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了为什么经济增长并没有明显地带动就业的增长,相反地对就业吸纳能力明显降低;经济增长的结构改变并没有有效地带动就业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而是存在明显脱节的原因后,提出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良性循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有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相关理论(例如奥肯定律)认为:经济的增长会拉动就业的增长。但是我国的实情似乎和相关理论是不一致的,而呈现出经济高增长,而就业却越来越难的现象,这不能说明现有理论的错误,而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的国情不符合现有理论的假设。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产生"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的原因,探索促进就业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总体上讲,我国近些年来的经济增长应是制度转轨、对外开放与二元经济转型等因素相互作用与协同发展的结果;在我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制度一经济增长论与二元经济发展论可以同时成立;不过。从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总量贡献上看,二元经济转型的贡献要远大于其他因素。这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享受了渐进式的制度变迁的好处,而且也享受到了转轨的“后发优势”。当然。从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发展趋势与作用的空间性上看,制约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经济因素将会从以往的经济制度瓶颈转向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上。 相似文献
4.
正当世纪交替,知识经济已经初露端倪。传统的劳动密集的纺织工业,地位究竟怎样?大家的认识很不一致,还需要深入讨论。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社会总增加值中,知识产业的比重超过制造业;消耗资源多的制造业的增长,由规模扩展型转向附加值上升型。就我国国情来看,几十年来制造业的单纯规模扩展、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根本上说,是底子太薄和人口高增长率压力太大造成的。今后,如果不能做到人口接近零增 相似文献
5.
6.
大家的生活渐渐地富裕起来,生活的方方面面既丰富多采,又显得十分充实。其道理虽有许多许多,但市场的作用是根本的,金融是市场所以能发挥作用的核心。 一、对金融的认识 金融是一种利用信用证券交易的方式,筹集现在已知的阶值量,并寻求投资机会,谋取未来的未知的(愿望上是“更大的”)价值量的运动。其中包含着货币、时间、预期收益和风险四大要素。我们应当把金融看作是筹资和投资的统一,是涵盖全社会经济开放的大系统。银行信贷,股票发行与交易,企业财务,家庭透支,政府融资都是金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分工提升效率的角度分析就业与产出间的关系,发现随着更多的劳动者参与社会大生产,分工更为细致,专业化水平更高,从而带来更高的产出水平。而且这个边际产出效应会先递增再递减。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的分工水平正处于边际产出递增阶段。如果十八大之后的改革措施能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同时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措施来扩大市场规模以吸纳更高程度的分工,我国的经济增长会迎来一个较长时间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萍教授的专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已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析的一个基本点是“制度或体制因素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能否转变的重要决定因素和重要解释变量”。换言之 ,她认为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体制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由此出发 ,李萍教授对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基本判断是 :“内在植根于传统的集权型计划经济体制之中”。她的详细解释是 :①软预算约束。在软预算约束下的企业乃至各级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是 :“不争白不争 ,争了才有利” ,有着不计社会经济效益的、强烈的投资冲动。此举虽然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和国家发展得利于资本劳务投入及技术革新。事情真是这样的吗?1970年和197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史专家新制度派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和美国另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罗伯特托马斯合作在《经济时评论》上发表《西方世界成长的经济理论》和《庄园制度的兴衰,一个理论模式》两篇论文.指出制约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制度对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他们特别重视所有权,认为无论是封建庄园制度兴起和衰落还是近代产业革命的发生,都与所有权的变革有直接关系他们确信所有权不确定私人经营的产业及其收八没有合法保障或者说如果没有制度的保证和提供个人经营的刺激,近代工业就发展不起来。1973年,针对当时传统经济史和经济理论分道扬镰经济史不能利用经济理论结果连诸如“一国兴衰”甚至经济史自身发展问题都无法说明的严峻现实他们为了提供一个“经济史和经济理论统一”的成功范本,同时也为了更多没有受过专门经济学训练的人了解西方世界兴起这一历史进程在上述两篇论又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加工、删去一些艰深晦涩的专业术语和经济学理论写了《西万世界的兴起》这本通俗小书。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分析表明第三产业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协同互动关系。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的动态分析表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表现为相互促进的累积过程;劳动力投入是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业人数的增长对第三产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产业具有很大的就业吸纳空间。最后根据就业吸纳弹性来阐明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多年的发展,为理解增长过程、分析增长问题、制定增长政策提供了重要工具和理论基础。但对于面临深刻制度变革的中国,只有将以市场化为主旋律的制度变迁过程结合到增长理论中去,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并为中国的增长问题提供理论启示。以国家财政、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制度性联接方式及其变化作为这一研究的切入点是合适的:在当前时期,打破三者之间的制度性联接,将三方面的改革隔离开来、独立进行,在制度变革中推进经济增长,才能真正提高经济的自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理论分析 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于1957年根据英国近百年的数据对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得出了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 相似文献
14.
中国30年经济增长与就业:构建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宏观统计数据,本文首先回答了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创造就业的问题.通过分阶段分析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是一种创造了大量就业的增长;本文第二部分分析劳动供求关系的最新变化及其演变趋势.认为劳动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但中国尚没有步入劳动力短缺时代.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内仍然拥有充足的劳动供给;本文第三部分讨论了当前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非正规化严重、初次收入分配扭曲等问题突出:第四部分为结论,提出构建安全灵活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和设想。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和制度效应——基于一个随机前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依据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特征,将产业结构和制度引入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中,探讨了产业结构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数理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和制度不仅对经济规模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对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功能发生作用,影响其产出效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影响。实证分析显示,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产业结构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演进特征。总体上,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在短期和长期内均有明显作用,但是其要素配置功能则只具有短期效应,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同,其对要素配置功能具有长期和短期效果,而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则是短期的。 相似文献
16.
17.
孙志杰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11,(12):14-16
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显著,对于造成国富国穷的原因增长经济研究提出了"政策说"和"制度说"两种假说。前者认为制度调整并非经济增长的前提,穷国可以通过政策改革刺激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实现增长,而后者认为二战后发展实践表明只有进行制度变革才能获得持续和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一国的制度质量高低对长期增长绩效有决定性影响。文章分析了中国增长奇迹中的制度和政策作用,认为中国宏观政策至关重要,而在产权保护、市场制度等方面的改进也是长期保持高增长必不可少的,中国案例对两种假说都不构成反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无形资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从回顾经济增长理论的沿革历程入手,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理论中无形资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指出无形资产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文章认为,新经济增长理论虽然论证了知识和科技进步等无形资产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为了充分地揭示无形资产的经济贡献,新经济增长理论在其框架结构及对驱动因素的分析方法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修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区域198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分析FDI 、经济增长与就业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FDI是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格兰杰原因, 但经济增长不是FDI的格兰杰原因;FDI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不 明显,经济增长未明显带动FDI流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区域应牢牢抓住“丝绸之 路经济带”战略机遇,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引资策略,优化投资环境以吸引跨国 公司进驻该区域,并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的投资。 相似文献
20.
地域电力消耗与经济增长基于效率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的电力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效率角度研究了两个问题:地区单位产出能耗比较分析;基于电力投入的地区产出的DEA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的单位产出能耗较高,尤以西部地区最高,东部地区则较低;几乎所有地区的电力投入未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以西部地区效率最低.这与我国经济发展伴随着能源高消耗的结论是一致的.因此.如何制订相应的政策以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从而保证经济可持续和安全地发展是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