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晓翠 《上海国资》2011,(10):22-23
到2015年。  相似文献   

2.
孙浩 《开发研究》2012,(3):127-132
货物贸易在国际贸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从物流和供应链的角度来看,货物贸易其实就是一种"货物流",是一种在贸易合同规定下完成的国际物流或区间物流。当前,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城市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第四大影响因素,有必要从整合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绩效、推进货物贸易发展的角度研究上海的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上海与成熟的国际贸易中心代表——东京的国际货物贸易和货物流,随后通过对比差距和不足,明确了供应链整合视角下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方向,最后提出了基于供应链整合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长期来,上海商贸业担当着上海支柱产业的角色;多年来的发展也令人欣喜.但是,由于思想认识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有其隐忧.目前,上海商贸业同东京、香港、新加坡和纽约四个城市比较,有较大的差距和成长空间.上海商贸业未来的发展,必须以国际贸易中心的要求做大做强.其策略应该是:重点和要害是抓货物的批发贸易;组织形态要注重两类集聚;投资机制要注重以企业为核心的三方面力量的结合;交易手段要注重现代与传统两方面的结合;交易货币流要尽量经过上海;政府的规划、统筹和支持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4.
沈克华  彭羽 《亚太经济》2013,(3):143-148
贸易方式决定贸易功能,并最终反映和决定了贸易中心城市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本文从香港贸易方式的转变,分析其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演变历程及其离岸贸易对其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影响,并兼论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与长三角联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对长三角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贸协调发展。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将加快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贸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现代服务业的重大产业结构调整;将有利于长三角区域继续走在科学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前列,加快实施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更好地带动长江流域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有研究定性地认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互为前提、相互影响,但是鲜有定量研究。本文为弥补这一缺憾,以上海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数据为基础,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必备条件入手,运用协整检验、VEC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考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必备条件,如经济实力、国际航运条件、科技水平、金融服务体系和政策法规环境等与其存在长期影响。同时,无论是在长期内还是短期内,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短期影响力超过长期影响。经Granger检验发现,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一发现同样适用于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之间的关系,从而定量地验证了三个中心相互依赖的不可分割关系。  相似文献   

7.
保税区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促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税区是与国际市场直接接轨、层次最高的特别经济区域,具有强大的区域贸易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研究如何发挥保税区优势,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使命与现状出发,从差距和不足入手,以上海市的三大保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析保税区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应肩负的使命,分析目前保税区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析一系列改进措施,以促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8.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在上海海外联谊会、香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主办的“第五届沪港大都市发展研讨会”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王新奎作了精彩演讲,本刊记者做了相关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一、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认识 1、经济增长方式的引入。经济模式的转变,最早这个说法是苏联人提出来的,在上世纪60年代,苏联提出来要真正赶上美国,就要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有两个来源,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全球采购背景下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全球采购活动规模、特点及动因、要求等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全球采购活动在国际贸易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结合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实践,本文提出促进和扩大跨国公司在上海采购的建议,并勾画了上海走向国际贸易中心的必经过程--跨国采购中心应具备的特征,最后,文章提出了上海适应跨国公司全球采购的制度变革和开放"试点"建议,即营造适合跨国公司采购环境的若干政策,采取加快物流体系建设、完善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业及加大贸易推广促进的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上海自贸区服务全国,促进打造航运经济"升级版"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强调,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先行先试,既要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又要防范各类风险,推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In May to July 1931, a series of financial panics shook central Europe before spreading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ole of cross‐border banking linkages in propagating the central European crisis to Britain and the US. Using archival bank‐level data, the article documents US and British banks’ exposure to central European frozen credits in 1931. Central European lending was mostly done by large and diversified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US and by small and geographically specialized merchant banks/acceptance houses in Britain. Difference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bank lending explain why the central European crisis disturbed few US banks but endangered many British financial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国际结算的路径需要讲究.“三个结合”:第一个结合就是上海和香港的结合。香港能为上海提供基于同文同根背景之下的经验,香港国际结算和国际清算的经验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要兼顾到中国的境内的和境外的金融中心建设。这不仅是经济学的范畴,更是一个政治学的范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双赢”值得思量。  相似文献   

14.
商品与网络的适应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玲 《华东经济管理》2002,16(2):98-100
为保证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安全快速发展 ,对金融危机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无疑有迫切的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金融危机形成机理 ;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吴正勇  赵子文 《特区经济》2009,(10):266-267
国际金融危机从短期来看,进一步凸显了我国过去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局限;从长期来看,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机遇大于挑战。当前,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进行企业经营创新,在企业内部优化整合渡过危机的基础上,谨慎寻求海外"抄底"和新的投资机会,努力开拓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推进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正在对中国实体经济带来冲击与影响,而涉及粮棉油生产、收购、加工及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未能独善其身,由于涉农企业受到较大的冲击,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民的增收。在这场金融危机面前,农业政策性银行如何充分履行职能,支持涉农企业摆脱困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本文通过抽象调查与思考,较深刻地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涉农企业及信贷支农的影响,提示了涉农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应把握的发展机遇,提示了农业政策性银行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应承担的支农、护农责任及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立国际债券市场对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现有的各种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观点与政策建设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通过建设离岸金融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种流行观点的缺陷及其理论根源。提出了在考虑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时,必须从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出发,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增长首先与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上海建设国际债券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盛垒 《上海经济》2006,(11):33-3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世界经济结构呈现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化的趋势。在此转变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创意产业应运而生。创意产业已在国际上逐渐兴起,并成为现代经济的新兴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