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其区域性和行业性特点说明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发展迅猛,但各类项目的发展不均衡,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没有特色培训品牌、没有专业培训师资,高职院校要想把社会培训做大做强,必须提高认识,寻找新途经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姝 《商》2014,(32):41-4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市场主体对于财会专业人员的需求量持续增大,而高职院校作为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承担着直接为市场输送合格的财会专业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只有不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推动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完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社会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财会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毕西娟 《商》2013,(11):272-272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形式,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是高职教育的一大主题,在政府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适时转型的指导思想下,高职教育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更侧重于实践应用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专业设置反映的是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作岗位的吻合度的状况。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就必须适应于其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本文通过构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从规范度、合理度、支撑度、效果度四个维度评价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经济适应程度,为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布局与人才培养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经济发展日益迅速,社会需要大量投融资人才,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我们金融证券类高职院校思考的问题。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从专升本、校企合作、建立复合的知识体系来培养学生,但是目前高职金融证券类专业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怎么样培养更能适合社会发展的金融人才,是我们高职院校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振辉 《中国商人》2023,(11):234-235
<正>在新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专业人才的重任。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新的增长点。作为新经济的核心领域之一,电子商务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在数字化时代,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当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为我国各行各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因此积极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意义背景入手,深入分析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理念、完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效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等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所有劳动力进行学校教育、智力开发、职业培训等,以促进人力资本保值增值、发挥人力资本效用的活动的集合。高职院校是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也是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重任。在河南高职教育发展中,应从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背景出发考察河南高职教育发展状况,创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院校,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为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高职院校须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结合市场需求和社会要求,推动学校教育与企业技术方面能力的同步提高.本文通过探索和研究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路径、策略和实践,以期为转型发展下的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营销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营销技术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承担着社令尊尊苍术人才培养的重大责任,其培养出来的营销技术人才的质量高低,对于人才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要也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通过构建以就业驱动为导向的高职营销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借以提高高职营销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企业管理人才的重任,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更是实现"教育为立国之本"的重要力量。同时,经济发展,推动着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密切相关。因此,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职业素养已成为高职专业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摇篮,承担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文章通过对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分析,以及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分析,使我们在看到校企合作价值的同时更加意识到推动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的重要性。作者结合自身长期从事职教工作的经历,就如何实现学生、企业和院校多方共赢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与广大职教工作者一起为高职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原先的产品、营销等策略转变为现在的核心技术与人力资源储备竞争。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储备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当前发展需求,有效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企业学徒制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性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论述,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角度提出对现有人才培养策略的完善意见,以期使高职院校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企业发展与高职院校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洪銮辉 《消费导刊》2011,(10):85-86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只有遵循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自身发展规律,解决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切实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才对于社会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伟大使命,责任重大,不可马虎。本文先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研究,然后分析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出现的问题,最后论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以及策略,提高人才质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发展区域经济带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各类人才尤其是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此类人才的重要院校,研究如何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也成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刘宁 《北方经贸》2010,(1):157-158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广大的高职院校都在探索着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方式。作为以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高等职业院校,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有足够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从而体现应用性、实用性的办学特色,进而建立以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特征的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力量的不断增强,现如今社会市场经济中创业者的数量也是与日剧增。而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出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样承担着培养出创新创业型市场营销人才的重担。因此,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应就社会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关于市场营销教学方面的模式改革,探索出一条既满足创新创业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又能够切实促进学校自身发展的道路。文章就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上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推进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与措施,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很迅猛,文化产业创造的产值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对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作为承担文化专业教育的主体院校,任重而道远,教育和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文化产业人才教育要吸取国内外教育经验,构建新的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实现文化产业人才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为社会服务的高技能人才。面对皖江城市带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趋势,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如何开展社会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通过不同的服务模式,体现了地方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