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欲弄清有组织犯罪的原因与对策必须弄清楚有组织犯罪组织本身,应从社会有组织化角度阐释有组织犯罪组织生成根源与展开形式;人类社会有组织化是一个自在的过程;社会有组织化过程中形成了国家和与之相对的有组织犯罪组织。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进入利益博弈时代,城市社区也不可避免地陷入种种利益矛盾中。而利益博弈对社区自治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积极影响是合作性博弈有利于社区和社会利益的整合,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发育;消极影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易使社区利益主体的政治参与发生畸变,不利于社区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通过改革现有的劳动力、土地和提供公共物品等相关制度来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是当前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王兰 《魅力中国》2014,(24):19-19
改善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可以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在经济上,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在政治上,可以通过逐步完善相关参与制度建设,来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在文化上,可以通过加强对公民的政治教育,来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在社会上,可以通过提高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来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组织渠道。最后对于公民个体来说,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主动接受教育来强化主动参与的意识并提高自我参政能力。  相似文献   

4.
身份认同建构是一种动态社会过程,各类组织的利益内涵和边界在此过程中形成、明确或重构。作者以认同政治为视角归纳了当代基督宗教传教运动的全球政治效应。基督宗教以信仰为基,通过传教运动不断发展信徒、扩展组织并建立跨国网络,在此过程中持续改变或强化个人和集体认同,推动基督教继续向南移动,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同时西方基督教仍居世界基督教的中心地位。在传教进程中基督教组织成为全球公民社会重要主体,推动基督教从私人信仰走向公共宗教,同时通过深化次国家认同和超国家认同对民族认同形成挑战。其表现在于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安全战略形成合流、推动认同整合和分裂而影响传统安全、在疾病防治等方面对非传统安全产生影响。基于此,基督教传教运动可在全球、国家和地方层面发起观念、组织和制度革新或革命,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革新或革命引信。  相似文献   

5.
王正阳 《魅力中国》2014,(22):298-298
民间借贷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民间信用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间借贷存在于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其它社团组织之间。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亦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然而民间借贷游离于金融监管范围之外,未纳入到金融监管当局日常管理系统,难以得到金融法律法规的规范和有效保障,存在现实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6.
邓幸俊 《老区建设》2009,(18):35-36
社会的改革变迁内生着乡村治理的内在演变逻辑。社会转型期多元利益主体也呈现出新的博弈雏形。文章试图从利益博弈视域下管窥多元利益主体格局,以多元治理为博弈旨趣,以期提出博弈有效路径,实现多元利益整合,形成最佳合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瓶颈,其症结在于利益诉求机制缺失。要解决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不畅、组织缺乏、集团化利益表达意识弱化的问题,就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决策运行机制、完善的利益整合协调机制,并创新与扩大弱势群体民意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杭州研究》2005,(3):38-43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但是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不可能自发形成的。政府是国家公器的实际代表、公共权力的行使,构建和谐社会很大程序上依赖于政府改革的实际步骤,需要政府行政体制、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而构建和谐社会深层次冲击的是政府运作机制、行政管理水平、社会调控能力、现代施政理念乃至政治化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梁温英 《中国经贸》2009,(12):175-175
和谐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中等收入阶层尽快形成;贯彻公平原则,确立公民的平等权利;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有效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姚艳虹  肖石英 《特区经济》2005,(10):367-368
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简称OCB)是企业员工普遍存在的一种与工作相关的自发行为,这种行为在员工工作说明书上没有明确规定但却整体上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自从1988年Organ及其同事明确提出“组织公民行为”定义以来,组织公民行为就成为了组织行为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农民组织化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合作组织可缓解小商品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户营经济走向市场的桥梁。但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我国农业在组织化方面至少存在两大缺陷:农户经营规模过于微小;农户经营行为过于分散。这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应对激烈的竞争,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目的,不是通常大家简单理解的保护农民的利益,而是使农产品供产销各环节都获得应有的利益,并使农产品利益实现最大化,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目前我国农民组织化方式形式多样,但大体可分为三大类。一、销售组织化。所谓“销售组织化”,就是农户根据市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农业合作社是农民为了在生产上谋求共同发展,依据自愿、平等、互助、互利的原则联合起来,共同出资,统一核算,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农村民主自治经济联合体,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一种有效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提高公民素质,对于倡导和谐文化至关重要;其次要尊重群众、关爱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再次要坚持公平正义,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为社会和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海外利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海外利益是指中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通过全球联系产生的、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以外存在的、主要以国际合约形式表现出来的中国国家利益。海外利益保护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海外利益需要通过与国际体系的互动完善国际制度建设以及加强国家(外交)能力建设等手段来实施保护。在海外利益保护过程中,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独特性以及国内政治经济体系消化外部压力的方式,促使中国形成与近现代西方国家海外利益保护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王兴喜  陈朝宗 《开放潮》2005,(11):17-19
农村社会文化结构性退化的表现 改革给农村社会带来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福建农村社会正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或社会转型,在这个高速转型期,社会结构的最根本的变化就是由整合型社会向分化型社会的快速转变,农村社会呈现出了领域分化、区域分化、阶层分化、组织分化、利益分化和观念分化的大分化态势。在高速分化面前,福建农村社会却又呈现出低整合的特点,社会整合机制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和弱化:农村社会传统的社会整合力量不断弱化:改革开放前国家强有力的政治整合能力在不断下降;现有农村各种整合力量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新的整合机制一时难以形成并安全运作。  相似文献   

16.
李妍 《理论观察》2011,(1):31-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推进,公民社会开始破壳成长,并在传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之外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宽容的领域。公民意识的觉醒,为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普及,“网络政治参与热”已悄然兴起。公民通过网络讨论公共政治问题,表达政治利益诉求,对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二者的良性互动,推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公民与政府、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产生新变化,公民的角色从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创造者转化。“公民众包”组织模式的兴起为公民参与到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创造搭建起平台。文章分别从公民自发和组织发起两个角度对“公民众包”模式进行归类,分析了“公民众包”兴起的动因和理论内涵,认为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需顺应与推动“公民众包”的发展趋势,激励公民参与到政策、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创造与传播等环节中,实施基于“公民众包”模式的公共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8.
分配制度是合作社制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涉及重要利益关系的制度,利益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利益的协调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能够整合且能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和管理架构中,分配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核心制度之一。对分配制度的创新发展是构建合作社和谐分配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现代化不仅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社会发展的活力,也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多元协同治理结构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演进方向和目标。要实现从传统治理结构向多元协同治理结构的转变,需要双重整合机制来实现。第一重整合机制是刚性的整合机制,通过正式制度的变迁和创新来明确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间的权责,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结构,塑造包容、民主的社区议事组织和议事程序,形成制度化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方式;第二重整合机制是柔性的整合机制,通过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塑造形成社区协同治理意识,提高治理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降低治理结构运行的组织成本和协调成本,以及利益协调和补偿中的交易成本和运行成本。双重整合机制的形成依赖于公共财政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社区整合是现代城市社会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方式。社区整合的内涵包括功能性整合、利益整合和认同性整合。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整合过程中还存在功能性整合的偏差、利益性整合不到位、认同性整合缺乏等问题。因此,促进社区整合,建构有效、完善的社区整合机制,必须通过社区治理功能的更新和完善,加强社区功能性整合;强化社区利益纽带,促进社区利益整合;完善社区服务,强化社区参与,促进认同性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