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土管理咨询公司如何“长大成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者手记:最初拟定的话题是:“本土管理咨询公司为什么长不大?”。可采访几家本土公司时,他们都提出了异议:谁说我们长不大?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总裁王璞反问记者:像我们这样一个有着200多名有哈佛、清华、北大MBA学历和大中企业高层管理经验背景的专职顾问,年运作20多个项目的公司,还不算大吗? 诚然,随着这两年市场需求的扩大,本土管理咨询公司手里的“单子”多了起来。加之跨国管理咨询公司在一些竞标中屡屡折戟,几番败给本土公司,更使本土公司信心倍增。 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目前在国内几万(有人说是几十万)本土管理咨询公司中,成规模的毕竟为数不多,真正能与跨国公司分庭抗礼的更是凤毛麟角。本土公司仍然有许多成长的烦恼:混沌的市场、无序的竞争、不成熟的客户……正如专家所称:今天的中国管理咨询市场还处在发展阶段。 因此,我们决定换个更具建设性的角度,探讨——本土管理咨询公司如何“长大成人”?其实,无论是“为什么”还是“如何”,我们做这个话题的初衷和目的都是希望本土管理咨询公司能够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2.
本土管理咨询业的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土管理咨询业,从八十年代初期起步,历经了近二十年的发展,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挑战,网络信息业对创新无止境的追求,以及资本市场的大重组等不断变化的企业外部环境,咨询业面对企业的需求仍显得力不从心。于是有人抱怨:“中国的咨询业还太幼稚,要得到真正的服务还得找国外的咨询公司”,更有甚者断言,加入WTO后,本土咨询业自己都面临被国外咨询公司整体吞并的危险,还奢谈什么为企业提供咨询,为别人治病先得治好自己的病。作为一个咨询顾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本土咨询业所面临的困境,本土咨询业出路何…  相似文献   

3.
<正>看到王璞时,他有一个十分清凉的发型,短短的毛茬刚从头皮里长出来,而他说留这发型不是因为暑热难耐,而是前两天“归零”的结果,因为他要“从头开始,削发明志”。原来,今年夏天是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成立十周年,也是下一个十年规划的开始。“1996年我们是国内最早,2006年我们是国内最大,到2016年我们要成为世界一流。”于是,作为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和CEO,王璞从“头”做起了。他说,这个“头”有三层含意:自己的脑袋、公司的首脑、时间坐标轴上的新起点。面对《东方企业文化》采访的话题,王璞说,现在我们谈中国管理思想的体系上的创新,也许还不够成熟,但我们可以开始谈中国管理思想的“火花”了。中国管理体系的“森林”,可以从这些“火花”开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让企业“不找市长找市场”的话说得不少,企业领导也极想去“找市场”,可轮到实际却时常是情势不由人,其时间和精力让“市场找”去不少。 此也并非“危言耸听”,有记者到川东某县肉食品公司采访,一位副总经理说:“我们最苦恼的就是接待各级政府官员,一看到车子开进厂门就紧张! ”怎么个“紧张”?记者采访的当天上午,该公司就来了三拨人:市委副书记来检查,省某管理部门来视察,外地一家政府参观团来考察。因为总经理出差在外,在家的6个公司领导分头接待,还不得不推掉与深圳一家公司的商业谈判。该公司接待多的时候,一…  相似文献   

5.
残酷竞争中的星光点点 喜忧参半的本土日化业现状 张建国:日化企业作为典型的快速消费品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国内多家曾经盛极一时的本土品牌都被外资收购,比如,大宝被强生收购,丝宝集团与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合作,上海牙膏厂与联合利华合资,"小护士"被欧莱雅收购,等等不一而足,本土品牌的发展空间受到了空前的挤压.那么本土品牌为什么节节败退?在未来的时间里还有多少生存空间?如何才能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今天我们请到立白集团副总裁彭玉冰博士和柏明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周良文先生,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知识密集型中小本土管理咨询公司特征,结合“知识螺旋”,阐述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内容,揭示了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并且提出了本土管理咨询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管理以推动其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管理咨询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华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本土管理咨询公司又面临着人才、技术、信息等的困扰。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市场上管理咨询公司的缺陷,提出了发展高校管理咨询公司的观点,并论述了高校管理咨询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整合大学专家资源,服务企业成长,分享市场利益,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关注管理咨询这个新兴的行业,但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然而,其面临的市场机会却很大。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参与管理咨询业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咨询行业的竞争势态和影响因素,并围绕大学如何有效参与管理咨询市场竞争,对公司的组织结构、竞争与合作、市场策略、激励机制等十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要有效开拓咨询市场,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加强与专业公司合作、制定科学的市场开拓策略、加强咨询团队的知识管理和内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技术监督》1996,(10):11-12
6月19日,“’96中国质量万里行”启程了。产品质量这个近年来热得不能再热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当万里行记者刚刚踏上质量征程的时候,一起触目惊心的假酒伤人案却在云南会泽县发生了,35人因此失去性命,192人致伤致残……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在谈论质量的时候,消费者面对的仍是有性命之忧的产品市场?中国的产品质量问题根本症结何在?我们如何才能解决好产品质量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中央电视台、中国质量报社最近邀请了国家技术监督局、轻工总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有关领导和专家,以及部分企业界人士并本刊编辑,进行了由35个亡灵引出的关于“人·质量·生命”话题的研讨。本文即是此次话题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0.
秦邦建  宋平 《经营者》2004,(10):100-101
未来10年,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如何取长补短,化“竞争”为“竞合”?9月24日,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领袖及本土企业首脑500人汇聚中国大饭店,参加了主题为:“决胜中国,共享未来黄金10年”的2004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共同研讨跨国公司融人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完成国际化之路等话题。  相似文献   

11.
新关系主义     
关于公关的话题,有许多不明白需要我们设问。为什么中国只有不到1%的企业求助于专业公关公司?为什么国际公关公司的客户90%是国际企业?为什么本土公关公司的客户大多是 IT 企业?如果说西方人眼里的公共关系是以公正,公开和透明为原则,那么中国人眼里的公共关系大多是以人际关系做链接。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假设用两个字形容中国人的关系,可以用“纠  相似文献   

12.
陈中源 《数据》2011,(8):8-9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记者采访了带孩子来旅游的王女士,谈到“为什么来这里”的话题,“应该让孩子了解这一段历史。”“有必要看”、“应该看”成为记者在红色景区采访游客时听到最多的几句话。从政府倡导到国民自觉,市场正悄然转向,红色旅游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2006,(9S):32-33
1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组建于1996年7月,由北京大学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联合创办。作为国内最早注册的管理咨询专业机构,北大纵横先后为国内数百家企业提供了一流的咨询服务,其中近三分之一为国内500强或上市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咨询经验与培训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公司》2003,(10):21-22
目前,国内己有管理咨询公司 数万家,上规模、成气候的 却不多,真正能与跨国公司分庭抗礼的更是凤毛麟角。作为对企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业,管理咨询业已被广泛看好。但是,本土咨询公司为何做不大?如何做大?南晟德顾问机构总裁刘建南先生对此有过比较深入的思考,就此,本刊对他进行了采访。 《公司》:作为一项知识产业,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和其他行业相比,具  相似文献   

15.
咨询师作为一群不穿白大褂的“大夫”,总是有机会去处理全球500强企业经理们同样面对的问题,其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乐趣让刚毕业的MBA 和大学生趋之若鹜。本土的管理咨询公司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在企业中落地帮助实施,价格低廉。然而事情正在起变化,中国内地咨询公司在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仍然停留在“几条枪、几个人、几部电话”的原始状态。由 MBA 毕业生捎带上几个教授创办的地区性小咨询公司在2002年的大量增加,以及“薄利多销”经营理念的兴起,这都使得企业对管理咨询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其实,咨询业所面对的现实情形也不是很乐观,据某研究中心在2002年底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在中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有141家上市公司聘请了管理咨询公司,2002年这一数字只升到182家。由此看来,管理咨询业并不是一个“供需两旺”的市场,众多没有聘请咨询公司的企业究竟是因为不相信咨询公司,还是根本不需要管理咨询,或是出于什么别的顾虑,不好妄加推断。但不言而喻的是,咨询公司若要想得到绝大多数企业的认可,还需要一个“闭门思过,苦练内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范庆桦 《中外管理》2004,(11):52-53
绩效考核在国内企业曾风靡一时。许多企业老总视其为“灵丹妙药”,纷纷聘请咨询公司进行绩效考核设计.然后排除万难,强力推行。然而几年时间过去了,记者在一些企业走访调查时却发现: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现已偃旗息鼓,流于形式了。原本期望绩效考核能最终提升企业业绩,但却发现绩效考核并没有带来高绩效甚至使业绩更糟。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在蓬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中,管理咨询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管理咨询企业如雨后春笋,但又往往昙花一现,中国的管理咨询企业应该如何走过自己的初创期?成立于1999 年初的上海通和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用自己的实践做出了回答。七年来,通和公司始终以成为本土领先企业为发展目标,不断研究和探索管理咨询市场的发展规律,坚持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惠风  四海 《英才》2006,(12):105-105
率领海天网联用创世纪的速度成为本土第一个营业额过亿的公关公司,周元晖将成功归于分享的本能,但“本能”背后,却隐藏着一套复杂的系统。周元晖很忙,接受“英才》采访时,恰逢2006中国管理100年会前夕,他显然在办公室里头恼风暴许久,笑着对记者说,“容我去清醒一下,我们再聊。”  相似文献   

19.
李源 《中外管理》2008,(3):64-67
进入2008年,“10年”成为一个异常敏感的词。敏感,敏感到近乎死寂。 显然,《劳动合同法》关于10年以上工龄员工的劳动合同的规定,让很多企业如临大敌,噤若寒蝉。2007年年底,几桩著名的“新法规避”事件,更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该如何对待“10年员工”的问题上。事实上,这并非仅仅关系到已经有10年工龄的员工,甚至如何对待已经在企业工作了七八年被称为“老员工”的雇员们,都成为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去年还被称为“企业财富”的“老员工”? 是想办法逃避非固定期限合同造成的“成本”?还是重新审视该如何发挥老员工们的价值?甚至如何让他们增值? 当《中外管理》开始策划这个选题时,几个一直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堪称榜样、姿态开放的本土企业立刻成为锁定的目标,大家兴趣盎然,踌躇满志。但出乎预料的是:它们,甚至数家曾当选“最佳雇主”的本土企业,都以各种理由婉拒了采访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本土咨询公司的竞争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本土咨询公司与“洋”咨询公司进入一个“与狼共舞”的时代。围绕本土咨询如何制定一个有效有竞争战略、获得竞争优势这一策略,本丈运用SWOT分析法,指出了我国咨询公司目前的形势,并依据相关战略理论,进一步在两个层面上提出诸如战略联盟、构建学习型组织、细分市场、培育核心竞争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