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需求侧管理是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推动我国节能减排的实用政策工具之一。通过巩固和整合,并将其融人当前电力体制改革,需求侧管理政策可以得到优化和升级。作者分析了加快电价改革和系统效益收费政策的成本收益,认为后者更容易在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共识,更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本文分析了相关的三种电力价格歧视政策:分时电价、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差别电价(以福建省为例)、大客户直购电价等,认为都可以很好地和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源效率政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碳税政策、能源要素、碳排放和产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引入环境公共支出与政府减排偏好的基础上重构政府目标函数,探讨最优碳税的决定机制与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实施动态碳税能够带来消费产出比的增长和碳排放总量的下降,有助于经济向消费驱动及绿色低碳转型。此外,本文还对两种不同减排关注度下的动态碳税情形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在应对碳减排问题上,政府最合理的态度是保持适度关注,此时实施动态碳税政策有助于经济发展向更高层次的均衡迈进;倘若对碳减排持过度关注态度,那么实施动态碳税政策则会产生“双刃剑”效应,在实现更高减排效率的同时也会对产出和消费产生强烈的“挤出效应”,令二者陷入“双重底部循环”。因此,政府保持适度的减排关注才是适应当下经济发展需要的占优选择,这不仅能够为实现“双碳”目标托底,更有助于经济系统向更高的消费、更高的产出以及更加合理的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3.
碳税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碳税开征与否的主要争论在于:一方面,征收碳税是否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另外一方面,征收碳税是否会加大收入差距。在制定碳税政策时,需要探讨碳税实施后对收入分配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权衡公平目标与二氧化碳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一个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征收碳税前后的总产出、环境质量在多种外生冲击下的动态反应,比较和分析了碳排放强度目标分别下降20%和40%时,征收碳税和提高碳税税率的效果。研究表明:(1)减排目标为20%时,所有外生冲击对总产出和环境质量的影响介于不征收碳税和减排目标为40%之间;(2)不同于货币政策冲击和政府购买冲击,征收碳税后的劳动力供给冲击和生产率冲击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提高的"双赢"局面;(3)征收碳税在时间和强度上对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前提是制定合理的减排目标;(4)随着碳税税率的提高,减排效果也愈发明显,但总产出表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减排目标越大,总产出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对阶梯电价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是电价规制者和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消费者最优选择理论和满足可分性条件的离散/连续选择模型,构建了与消费者福利变化一致估计的阶梯定价无条件需求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阶梯电价政策进行评价.本文利用国家电网及杭州市居民用电的微观调查数据,估计阶梯电价下的价格需求弹性,并通过构建反事实场景,实证分析阶梯电价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阶梯电价下的无条件价格弹性更大,因而阶梯电价较线性电价时的价格调整对消费数量的影响更强;在阶梯电价中嵌入分时定价,引致峰时电量转移至谷时,促进了削峰填谷目标的实现;峰谷价差和峰谷比变化能有效调节用户总电费支出;阶梯宽度调整促进了不同阶梯用户覆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精确的研究碳税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环境-能源系统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CGE模型来研究减少碳排放、实施碳税政策对河南能源消耗、碳排放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不断升高,碳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河南消耗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碳税的征收对于煤炭消费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同时征收碳对河南的社会经济有一定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7.
叶旭  杨湘浩  邓思远 《技术经济》2022,41(2):155-166
促进企业低碳生产和消费者绿色消费,是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件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充分保障。构建由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多主体构成的碳税再循环系统,结合当前中国国民收入水平和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利用三方演化博弈理论研究多主体策略选择的演化过程,并应用Python程序设计语言对整个演化过程进行数值仿真,探究地方政府不同的补贴策略、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等变量对碳税再循环分配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碳补贴和收入补贴策略之间,地方政府实施前者更能够促进居民绿色消费和企业低碳生产,但实施后者有利于改善收入不平等问题,同时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差异也会影响地方政府碳税返还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碳税改革对中国经济运行以及碳排放的影响,引进碳排放要素处理技术,构建了包括政府、家庭和企业等部门在内的碳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E-DSGE)模型,仿真测度模拟征收碳税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技术冲击与碳税税率冲击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正向影响较为明显,生产税税率冲击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负面影响比较显著,固定碳排放上限政策长期有效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碳税政策虽能有效抑制碳排放增长,但短期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碳税税率应设定在40%以下,2035年前最高税率区间为4.7%~8.44%;碳排放总量控制对经济影响较小,可根据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需要灵活设置总量目标。  相似文献   

9.
碳税的产业竞争力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减排的同时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碳税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重要手段。碳税开征与否的一个主要争论在于:征收碳税是否会影响产业竞争力。在制定碳税政策时,需要考虑碳税实施后对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及程度,采取相应补偿措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首先,在描述和分析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来解释两种制度的作用机理。然后,研究两种制度作用于中国电力市场的机理,并对其政策作用效果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可交易绿色证书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不仅可影响中国电力市场的上网电价,而且可通过设定合理的规划目标组合来促进中国发电产业的发展;在可交易绿色证书机制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协同作用下,中国电力市场可形成相对合理的上网电价;科学的规划目标不仅有利于增强监管规划期内电价的合理性,而且可以有效调整发电产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根据经典的拉姆齐定价法则,工商业电价应低于居民电价,然而中国电力市场却呈现相反的电价结构,居民电价远远低于工商业电价.为什么拉姆齐法则不适用于中国电力市场,这种电价结构扭曲是否存在地区差异?现有研究尚未给出回答.本文从政府的多重规制目标入手,在传统的拉姆齐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加权目标函数,试图解释中国电力市场的逆拉姆齐法则现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发现近年来居民电价和平均销售电价的价格差不断扩大且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人均GDP对价格差有正向影响,工业用电比重、国有企业产值比重和财政赤字率与价格差呈负相关.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不确定需求构建碳限额、碳限额与交易、碳税三种常见碳政策下制造企业的运作和减排模型,分析其最优决策,进而分析各参数的敏感性。并通过数值分析,分析了不同碳政策下,各政策参数对于企业决策的影响,分析结论对低碳经济下企业在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的同时提升企业运作绩效,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并对政府碳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下,全球气候显著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和气候灾难频发,形势愈发严峻,减少碳排放是全球应对气候恶劣变化的最佳选择,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碳减排制度,以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两大减排工具为主。碳税作为强有力的减排工具,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运用。文章总结归纳国际实践发展过程中各国不断调整的碳税征税主体选择,结合国内“双碳”目标的引领以及绿色经济发展的需求现状,对我国碳减排制度的继续深化以及碳税征收对象的选择提出建议:对国内年碳排放量百万吨以下的企业征收碳税,且对特殊主体免征碳税。  相似文献   

14.
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公约》开始,多个国家致力于控制各国的碳排放量。碳税就是对燃烧后的化石燃料按排放的碳含量比例所征收的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碳税有利于完善中国的税制,具有积极的作用。碳税是控制减排的有效途径,对中国社会、经济、环境方面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碳税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以及推动碳税发展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5.
居民电力需求弹性的估计对于学者研究居民电力消费行为和政策制定者进行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政策分析都至关重要。文章采用ARDL模型对全国层面居民电力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第一,我国一直对居民用电实行低电价政策,昂贵的补贴政策导致了电力的过度消费;第二,1980——2011年间,中国居民电力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389,收入弹性为0.601,居民电力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因此,直接提高电价会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两点都表明我国有必要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方案。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7—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Moran’s I统计量和空间杜宾(SDM)计量模型,对碳排放约束下电力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果:Moran’s I统计结果发现电力需求量在地理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和地理集聚特征;模型估计结果发现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对电力需求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通过溢出效应使其他省份电力需求上升。而分地区模型估计结果表明该影响具有地理差异性;经济和城市化对电力需求量具有显著的推动效果,其溢出效应也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另外,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因此,国家实施碳排放减排措施应该考虑空间关联和地理差异性,同时应加速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以在实现CO2减排目标的同时保障电力的正常供应,为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考察风电与传统能源电力的需求替代弹性入手,通过构建社会对电力需求函数,分析了传统能源电力与风电的需求替代关系。政府若能通过政策手段内化传统电力对社会环境的负外部性,提高传统电力的价格,则社会对风电的需求量将会显著增加。在需求拉动下,风电产业会实现快速的增长。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以2009年为例,传统电力价格每上涨0.01元,社会对风电的需求将最高增加1.03亿千瓦左右。因此,我国政府在制定一系列风电产业支持政策的同时,可以尝试利用碳税或发放污染配额等政策手段,适当提高传统能源电力价格,拉动社会对风电的需求总量,促进风电产业的发展,实现社会福利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碳交易和碳税是世界各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化政策工具。当前,它们被分别或者联合运用,是基于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目标。在全球绿色振兴、低碳竞争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总结国内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国情和形势变化,加快完善碳交易制度和碳税制度,探索联合运用两种市场化  相似文献   

19.
电、气能源替代散煤的清洁取暖定价政策的核心是协同实现节能、减排、农户福利三重目标。我国目前在北方农村地区实施的清洁取暖价格主要为分时电价、峰谷电价和阶梯气价。通过对典型城市农户的实地调研,获得农户用能行为、需求和意愿数据,基于清洁取暖的需求价格弹性设置了多种清洁取暖用能与相应价格情景,以确定农村清洁取暖定价机制的改进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合理划分基本生活类、改善类和奢侈类的用能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反映清洁能源需求价格弹性的价格,能够有效减少用能支出、改进取暖福利。同时,政府补贴在清洁取暖定价机制处于核心地位,影响清洁取暖价格政策目标的实现。为改进清洁取暖定价机制,建议对农户冬季取暖的需求和价格弹性开展充分调研,更好发挥阶梯价格的作用,并基于大气污染物持续减排的原则制定适度补贴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无碳税政策的企业生产决策模型为基准,分别建立碳税政策下企业生产决策模型和企业生产与减排投资联合决策模型,求解并比较以上三个模型中企业的最优产量、碳排放量和利润。研究发现,碳税政策下:(1)若企业没有进行减排投资,当产品的初始单位碳排放量小于某一阈值时,产量、碳排放量和利润相比无碳税的情形都会降低;当产品的初始单位碳排放量大于这一阈值时,企业退出市场;(2)若企业进行减排投资,当产品的初始单位碳排放量小于某一阈值时,不仅产量可达到无碳税的情形,而且实现零排放,此外也可使其延迟退出市场。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和分析相关的命题和推论,并针对企业的生产与减排决策和政府制定碳税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