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汽车消费需求的强劲增长,为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汽车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加快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培育;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树立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汽车物流迅猛发展,但目前也还存在着运输结构不够合理、市场分割明显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汽车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发展汽车物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董素玲 《魅力中国》2014,(20):70-70
因为汽车制造业牵涉到的上下游环节非常多,汽车物流业一直都被国际物流同行公认为最复杂、最专业的领域。目前中国的汽车销售物流面临很大的压力.通过销售物流先进理念的学习、汽车销售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汽车销售物流信息化的强化管理、物流外包的实施、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可以不断增强我国汽车销售物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逆向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杰  陆瑞新 《老区建设》2009,(10):21-22
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置、再加工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我国发展逆向物流可以从颁布和实施有关逆向物流的法律法规、引进国外先进的回收工艺、鼓励企业应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提高全社会的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高蔚 《江苏科技信息》2014,(5):37-38,41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迅猛,带动汽车零部件也实现了"井喷式"增长。而中国汽车行业由寡头垄断走向市场化完全竞争,特别是跨国企业携其配套零件供应商以各种合作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导致我国汽车行业步入微利的时代。改变原先粗放经营的物流管理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真正的"第三利润源"。为此,文章以全球采购为背景,阐述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行业的内涵及特征,剖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精益物流概念及JIT理论基础提出成本优化的策略,以期为汽车零部件物流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汽车物流高速发展,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日益彰显其重要性。文章就汽车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融资、投资、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希望能为汽车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升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广州是我国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积累雄厚。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产业密度与人口密度快速高,城市物流体系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分析认为促进广州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应采取的对策:一是促进物流人才培育模式改革,提高城市物流体系的人力资源综合素质。二是抓大扶强,整合资源,支持本地物流龙头企业。三是建设先进的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城市物流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四是积极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吸收先进经验。五是加大政府对城市物流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广州城市物流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玉  山岩 《魅力中国》2014,(8):51-51
中国汽车物流行业伴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无数的物流企业都在这个市场中崭露头角,无论是新兴物流企业,还是在国内物流数一数二的领头人都纷纷登场,都欲在在汽车物流这个大市场中一争高低。与此同时,汽车物流就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针对自己的优劣势进行战略分析从而在汽车物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陈晓宇 《港口经济》2010,(11):17-19
一、天津港汽车物流发展现状 天津港地处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是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天津港不断加强专业化汽车滚装码头的建设,增强汽车装卸能力,近年已经成长为我国最大的汽车进出口港。  相似文献   

10.
池涛 《中国经贸》2005,(3):76-77
汽车制造商早就明白,几乎不附带任何运输业其它费用,在零时间内把性能完整的一辆汽车交付给最终客户是汽车促销的最后一个有效手段。半个世纪以来,以最大幅度降低汽车物流成本一直在驱动汽车制造商优化选择汽车进口市场的港口码头。  相似文献   

11.
张建国 《特区经济》2008,235(8):59-61
在我国转轨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加入WTO以后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协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以及服务企业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等诸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大连市行业协会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大连行业协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并通过调研对大连市行业协会发展的数据与全国行业协会发展的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对大连市有关行业协会的部门进行的调查,以及前面的数据分析等,得出大连行业协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政府与行业协会关系没有理顺、企业与行业协会关系的问题、行业协会财务管理的问题、行业协会人力资源配置的问题等。针对行业协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与完善发展行业协会的制度设计,从制度上保证行业协会的健康运行,并相应地从行业协会的外部关系、内部制度、监督评估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推动行业协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使行业协会更好地为企业、政府和社会服务,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三清 《特区经济》2007,226(11):34-35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生态经济建设是现代林业的基本模式。利用森林生态经济学原理,论述了林业的生态经济性特征;根据协调发展的理论,发展林业必须兼顾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在分析广州市林业生态经济现状和制约广州市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阐明了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经济体系是正确解决林业生态经济的关键所在,进而提出了广州市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物流地产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姣 《特区经济》2008,(9):282-283
物流地产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是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结合我国物流地产市场现状介绍了物流地产市场在我国的形成过程,阐述了我国物流地产的市场供需状况和市场分布状况,分析了其市场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一些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鲁越 《特区经济》2010,(11):220-221
2008年以来,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席卷全世界。在经济危机中,中国的对外贸易大受打击。2009年,在各国经济扶持和促进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状况逐渐有所好转。中国在这期间通过扩大内需等方式保持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在危机之后,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马捷  王艳华  赵建吉 《特区经济》2007,224(9):165-166
本文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理论引入制造业结构评价中,以此为基础构造评价模型,将河南省29个产业部门划分为4种类型,据此对河南省制造业结构现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给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迅猛发展,工业企业作为宁波民营企业的主体,其"走出去"已经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在分析宁波工业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宁波工业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服务中介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外物流绩效统计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菁  戴晓欢 《特区经济》2009,242(3):101-103
我国物流发展起步比较晚,物流绩效统计工作还处在最初阶段,目前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物流绩效统计指标体系,在物流绩效统计的信息收集、物流指标的建立、物流统计的信息分析和信息利用上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加强。相比之下,国外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物流业发展比较成熟,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工作也进行得比较全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学习和借鉴国外物流绩效统计的发展经验,将有助于我国物流绩效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和完善,推进我国物流业的向前发展。本文通过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物流绩效统计发展现状进行详细介绍,从中得出对我国物流绩效统计工作展开的启示,希望本文能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些思路,以促进我国物流绩效统计工作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广州总部经济的现状、优势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部经济是公司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本文分析了广州发展总部经济的现状、优势,并提出了广州今后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站西路钟表专业批发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研究分析,从现代物流着手,旨在解决交通和物流不畅,物流成本高昂的瓶颈问题,实现现代物流与批发市场的有效整合,强化批发市场综合服务功能,从而促进该市场升级,降低经营成本和社会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The declaration of a state of national disaster in South Africa, du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was followed by excessive-pricing regulations pertaining to certain consumer and medic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 regulat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 suggest an intertemporal benchmark to judge excessive pricing, deviating from previous practice. Intertemporal comparisons assume a structural shift during COVID-19 that changes competitive conditions, related to changes in consumer behaviour. Such comparisons must also account for demand and cost changes. While the COVID-19 regulations allow for cost-based price increases, demand-based increases are not explicitly accounted for, suggesting that the regulations are framed more generally as price-gouging regulation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rice-gouging and excessive-pricing benchmarks depends on the type of disaster-period demand shock. They are similar following a transitory demand spike, provided sufficient time is allowed for dynamic price behaviour, but differ markedly when demand is elevated for the duration of the disaster period. Applying simple cost-based comparisons in recently concluded cases against smaller retailers are consistent with excessive pricing, given the presence of a demand spike. To the extent that these involve persistently higher demand, cases against wholesalers and larger retailers will be more complicated, as such demand must be reflected in competitive pr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