的增长背后就是"互联网思维"。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2012,(1)
有人说个子高的人和聪明的人都不会喝酒。英国连环画Viz以一封读者的来信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信上说:“我每天喝15品脱的酒,身高6尺3寸,是理论物理学的教授。”但是,另一个关于大小和聪明的问题却从未解决:大公司是创新的催化剂还是小公司在这方面更出色?  相似文献   

9.
“你说我该怎么办呢?”几天前,好友林娜在电话那边有气无力地向我诉苦。凭着聪明和勤奋,林娜拼到了现在某著名外企市场经理位置。可是,几年下来,她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要创意,脑子里一片空白;要策划方案,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林娜觉得自己的竞争力越来越下降了,而看着周围进步飞快的同事,林娜有种快要被职场淘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刘会然 《乡镇论坛》2011,(23):39-39
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庄,小时候的生活很是艰苦,吃不饱穿不暖,整个童年给我的记忆就是“饥饿和寒冷”。记得那时候每到冬天,刺骨的北风呼啸不停,外面滴水成冰,把土路路面都冻裂了。父亲为了全家人的生计,顶风冒寒也要出去劳作。而母亲则在家里看护我们几个孩子,操持家务。天寒地冻,屋内生不起火,屋内屋外都一样寒冷。为了取暖,每当母亲做饭时,就让我们几个小孩子挤坐在灶膛前。一来让我们暖和暖和,二来也可以防止我们乱跑。  相似文献   

11.
把工作做到最细致,需要十分的努力,但要把最细致的工作用最简单的方式表现出来,则需要十二分的聪明了。不管是从公司的需要,还是个人的发展出发,我们都应提倡聪明地工作。那么,怎么才是聪明地工作呢?这包含了个人的能力发挥、角色到位、工作计划、时间管理、知识管理以及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而所有这一切,都围绕着企业与个人的和谐共生与共同发展而展开。  相似文献   

12.
赵荣 《企业研究》2004,(1S):22-23
我们常听到越来越多聪明又勤奋的营销人抱怨:“我的营销策略没有错,可是公司的产品、规模跟不上,结果导致我永远成不了第一。”这样的问题是每一个踌躇满志的营销人所不能容忍的。  相似文献   

13.
问我是一家外企公司的雇员,已在这家企业服务11年了。我从来没想过要换工作。但是最近,因为我们公司要和另外一家跨国公司合并,我现在面临着被裁掉的危险。 我们这个大区的产品销售部要裁掉1/3的人员。虽然公司承诺会依照法律给我们相应的赔偿,但由于我们这个行业很狭窄,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我现在年近40,老婆、孩子、房子、车子都需要钱,我感到年龄、经济等各个方面压力都很大。 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组织提升篇     
《中外管理》2014,(7):130-132
雷军:专注搞好30% 我希望小米是一家小公司,我看到大公司就头疼。原来做金山的时候,把小公司做成大公司,管理特别严格,各种层级、KPI、总结、汇报、规划。等重新做公司的时候,我觉得这些东西都腻味了。所以我们办了一个不洗脑、不开会,没有KPI、不需要打卡的公司。  相似文献   

15.
50岁感言     
年牛 《乡镇论坛》2008,(33):30-30
朋友过50岁的生日,邀我去坐一坐,几杯酒下肚,他的人生感慨便多了起来。“我现在体会到,一个人聪明不聪明,往往要到下半辈子才看得出来。”“这话怎讲?”我笑着接一句腔,等待他的下文。朋友说:“因为人聪明的最终目的,都是想在下半辈子有一个好结果的,下半辈子的好结果表现在什么地方?依我看,表现在身体、事业、感情、孩子上——只有在这四个方面有好结果,那才叫真聪明。”  相似文献   

16.
任建新  贺大卓 《英才》2008,(12):59-59
我们始终奉行在微笑中改革.既不重奖也不重罚。不把职工主动推向社会一但职工可以炒我的鱿鱼.我的公司就是这样。从我们办公司开始.一直到今天.凡是要离开我们公司的.各级部门签字不能超过一分钟,要离开就赶快走。但是我们不主动把一个职工推向社会.我们在国企解困这个方面树立了品牌。  相似文献   

17.
浮生魅影 《财会月刊》2011,(9):I0004-I0004
我老婆是一名职业女性:注册会计师。当她要从冰箱里拿食物的时候,总是使用后进先出法。 她认为我不擅长数字。我也同意这点,所以她现在控制我们家的预算。过去几个月,我们家的开支一直在稳定增长,所以有一天我偷偷地查看了现在卷宗中的文件。原来她将开车的里程和加班都算入我们家的预算里了。怪不得!她真是疯了!我告诉她,但是她却纠正我:不,亲爱的。我才是审计师。我顿时备感黑暗。  相似文献   

18.
在管理改进中,一定要强调改进我们木板最短的那一块。为什么要解决短木板呢?公司从上到下都重视研发、营销,但不重视理货系统、中央收发系统、出纳系统、订单系统……等很多系统,这些不被重视的系统就是短木板,前面干得再好,后面发不出货,还是等于没干。因此,全公司一定要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统一的考评体系,才能使人员在内部流动和平衡成为可能。比如有人说我搞研发创新很厉害,但创新的价值如何体现,创新必须通过转化变成商品,才能产生价值。我们重视技术、重视营销,这一点我并不反对,但每一个链条都是很重要的。研发相对用户服务来说,  相似文献   

19.
路也 《企业文化》2008,(5):56-58
“我一再强调,我做事都是看得很长远的。我不会在短期之内迎合市场,包括对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看法,我觉得分析师们的眼光太短浅。我相信我们公司的赢利能力是不会比其他公司差的,只是他们现在看不懂,他们不知道我们十年十五年的规划什么时候才开始赢利。”  相似文献   

20.
广达铁路工程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跨入铁路建设行业的私有制企业。从1970年创业到现在,我们公司已经从“要饭王”发展成国家建设部认可的二级总承包企业。早在1988年,公司就成立了党支部、团委和工会,这在私有企业中是较早的。目前,公司共有员工2000余人,年产值达到5亿元。我们一直坚持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至今也没有贷过一分钱。记得我领着几个同志开始创业的时候,当年挣了几个钱,大家都要求年底分完,我坚决反对。因为我想,眼光要放得长远些,要带领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2005年8月8日,是我们第二次创业17周年纪念日。在庆祝大会上,我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