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为深入调整和力促优化我县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推进我县种子种苗工程建设,我们于2006年根据上级下达的文件精神指示,实施进行了杂交太阳鱼的引养任务;通过近8个月的科学饲养管理已初步获得成功,并取得较好的养殖效益。引进的杂交太阳鱼是由蓝鳃太阳鱼和绿鳃太阳鱼为亲本进行杂交育成的一种小型鱼类,其杂交优势凸现。现将该养殖执行的主要情况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蓝鳃太阳鱼又称大鳍鳞鳃太阳鱼。其体形美观,体色光彩夺目,且肉质细嫩,美味可口,营养丰富,集观赏、游钓、食用为一体,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3.
<正>杂交太阳鱼(Hybrid sunfish),又称美国太阳鱼、杂交太阳鲈,是以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rochirus)为母本和绿色太阳鱼  相似文献   

4.
黑莓鲈——淡水养殖品种中的新贵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莓鲈隶属于太阳鱼科、莓鲈属,体形与蓝鳃太阳鱼、长耳太阳鱼相似,原产于北美洲,在美国各种水域中均有分布,且深受美国消费者的喜爱。1989年,原湖北省水产局高级工程师何裕康从美国引进四种太阳鱼,其中就包括黑莓鲈(当时叫斑点太阳鱼)。这四种太阳鱼引进后,一直放在湖北省水产良种试验站进行驯化养殖。经过十多年的驯化繁育,发现黑莓鲈具有适应力强、繁  相似文献   

5.
<正> 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 L.)是鲈形目棘臀鱼科太阳鱼属的一种。该鱼原产于北美,从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国大湖水系和美国南方多个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河川、湖泊等水域里均有分布,该鱼个体较小,常见的多为50—100克/尾,大者达2  相似文献   

6.
<正>烂鳃病是一种传染迅速,病程长,比较常见的鱼病,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烂鳃病主要有两种:寄生虫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前期养殖预防较好,没有出现鱼病,后期由于忽视预防,使鱼生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7.
<正> 鱼类紫鳃病是近年来池塘和网箱养殖中出现的一种新鱼病,四季均有发生,夏秋季节常见,危害比较严重。鲤鱼、鲫鱼、草鱼、乌鳢、鲶鱼、鳗鱼等都有感染,病鱼症状表现为:鱼不吃食,在水中躁动不安、跳跃或拱池,把水搅浑并加剧缺氧浮头;目检病鱼,鱼鳃发紫、开裂;镜检,见鳃小片尖端有大量瘀血点。对  相似文献   

8.
<正>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常患烂鳃病,引起草鱼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鳋引起的各种鳃病。 一、鳃病症状 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  相似文献   

9.
<正>草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其产量约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的20%以上。但多年来养殖草鱼中容易暴发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常见疾病,据统计当年鱼养殖成活率全国平均水平不超过50%。草鱼病多、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池塘养殖鲈鱼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鲈鱼,又名四鳃鱼、真鲈,是近岸浅海肉食性鱼类,喜栖息河口淡水处,亦可生活于淡水中,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养殖品种。鲈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风味极佳,是我国四大名鱼之一。鲈鱼的池塘养殖,时间短、见效快,此项养殖技术正在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草鱼夏花养殖中的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是因为一种疾病的发生而导致整年的养殖没有了收益。其中烂鳃病由于发病快,易造成鱼种的高死亡率,对于养殖户会造成重大的经济危害。一、草鱼夏花暴发性烂鳃病的病症草鱼夏花的暴发性烂鳃病出现之后,以病鱼的头中部为典型,鱼的体色会发黑,此病又有"乌头瘟"之称。病鱼的外界反应能力下降,在水中游动变慢,还会有呼吸的困难。进食减弱,特别严重的时候,离群独游水面,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呼肠孤病霉病 草鱼出血病 该病又称为出血病,是养殖草鱼的一种主要疾病。主要发生于夏、秋季,流行广泛,危害性大。 症状识别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病鱼呈暗黑色。小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现“白鳃”;肠壁充血,  相似文献   

13.
<正> 1、青霉素:草鱼赤皮病、烂鳃、肠炎可用青、链霉素各80万国际单位,拌料15千克饲喂100千克鱼;亲鱼产后感染可肌注青霉素1万国际单位/千克体重;鱼苗及成鱼的运输可每千克水加2000国际单位防止感染患病。2、红霉素:鱼烂鳃、白皮病、白头白嘴等病,可用红霉素4克拌饵饲喂100千克鱼。花鲢、白鲢出血病每1万尾鱼种用红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盐城市是全国的鲫鱼主产区,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鲫鱼病害也越来越多,且日趋严重。近两年出现了一种新鱼病,病鱼的鳃部水肿、出血成鲜红色,故老百姓称之为"大红鳃",此病发病猛、传染快、致死率高。现将此病症状、病因、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颗粒饲料鱼已在各地普遍开展,但人们未必注意到该养殖方式会因氮废物过多而引发的毒害问题。所用颗粒料粗蛋白比越大,则鱼类排泄的氮废物越多。氨是主要的氮废物,鱼通过鳃将其排出,残饵及鱼粪等被厌氧细菌分解也产生大量的氨及其它有害物质。鱼每摄食100克颗粒料可产生2克以上的氨。  相似文献   

16.
<正>精养鱼塘水质容易败坏,鳃病发生率极高,因此素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现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供参考:一、细菌性鳃病1.症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2.病原: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引起鱼  相似文献   

17.
<正> 黄颡鱼,俗称“昂刺”,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无肌间刺,是人们喜食的优质水产品。特另是近年来随着火锅业的兴起,黄颡鱼更是货少价昂,供不应求,预计在今后适度发展黄颡鱼养殖将大有“钱”图。根据我市近几年实地养殖情况和外地生产经验,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黄颡鱼,是鲶形目的一种名贵经济鱼类,该鱼肉质细嫩而少刺,味道鲜美具有极高的滋补作用,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随着市场需求量的逐渐扩大,天然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目前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大力开展黄颡鱼的池塘、稻田、流水、网箱等养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是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将我中心养殖黄颡鱼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又到水绿鱼肥时节。这是寄生虫病和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高发病季节,治疗鱼病,由于水面大,费用高,防治难度相应提高。一、寄生虫类型1、中华鳋病。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黏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鳋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大中华鳋仅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菠萝鱼,学名为Heros severus,又名英丽鱼、西付罗鱼、新蓝火口鱼、新蓝头、庄严丽体鱼、斑眼花鲈。原产于圭亚那、巴西、委内瑞拉。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