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中国航空高端制造业集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产品模块化、集群创新与集群升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环境不确定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以厘清航空高端制造业集群模块化升级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模块化不仅对集群升级有直接影响,而且通过集群创新对集群升级产生间接影响,即集群创新在产品模块化与集群升级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对集群创新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具体而言,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集群创新与集群升级的关系,环境竞争性正向调节集群开发性创新与集群升级的关系,但对集群探索性创新与集群升级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据此,提出了促进中国航空高端制造业集群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复杂产品模块化制造网络的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复杂产品的模块化生产为主线,复杂产品制造商、模块化供应商和用户共同构成了模块化制造网络。本文结合复杂产品的制造过程,提出了3种模块化制造网络的运作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就其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提升供应商创新性能有效促进制造商产品创新。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知识基础观,从制造商视角出发,构建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各维度对供应商创新性的作用机理模型。通过对216家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制造商使能的供应商知识整合与供应商创新性之间关系的理论逻辑。研究发现:①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各维度对供应商创新性均具有正向作用;②制造商使能的供应商知识整合两个维度均正向影响供应商创新性;③制造商使能的供应商知识整合在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各维度与供应商创新性间扮演不同中介作用。结论揭示了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提升供应商创新性的过程机制,对制造商开发供应商创新潜能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复杂产品模块化外包的最优合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复杂产品的模块化外包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模块集成商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同时包含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综合模型,并对其最优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要消除合约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模块集成商要通过建立"质押"机制、完善监管体系、慎选合作伙伴、提升合作层次等策略,来优化合同设计。  相似文献   

5.
产业技术轨道的缺失与低端循环锁定是形成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自主创新动力普遍不足和产业升级能力缺乏的关键因素.模块化条件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更主要体现在产业技术轨道的主导权与控制权方面.通过建构"3力"模型和主因素分解,解析了转型背景下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产业技术轨道生成与衍化动力的制度、技术、产业特征、外向关联度等方面的关键因素,指明主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对现阶段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产业技术轨道生成与衍化的重要推动作用.雁阵式、辐射式与中介式技术转移扩散平台模式对促进我国传统型地方产业集群产业技术轨道的形成具有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长彬 《经济论坛》2012,(6):150-154
在供应链业务外包条件下,当制造商主要依靠外包供应商提供中间产品时,拥有专利技术的制造商面临着是否进行专利技术转让的决策.当制造商在一定的专利技术转让费率条件下进行转让时,制造商在最终产品市场上增加了竞争者,同时,通过收取专利转让费用也减弱了竞争者的竞争能力,使竞争者对外包供应商的供应价格更敏感,促使外包供应商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价格.这样,不但制造商将获得更多的利润,其他的各方(竞争者、外包供应商和消费者)也将从中获益.另外,在专利技术费用固定的条件下,拥有专利技术的制造商在竞争中获得的利润将减少,因而将不愿进行专利技术的转让.  相似文献   

7.
李勃  徐慧  和征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8):114-123
供应商参与作为一种供应链企业间的价值共创活动,对制造企业绿色产品创新意义重大。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在揭示供应商参与模式与供应商治理形式间的适配对供应商参与绿色产品创新效能影响的基础上,引入供应商关系专用型投资,揭示参与模式—治理形式间适配与供应商参与效能间的转换机制。来自246家制造业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当对外包型供应商参与采用正式化控制、协作型供应商参与采用社会化控制、咨询型供应商参与采用互补双元控制时,有助于供应商参与效能提高;供应商关系专用型投资在供应商参与模式—治理形式适配和供应商参与效能的关系间起不同程度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模块化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通过界面规则重组知识模块,分别与模块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知识整合以实现技术创新。以2001-2014年中国汽车产业108家整车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模块化创新网络关系强度对企业渐进式产品创新和突破式产品创新的影响,并分析技术多元化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模块供应商关系强度越大越有利于渐进式产品创新;系统集成商关系强度越大越有利于突破式产品创新;技术多元化减弱了模块供应商关系强度对渐进式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但增强了系统集成商关系强度对突破式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考虑政府补贴下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构成的绿色供应链.供应商通过对原材料和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来提供绿色产品,也因此能够获得政府补贴.政府依据供应链的最终产品数量向供应商提供补贴,供应商选择制造商以完成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并除采购价格以外按一定比例与制造商分享政府补贴,制造商有生产成本等私人信息.在分析供应商和制造商成本、收益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逆向选择模型,其中供应商提供包括供应数量和补贴分享比例的合约菜单,制造商从中选择一个合约或者拒绝全部合约,依据成本制造商可分为两种类型:较高机会成本和较低机会成本,通过优化合约设计,供应商对不同类型制造商提供不同的供应数量和补贴比例,以实现供应商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研发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复杂产品供应商被锁定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研发体系中低端,从而限制了国内企业创新行为。基于逆向国际化理论、知识获取理论和创新行为理论,研究国内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对复杂产品供应商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基于182家复杂产品供应商的有效样本数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获取能力在上述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冯增田  郝斌 《技术经济》2014,(2):1-8,70
利用我国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圈的124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模块化设计对不同层次的产品创新(包括架构创新和模块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了组织学习和关系网络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模块化设计对产品模块创新和产品架构创新均具有显著影响;探索性学习越深入,模块化对产品模块创新和架构创新的影响越大、越显著;开发性学习也对产品模块创新和架构创新具有调节效应,但其影响程度明显低于探索性创新;关系网络对产品模块创新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对产品架构创新不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以地谋发展”的策略在促进各地区制造业大规模集聚和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势必会给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带来深刻影响。本文综合利用中国土地市场网城市土地交易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产品数据和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并对其内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配置存在明显的工业偏向性,进而导致工业用地价格被低估,产生工业用地应得收益大于实际价格的反向扭曲问题。这种反向扭曲可通过抑制技术进步、阻碍产业结构高级化、弱化集聚经济效应等机制显著降低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土地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具体而言,土地市场扭曲不利于一般贸易企业与混合贸易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对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土地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抑制作用由东到西依次递增。土地市场扭曲不利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集体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常态和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经济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尤其是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文章根据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企业加快海外并购等典型事实,基于李嘉图框架构建了包含逆向外包的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逆向外包作为一种后发国家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新方式,能够弥补后发国家高技能劳动力的不足,诱导企业采用更加偏向技能劳动力的生产技术,进而对后发国家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利用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2003-2011年样本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本土制造业企业主导的逆向外包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FD I和人力资本供给的增加加速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形成和发展。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现有的关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和逆向外包的全球化理论,对中国制造创新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产品架构与组织能力匹配是模块化时代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在分析产品架构理论的基础上,以日本信息家电企业为例,重点探讨了基于产品架构与组织能力匹配的内生性创新战略,即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架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组织能力。最后,针对中国信息家电企业创新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首先阐述以模块化为抓手推动协同创新的理论内涵;其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基于模块化的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并从生态学视角探讨网络化资源管理,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网络化资源持续优化的自组织协同创新生态圈。进一步地,采用探索性案例方法并聚焦海尔的T系列空调产品,深入分析案例企业通过模块化协同创新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的实践,最后讨论案例企业针对网络化资源的若干微观管理机制。研究可以为中国企业在网络化时代探索产品模块化,以及构建基于模块化的协同创新网络、管理网络化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逆向外包作为发展中国家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一种新兴战略行为正逐渐兴起。以2012—2016年发生逆向外包行为的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创新产出、创新投入和影响因素的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分析逆向外包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强度与方向。研究发现,逆向外包行为可显著增加半导体企业专利申请授权量,而对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则产生抑制作用,这两种实证结果综合印证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逆向外包战略驱动论假说;逆向外包对半导体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并购海外相关公司,表明逆向并购具有高经营风险和高研发创新效率的双重现实特征;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中,员工学历占比、技术学习能力和产业链完善性对专利申请授权量具有正向影响,而全球市场份额和政策支持力度虽促进企业盈利增长,但对专利申请授权量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中国家以代工形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生产体系,从事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加工制造活动。中国代工企业在进行功能升级时,发包商会利用一切手段将中国代工企业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实证研究了知识封锁、能力隔离和战略俘获对低端锁定效应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知识封锁导致技术升级能力缺失,从而形成低端锁定效应;市场隔离致使市场升级能力缺失,进而形成低端锁定效应;战略俘获引致升级意愿缺失,继而形成低端锁定效应。根据实证结果,从企业、集群和政府3个层面提出中国代工企业突破低端锁定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the outsourcing of production on the volum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home country'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We find that outsourcing decreases the process R&D of the multinational firm in large markets when it only conducts process R&D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between outsourcing and process R&D). Outsourcing tends to emerge as a complementary factor to product development when the multinational firm conducts both product R&D and process R&D (the complementary effect between outsourcing and product R&D) under some conditions. This implies that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has a different effect on product innovation and process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9.
International cost-reducing outsourcing lowers consumers' perceived quality of products due to home bias. This paper envisages a vertically differentiated Cournot duopoly associated with international, cost-reducing outsourcing and non-outsourcing schemes in both licensing and non-licensing cases. It examines the impacts of home bias effect on the behaviour of firms and welfare. It shows that the optimal strategy of the patent holder varies from situation to situ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home bias effect. In equilibrium, the dominant strategy for the patent holder is licencing and no outsourcing. If a licensee will outsource its inputs after upgrading the quality of its products, then the patent holder will earn higher profits than one in a case where the licensee does not outsource. If both the patent holder and the licensee produce without outsourcing, a welfare-reducing licensing occurs.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licensee outsources its production inputs but the patent holder does not outsource, then a welfare-improving licensing generates a win-win situation for the patent holder and for society. Furthermore, the smaller the quality gap between two goods prior to implementing licensing, the lower the royalty rate imposed by the patent hol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