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也可 《云南金融》2012,(1X):72-72
中国央行选择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然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是: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能够被中央银行所独立决定。如果货币供给是内生的,那么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主动控制将毫无意义。本文在介绍外生货币供给理论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当前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问题,并试图以此来解释当前中国央行难以完全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也难以真正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货币供给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弄清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和变动规律,进而为货币政策选择和操作实践服务。在货币供给决定分析中,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只有正确地理解这一问题,才能准确地估价货币当局在宏观调节体系中的作用,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一、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政策涵义通常,经济学家们总是用“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这样的命题来判断人们对货币当局与货币供给之间关系的观点。问题十分清楚:如果说“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  相似文献   

3.
本较为充分地分析了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化币供应的外生性与内生性,指出了货币供应既具有外生性.又具有内生性,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该理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外生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在述评外生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的货币供给不但具有一定的外生性,而且内生性的特点也日益明显.我们的任务不是继续争论货币供给究竟是一个外生变量还是一个内生变量,而是更加深入地研究什么时候其外生性强些,什么时候其内生性强些,二者的比例关系如何,从而采用适当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国一直被流动性过剩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所困扰.央行不断加息,还伴以提高准备金率和发行特别国债回收流动性等措施.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正式宣布我国将逐步从已实施了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向从紧的货币政策过渡.  相似文献   

8.
自1996年起,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正式引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在增强,这迫使中央银行在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同时,应该兼顾考察其他经济变量.  相似文献   

9.
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谈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起,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正式引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在增强,这迫使中央银行在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同时,应该兼顾考察其他经济变量。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货币供给理论中,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达到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标.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比较,指出我国基础货币的内生性正在增强,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可控性下降.在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过程中,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也应逐步转为货币市场利率规则.  相似文献   

11.
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为了指导网络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从理论上认识网络虚拟货币产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本文主要讨论网络虚拟货币在货币供给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础货币内生性对中国货币供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货币供给理论中,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达到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标。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比较,指出我国基础货币的内生性正在增强,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可控性下降。在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过程中,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也应逐步转为货币市场利率规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表明,在开放条件下,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归结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内生性.此外,外资机构的准人、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资本流动以及汇率制度等因素也都影响货币供给.我国中央银行不能自主地决定货币供给量,不能过分夸大货币政策的作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战略重点应从货币供给管理转向货币需求管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应从货币供应量转向其它目标,如利率或汇率.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货币乘数是一个内生变量 1、对1985年-1995年货币乘数的分析 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两次经济过热,即1988年和1992-1993年,在这两个时期,M1都曾出现明显放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供给量内生性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供给的性质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内生性和外生性。文章采用我国1980-2003年24年里3个经济变量的样本数据,通过单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校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发现中国货币供给具有显著内生性。  相似文献   

16.
从货币循环的角度来看,货币既是内生的又是外生的。从货币的供给循环路径来看货币是外生的,而从货币的需求循环路径来看货币又是内生的。货币循环的调节性说明了货币是外生的,而货币循环的适应性又说明了货币是内生的。另外,金融主体不仅能够适应环境,同时还能够改变环境,由此也表明货币既是内生的又是外生的。  相似文献   

17.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我国通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根源于实体经济的波动;货币供给是内生性的,其波动与价格总水平的波动一样,都是总需求波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货币供给在整个货币循环体系中处于源头的地位,其性质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是货币理论中始终不容回避的基础性问题,用传统的思维方法难以形成共识。鉴于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货币供给性质的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货币及货币流通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从仿生学角度对货币循环的定义、特点及描述方法进行了探讨,并运用货币循环理论解释了货币供给兼具内生性和外生性,它既是内生变量又是外生变量。  相似文献   

19.
20.
本刊创刊号发表了罗承熙同志的《货币理论探索》(以下简称《探索》)一文。读后颇受其中许多精辟见解的启发,但同时也对一些观点存有疑问。在“货币与商品流通之间的关系”一节中,作者对货币是发动因素还是响应因素进行了讨论。这一问题涉及货币供应控制的有效性,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粗略看法,向罗承熙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