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平 《财经科学》2008,(2):F0003-F0003
四川省在中国西部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地位。依靠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加快四川工业化进程、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是21世纪初期四川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极为艰巨、复杂且十分紧迫的重大现实任务。最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赵曦著《中国四川工业化发展研究》在分析四川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条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四川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若干问题、困难和障碍,着重围绕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集群与产业整合、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理念、战略思路与实施途径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该书是作者长期研究四川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2.
陈秀山 《经济学家》2006,(3):115-116
西南财经大学赵曦教授新著《中国西藏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精装本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全面总结西藏和平解放后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冷静客观地分析了西藏地区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困难、障碍和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运用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着重围绕21世纪初期西藏区域资源开发与转换、生产力布局与重点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在中国西部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地位.  相似文献   

4.
5.
西部工业化现状分析及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部工业化水平与全国及东部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出西部目前基本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的阶段;分析了西部工业化进程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经济软环境差、国有工业活力不足、资本市场发育滞后、人力资源浪费和流失并存;提出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进行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推进西部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7.
8.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国工业化的路径开始发生了变化,在制度变迁与结构转化的双重演进背景下,工业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国家工业化的方式演变为国家工业化与民间工业化同时并存的二元工业化模式。因此,新型工业化是以现有工业化为出发点的,分析经济转型时期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对新型工业化的政策制定与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雷起荃 《经济学家》2003,(1):110-110
《21世纪中国西部发展探索》是赵曦研究员有关西部大开发系列研究又一部新的学术专著。该专著系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并得到华夏英才基金资助的重点科研项目。该专著是以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方法政策和重点安排为基础,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对21世纪西部大开发进行较系统地探索的一本理论力作。全书共十章,围绕21世纪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思路与战略途径、区域资源开发与转换、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传统农业改造、人口发展与城市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步,贫困地区脱贫方式的选…  相似文献   

10.
11.
12.
“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内容 ,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尤其在西部开发进程中 ,应当引起特别的关注。一我国疆域辽阔 ,各地区在地理状况、资源禀赋、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这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条件 ,但同时也给发展带来了多种制约因素。东部多平原 ,土地肥沃 ,气候温和 ,滨江沿海 ,地域禀赋差异较小 ,社会文化基础好 ,其经济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 ,也得益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中部地区虽然相对落后 ,但区域内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大。而…  相似文献   

13.
    
西部农村地区贫困状况的严峻态势是21世纪初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选择确立适应西部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的反贫困战略模式是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区域经济开发空间模式是三大经济带与梯度推移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使东西部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因此有必要对西部省区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已从依靠国家投入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向增强西部经济内在发展机制的新阶段,提高中国西部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优势产业对增强西部经济内在发展机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陈永忠等同志撰写的《西部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优势产业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在2009年5月出版发行,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重工业增长速度大幅度加快,其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相应提高。观察到这种趋势,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一个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许多地区也把加快重化工业的发展作为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工作重点,并相应地在地区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中体现出来。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战略的选择密切相关,同时,发展战略的选择决定着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继而影响到中国三农问题、城乡就业问题以及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我们在取得任何关于发展战略的共识之前,必须对中国是否到了重化工业化阶段做出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的联合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为了促进西部地区本身的发展,更是为了在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本文从地区比较优势、生产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和缩小地区三个方面论述了东西部地区经济联合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东西部联发展的具体内容和途径;最后,就实现东西部之间的经济联合发展所应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既顺应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潮流,又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决策将会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实现工业化是世界各国跨入现代社会的必经之路.我国工业化进程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但直到1949年,全国现代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0.7%,农业和工场手工业占绝对支配地位,全国工业国民收入仅为140亿元,且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分别占73.6%和26.4%;1952年战后经济恢复已基本完成,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国民收入分别占57.7%23.1%和19.2%,其劳动力则分别为83.5%、7.4%和9.1%,在工业中轻重工业又分别占68.1%和31.9%,重工业中,原材料工业和机械修配业占50.5%,机器制造业很少,钢、金属切削机床、发电设备、化肥等重化工业产品产量很低,地区布局方面,广大内地和东部沿海地区工业总产值分别占29.2%和70.8%.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区域新型工业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的评价方法,以吉林省9个地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对吉林省区域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试图找出一条符合不同区域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