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通过文献分析就"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产能合作的议题进行探索,指出"一带一路"与国际产能合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虽然目前"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势头强劲,但也会遇到许多挑战,因此从国际产能合作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战略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国家利益视角重点分析"一带一路"的发展瓶颈,并提出适当的对策以完善国际产能合作体系,保障产能输出,为今后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国际产能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埃及贯通东西、连接亚非,拥有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在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力,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伙伴。中国与埃及在产能合作领域的战略高度契合,中埃两国在产能合作领域前景广阔。同时,中埃产能合作也面临着埃及国内政局不稳、埃及营商环境有待改善、埃及与中国产业链体系相对分离等阻滞因素。基于此,应该通过加强战略对接、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强化产业园区建设等路径推进互利共赢的中埃产能合作。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将2011—2015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五个中亚国家贸易和投资现状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比较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和投资,结合中亚地区资源禀赋、区位地址、政治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对外投资和产品贸易可以化解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产能合作可以通过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移驱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面临着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专业趋同等问题,必须在秉持平等互利、开放包容、创新共享的理念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构建接轨国际的课程体系,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多渠道建设合作交流平台。同时,从政策、经费、行业参与等方面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使高等职业教育走向世界,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农业也在飞速地发展,而且面对开放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积极地参与到了农业的国际合作当中。在"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农业国际合作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农业发展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能够与各国有效地进行联系,因此,农业建设的国际合作,也能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下,更好地推进。在政策背景之下的农业国际合作发展过程当中,也要使用有效的合作方法。在之后的发展过程当中,要加强国家农业生产基础能力的建设,而且各个国家的战略规划要致力于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在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的过程当中,也要推进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面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现实国情,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理性路径选择。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产业转移作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呈现了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在“一带一路”特殊情景下的继承与发展。文章立足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产业转移实践,提炼出共建“一带一路”下的国际产业转移模式,指出其继承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性和互补性,同时发展出了阶段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新特征。共建“一带一路”下的国际产业转移模式包括三个阶段:一是由政府及国企主导的培育市场阶段;二是由私人资本为主的民企主导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三是世界经济格局再均衡阶段。  相似文献   

7.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基础设施、能源、制造业以及农业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然而,中俄双方对产能合作准备不足且缺乏有效的互信机制,加上俄罗斯远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制度环境较差,使得双方产能合作成效有限。双方必须尽快构建合作共赢机制,建立产能合作共同体,加速推进双方产业结构升级,为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产能深度合作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4-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粮食贸易、农业投资、粮食生产技术合作以及粮食援助事件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间粮食安全合作的历史成绩、合作网络现有问题及新全球格局下的合作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合作对接参与国需求、充分利用参与国要素禀赋优劣势,呈现区域性和平衡性、多领域共进和多模式并举的特征,但存在合作网络缺乏广泛基础、合作根基不够稳固以及网络缺乏协同效应等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在新冠肺炎持续冲突以及地缘格局变化的大变局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粮食安全合作应选择调整网络密度分布、加深网络链接程度、强化网络治理效率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10.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回应,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同时学界也从不同学科视角、不同区域或产业、不同合作方式等角度对"一带一路"国际分工与合作展开了广泛研究。然而已有研究多以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为研究基础,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应加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对"一带一路"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刘予希 《商展经济》2022,(12):53-56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本文结合中国与中亚地区产能合作参与者的多样性、产能合作涉域外大国的目标差异性、产能合作区块的碎片化三大现状和特点,从政治、经济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地区产能合作复杂性格局的政治经济因素,在产能合作面临的挑战中,研究提出中国与中亚地区产能合作的营造大国之间战略互信的战略环境、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产能合作机制、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双边贸易、深化企业实体间交流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改善我国整体经济状况的同时,也对我国钢铁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下,从阐述中国钢铁行业出口现状出发,分析我国钢铁行业出口存在的问题,研究钢铁行业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必要性,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从国际产能合作的角度对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治理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部分产业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过剩产能的退出和转移是当前河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一带一路"战略为河北省过剩产能通过对外投资进行转移提供了契机。本人分析了河北省通过对外投资转移过剩产能的优势和劣势,并以对接中东欧地区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投资环境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一带一路"作为当下我国重要发展倡议,有其相对的重要性与意义性。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侧重对其作用性、影响性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优化对策,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顺利实施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2007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分为7个区域,通过比较优势分析和竞争优势分析,对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10个部门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以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是推动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是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产能合作的切入点;东亚、东南亚、南亚、中欧和东欧地区在一些初级产品部门具有各自的国际竞争力优势,是我国与其合作的主要方向;西亚和独联体地区在资源密集型产品部门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确保我国能源供应稳定、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孙北雁 《现代商业》2024,(3):126-129
本文针对“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结算风险分析与对策进行研究,本文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圈、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程度、人民币国际化等角度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家国际结算创造的发展机遇,并且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结算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结算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结算风险的应对措施,通过研究为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针对国际结算业务优化风险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快,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战略的制定发展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很多产业的发展。国际金融的合作发展并非易事,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经济主体想要在金融市场上不受到资金流入流出限制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其实是阻碍了经营者投资的机会,这也就迫使金融市场进行调整改革,这是在金融排斥下对经济活动进行的要求,要求寻找根本性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非洲电子商务合作得到了双方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双方企业共同搭建多个电子商务平台并不断完善网络支付系统,双方电子商务合作取得一定成效。然而,非洲国家工业化水平低,制造业落后,网络安全存在隐患,电商所需人才匮乏以及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对双方电子商务深度合作带来了挑战。为此,中非双方应从各自的角度来深化政策、机制、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项目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基础设施项目的供应能力,还有效利用社会闲置资金,解决了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将国际产能合作与PPP模式相结合,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失为解决资金困境的一条可探讨的路径。文章对PPP模式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作用、国际PPP项目发展现状、瓶颈等内容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在国际产能合作背景下推动PPP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