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芙蓉 《活力》2012,(5):52-52
一、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的地位与作用(一)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和灵魂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是传媒界的代表人物。是将信息的发布者与接受者架构在一起的桥梁,具有很深厚的影响力度。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传媒界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因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形象塑造就更加重要了。一个谈话类节目不是内容有多惊艳就会变得很好.因为如果一个节目有一个好的主持人,那么他就会带动全场,带动所有人,让节目活起来,所以,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正是节目的灵魂。(二)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个性化的作用当主持人真正成为了一个栏目灵魂时,他才可以抛开别人(受众以及编导)对自己的定义,而改为自我的定义。因为表演的成分少了.真实自然的言语就多了,性情流露的也都是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的更是真实的自己。  相似文献   

2.
首先简单介绍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所区别于其他类节目主持人的特点,再分析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谈话现场要要激发现场嘉宾和观众的说话欲望,当然,主持人要是一个能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除此之外,主持人要善于与嘉宾观众的沟通、交流,并能在访谈中挖掘细节、闪光点。  相似文献   

3.
李今龙 《活力》2013,(9):38-38
电视谈话节目是电视艺术的一种重要的文体。顾名思义,既称谈话,就是以人物交流对话为主要方式,通过视听方式传播给观众的节目形态。这里的交流主体可以是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甚至场外人士,交流内容则包罗万象,具体形式也各不相同。尽管现在电视荧屏前的谈话类节目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就其电视文本的内涵而言有许多相同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与功能,通过对比较成熟的同类节目的比较分析也能够更直接地提炼出我们所需要的经验与观点。本文试通过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从互动性与受众观对电视谈话类节目做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4.
王杨 《活力》2013,(24):76-76
从电视到网络,从国际到国内,谈话类节目仿佛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闻、综艺、娱乐,各类谈话节目充斥荧屏。《拉里。金现场》让我们耳目一新,原来谈话类节目可以这样深入人心,电视节目可以以这样一种形式走进人们的内心。盘点国内电视节目,我们通过《鲁豫有约》、《艺术人生》、《铿锵三人行》等熟知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情感、有亲和力的谈话伙伴。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异常重要,这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原则、节奏、分寸感等等,随着录制话题的深入是否能够把握好这个核心内容是决定整档节目兴衰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的兴起入手,分析了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本土化的特点,并提出了本土化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欣竹 《活力》2014,(6):135-135
倾听和被倾听是我们每天所需要的一种“营养”,失去这种“营养”我们会失去部分同一性。倾听是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做好节目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的采访关系的基本要求。很多时候,被采访对象只有遇到一个良好的倾听着才会打开心扉,帮助主持人完成节目中要求达到的效果。因此,要做好谈话类节目首先要做好一个倾听者。  相似文献   

7.
岳文利 《活力》2014,(2):102-102
谈话类节目是近几年兴起的新的广播电视节目样式,它是由主持人邀集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与其他广播电视节目相比,谈话类节目的魅力主要来自现场的、不可预测的谈话。那么就需要主持人具有驾驭整个谈话过程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他的牵引力上。所谓主持人的牵引力是指主持人具备的调动嘉宾和现场观众的谈话欲、引导他们围绕主题与场内外观众进行意识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林杨  张文峰 《价值工程》2011,30(2):302-302
本文简要介绍了广播谈话节目的形式及现状,从三个方面对广播谈话节目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一是广播谈话节目要坚持创新,突显"个性化";二是广播谈话节目要坚持"品牌化";三是广播谈话节目要积极融合新媒体。  相似文献   

9.
翟文刚 《活力》2010,(12):322-322
在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中构建人文关怀理念,涉及节目构成的各个要素,一般电视谈话主要有4个组成因素:话题、主持人、嘉宾、录制现场。电视新闻淡话类节目中构建人文关怀理念,也需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王忠辉 《活力》2013,(9):48-48
广播节目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录音报道.而录音报道中人物谈话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如果采制不好音响和人物谈话,可以说就不是完整的节目。大家都知道,录音报道是由现场音响、人物谈话和语言解说三个要素构成的。其中,人物谈话是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音响素材。笔者在总结经验时感到.采制录音报道中的人物谈话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人物谈话没有个性、缺乏感染力、拖沓冗长,严重影响了主题思想的表达。经过在实践工作当中的不断探索。我感到录音报道是体现广播特色、发挥广播优势的一个重要体裁。因此。采制好人物谈话尤为重要。是广播记者不可忽视的基本功。采制好人物谈话,笔者认为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闫德强 《活力》2014,(2):79-79
在我国,谈话节目,特别是电视谈话节目是节目制作群体通力合作的结果,但是由于即兴谈话的不可预知性,主持人在谈话中的引导、控制作用非常重要。从某种角度而言,谈话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节目。在谈话节目的主持过程中,主持人的自身素质和人性品格处处都会不加掩饰的显现出来。而除了一般节目主持人所应当具备的共性素质外,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还需要有自己一些独特的素养。这当中包括主持人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基本素养包括主持人的政治觉悟,人格魅力,知识底蕴,思维品质,驾驭能力,语言智慧等。  相似文献   

12.
王焕 《活力》2012,(13):54-54
谈话类节目无疑是电视栏目中最受人关注的节目,从最早的《实话实说》、《铿锵三人行》到今天收视率极高的《说出你的故事》、《超级访问》,谈话类节目不但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形式上更是花样百出。清华大学大众传播系教授尹鸿认为,谈话类节目的兴起,是因为生活在快节奏中的人们需要一个“公共论坛”,而电视谈话类节目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全国谈话节目已有170多个,而这个数字还有继续加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李志刚 《活力》2011,(3):115-115
一、电视精英谈话节目的兴起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和交流的方式,而谈话节目这个形式,就是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所产生的,可以说是最接近生活原生态的节目样式。精英谈话节目的魅力就在于它为内心渴望沟通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实现了他们情感需求的互动,以及对热点、焦点问题的探讨,从而在激烈的电视节目竞争中开辟出一个充分进行人际交流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腾讯QQ的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数以亿计网民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便捷沟通平台,在人们生活中实践着各种生活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及商务应用功能;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着更广阔的互联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王庆春 《活力》2014,(9):39-39
谈话类电视节目就是根据嘉宾展开话题,在双向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它打破了以往电视的僵硬格局,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与嘉宾进行交流,新的节目形态成功地被观众接受和喜爱。但随着媒体激烈的竞争,谈话类节目在我国已被许多电视台采用,大有膨胀之势。这使谈话类节目遭遇了瓶颈,多数谈话节目缺乏引人入胜的话题和鲜明的个性风格,使节目显得千篇一律。所以本文就谈话类节目面临的问题,以一些众所周知的谈话节目为例,谈谈新的思考和运作,使节目如何多而不滥,再次赢得受众。  相似文献   

16.
王景波 《活力》2012,(6):241-241
从媒体的不同特性来看,广播比其他媒介更适于开展真正的谈话节目。谈话节目发挥广播的独特优势,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广播节目类型。阐述了广播谈话节目的优势与劣势,并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谈话类节目的出现填补了我国电视节目类型中一项近三十年的空白,但在经历过十年的辉煌之后,又走入了一个瓶颈期。本文从"谈话类"节目出现的问题出发,从谈话节目本身阐述、挖掘解决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王晓秋 《活力》2009,(10):101-101
众多的谈话节目归纳起来,若从谈话的主体来看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平民型,例如央视的《实话实说》;二是专家学者型,例如央视的《对话》;三是明星型,例如央视的《艺术人生》。这三种类型.各自有各自的收视群体.也各自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将以明星型谈话类节目为例.浅谈一下节目主持人在这种谈话类节目中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9.
曲含秋 《活力》2011,(7):160-160
谈话节目以其形式新颖、话题真实、语言大众化并集可视性、知识性、思想性、实用性于一体,而深受观众的喜爱。此外,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需要倾拆、需要沟通的心理需求,这也为荧屏谈话节目提供了良好的观众基础和丰富的话题。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与嘉宾进行交流,使谈话节目有张力,更具有可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张英杰 《活力》2011,(1):100-100
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一种公众节目样式,最早出现在美国的广播节目中.英文名字为talkshow.通常指事先不背稿.讲究脱口而出、临场发挥.也被说成是张口就来的随便聊聊。港台的翻译家们发挥奇妙的想象力将它译为“脱口秀”.也可谓是意音双通的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