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是我国典型的农业资源强约束的山区省之一.分析、研究贵州农村经济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困扰贵州生存和发展最为严重的人口、生态和粮食问题,既有典型意义,又有普遍意义;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一、严峻的现实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1988年与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由82.23亿元增长到63.42亿元,增长1.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4.42元增长到397.74元,增长3.72倍.但是,近几年,由于自然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正>前段时间,"猪肉有虫"的传言从广西、广东、辽宁到贵州,影响颇广。所谓"猪肉生虫"是什么?面对传言我们应该怎么办?传言中的"虫"是什么?实是静脉、动脉血管和乳腺管;猪肉寄生虫检查严格,是屠宰检疫必检科目近期大多传言源于微信朋友圈流传的一条"茂名孕妇买到有虫猪肉,有虫猪肉已经流传到贵州"的消息,文中提到"水煮不烂、油炸不熟、高温杀不死"的"钩虫"引发广泛担忧。猪肉真的有虫吗?在贵州黔东南州麻江县回龙  相似文献   

3.
贵州君之堂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注册资本为500万元,是贵州柏强实业集团的下属企业之一。公司董事长由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执行董事长张之君先生担任;公司副董事长由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沛先生担任;公司法人代表、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由原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销售副总兼老产品部经理张云辉担任。该公司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目前共有员工18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37%,中高级职称员工有32人。为大力发展中  相似文献   

4.
水韵     
<正>有人这样说过:"云南的花,四川的山,贵州的水。尽管山在贵州无处不在,但水却是贵州风景的灵魂。"在贵州工作的近四年间,我走遍了全省所有的县市,无处不在的水,无处不在的大河和小溪,都让我看到了迷人的贵州水之灵韵。常伴灵山秀水,加上工作关系,由贵州的水,我想到了许多,对水也有了更多的认知和感悟,有了更多的联想和思考,一种眷恋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5.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乌江流域水能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优势及其在发展地区经济和促进全国“四化”建没中的重要作用。乌江源远流长,水量充沛,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一条支流。全长1037公里,流经贵州、云南、四川、湖北四省,其中贵州境内约占77.3%;流域面积87921平方公里,其中贵州境内约占76.8%。提起贵州,人们会想到过去广为流传的三句话:“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给人一种难见天日、山多地穷的困难景象!其实,贵州和乌江流域是祖国的一块宝地。这里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景色宜人,贵阳有“第二个春城”的美称。贵州现状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政策和理论结构调整问题 贵州经济贫困问题是一个综合贫困问题,但首先是个理论贫困、政策贫困问题。理论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没有符合贵州实际的经济理体系便不会有贵州特色的经济政策产生。只有首先解决理论贫困以及决策思路贫困问题,贵州经济的腾飞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一、贵州发展肉牛产业化具备的条件 (一)良好的资源与环境。贵州地处地亚热带,冬无严寒,牧草几乎全年都可生长收割,境内有428.7万hm~2天然草场,33.3万hm~2田地坎,200万灌木林地和林下草地等,若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至少可养草食家畜1200多万牛单位,是贵州发展肉牛产业的天然基础;相对污染较轻的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立体气候明显,全省88个市、县均有马铃薯种植,从海拔180米到2700米的区域中均有马铃薯的分布。全年生产,四季均有鲜薯上市。近年来,贵州马铃薯发展迅速。据统计,2013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34.25万亩,居全国第三位;鲜薯总产量为1057万吨,居全国第三位。  相似文献   

9.
黔之明珠     
<正>"江南千条水,贵州万重山",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这里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对滞后,却保持了青山、绿水、好空气。依托绿色贵州的山地特色资源优势,薏仁产业在贵州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对贵州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抓住机遇,趋势而上,实现贵州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但西部开发不是贵州大开发,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关键在制定出切合贵州实际的发展战略,这就必须对贵州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因此,分析贵州的比较优势至关重要。贵州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特色和优越地位的,并有着一定发展壮大前景的条件或因素,它必须是“优”中有“势”,“势”中有“优”。比较优势是一种动态的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它将不断地发生交替和变化。贵州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正>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在贵州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中,在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尤其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工作,加快建立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一、贵州粮食安全形势不能盲目乐观当前的贵州粮食安全形势,可  相似文献   

12.
<正>数据显示,2015年,贵州省包装饮用水实现销售收入47.3亿元,产量328.5万吨,较2010年增加6.2倍,产量排名全国第七,增速全国第一。2016年,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产量几乎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达到637.3万吨,排名上升至全国第六。贵州饮用水产业风生水起,有自身独特优势,生态环境优良、水资源充足、水源品质好。贵州不管是地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搞好林业发展战略是实现贵州国民经济稳定和繁荣的重要一环第一,为贵州农业稳步发展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贵州的森林少,分布不均匀,加之不断遭受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有些地区已出现生态危机。六十年代以来,除了大气环流影响造成的旱、涝灾害以外,主要是生态性灾害。近三十年每六年发生一次大旱灾。水土  相似文献   

14.
贵州地处西南边远山区,历史上就是一个穷地方。它留给人们的,除了“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古老概念以外,很少有人知道贵州的真实面目。 论经济贵州现在还是一个比较穷困的省分,人均国民收入在全国倒数第一,有30%左右的农户温饱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论资源,贵州又是一个富省,生物资源、矿藏资源、人文资源,种类齐全,为全国少有。  相似文献   

15.
<正>威宁素有百鸟之城、阳光之都之称,是贵州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人口最多的县之一,被当地人戏称为贵州的"高富帅"。盛夏时节的威宁,天空湛蓝,空气清新,阳光尽情地灼照着大地,一路驶来,田野里盛开着散发着淡淡清香的马铃薯花,成片的马铃薯种薯基地,让人颇感震撼。"我们威宁发展马铃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拔高、光照充足,昼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省份。全省土地总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7%,丘陵占10%,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只占3%。对于全省都属于山区的贵州来说,发展农村经济,实质上就是开发、发展山区经济。山区经济的开发与发展,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贵州山区的经济开发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该文基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方法计算贵州九市、州2000-2018年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和分析空间演变特征,并且用泰尔指数进行差异测度。结果表明,从行政区来看,各市、州无论地下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量或者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模数变化均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并具有明显三个档次,处于第一档次的是黔东南、遵义市、毕节市和黔南州;处于第二档次的是铜仁市、黔西南;处于第三档次的是六盘水市、安顺市和贵阳市。从流域来看,贵州"两江"流域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总量和承载力模数变化也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贵州长江流域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总量的多年平均值是贵州珠江流域的2.3倍,而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模数比贵州珠江流域多2.9×10~5hm~2/a。通过泰尔指数的测度表明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模数整体水平差距比较小,贵州各市、州以及"两江"流域地下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年际变化都比较小,其形成机制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即将加入 WTO,给茶叶产业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抢抓机遇,变被动为主动,是当前贵州茶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贵州有两千多年种茶历史,特别是经过建国 50年来的发展,在生产基地、科研教学等方面已形成了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时,贵州省、省政府把茶叶确定为优势产业,是符合贵州实际的。但要把贵州茶叶搞上去,成为贵州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贵州茶叶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贵州茶叶在生产上以茶场或个体为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销售上是八…  相似文献   

19.
石斛(Oendrobium)为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多科植物的鲜茎或干燥茎的统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纬15°30′~25°12′之间。我国药用石斛主要来源于兰科石斛属植物,全国石斛属植物有74种2变种。据周荣汉主编的《中药资源学》称:“石斛属植物以云南所有的种为最多,共计39种;其次为贵州和广东,各有28种:再次是广西,有24种;台湾有15种。”并指出:“商品石斛由广西、贵州、云南、广东、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台湾所提供。”  相似文献   

20.
从种西瓜卖瓜营生,到靠技术输出致富,对口寨村这样一个边远的少数民族村寨来说,是一次飞跃。他们的成功实践再一次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也给我们以启示:农民闯市场,需要转变思想观念,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科学技术作支撑;技术就是资本,就是投资,就是商品,就是效益。 贵州贫困面大,经济发展滞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贵州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最终要靠科学技术,靠千千万万个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的共同奋斗。从口寨村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贵州农民的希望,看到了贵州农村的希望,看到了责州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