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44)
随着"互联网+"出现在大众视野,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大家有目共睹。在这两年里,众筹融资、大数据金融、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模式雨后春笋般先后出现。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创新模式,P2P互联网金融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P2P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满足了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借贷要求,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风险监管法规,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P2P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和我国P2P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P2P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对英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探讨,提出了对我国P2P互联网金融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P2P平台成为网络时代颇受关注的运营平台。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爆雷"风险事件,各地相继出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方案,P2P要想更好地进行运营必须进行整改,国家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要求就是合规的平台进行业务调整,不合规平台加速淘汰清理,留给行业和投资人一片干净的投资净土。  相似文献   

4.
由于使用方便快捷、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互联网金融得以蓬勃发展受到市场的欢迎,但其本质还是金融,逃离不了金融的特性,存在金融风险和互联网属性的双重风险,特别是其中的P2P借贷。近年来P2P跑路、破产倒闭给社会造成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需要对其进行重点监管。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中P2P借贷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建议,包括设立准入机制、重视技术安全、加强经营监管、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开通金融消费者维权渠道。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在国内发展十分迅猛,各种互联网投资产品、理财产品不断涌现。然而随着P2P平台数量的爆发性增长,P2P平台经营过程中的欺诈、跑路、倒闭的问题时有发生。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广西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广西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归纳出针对广西互联网金融P2P平台的监管措施,并提出规范发展广西互联网金融P2P平台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发展呈大好之势,互联网金融也因此日益发展。2015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规模迅猛增长,产品更新换代很快,涉及的领域与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据《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格局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仅通过P2P以及其他网络借贷形式,互联网金融已经占到2014年全社会信贷业务总量的1.2%,占2014年基金代销和保险代销业务的近40%。新涌现出的互联网金融不断冲击着传统的金融行业。不仅传统金融企业加大了对互联网工具的应用,而且互联网企业、生产性企业甚至为金融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企业,也加入了互联网金融领域,加上P2P、网上众筹等纯互联网金融企业推陈出新,出现了互联网与金融互相融合、相互促进的繁荣局面,互联网金融已经以颠覆传统金融的面貌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然而,互联网金融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高风险。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调研,分析总结出互联网金融投资者应该选择好的"P2P平台"项目和"众筹平台"项目,使其既能得到较好的投资收益,又能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7.
《品牌》2019,(18)
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其中第三方支付余额宝更是风生水起,300余家P2P公司分享"网络借贷"盛宴,2013年甚至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产品不断涌现,学术界也迎来了一股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热潮。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问题也渐渐突显,文章基于P2P的视角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8.
冯艳丽 《商业时代》2015,(11):83-84
随着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在我国出现了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本文主要研究基于P2P模式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并找出适合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逐步建立和完善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过程中出现的欺诈风险、操作风险及政策风险,为了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可以通过对P2P网络借贷双方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来研究提高监管系统。本文以国资背景的广西金投互联网金融为例,通过建立互联网金融借、贷、监等多方的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研究分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监管政策的制定和P2P平台相关规则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对传统金融业以及监管造成一定的冲击,受到业界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简单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各种形态,通过和传统金融的比对,阐述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风险控制的异同,以P2P为例讲述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国外征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传统金融体系改革的产物,在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下也促进了p2p网贷平台的发展,这种平台具有传统金融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它本身也具有金融发展固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对于基于互联网金融的P2P网络贷款模式研究越来与紧迫,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背景,研究了国外的P2P网络贷款模式,并且探讨了国内的P2P网络贷款模式,指出了P2P网络贷款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P2P互联网金融平台迅速发展并展示出广阔的前景。P2P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信息经济时代的产物,本文基于信息经济的基本理论,从信息的价值创造机理,分析P2P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经济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P2P互联网金融平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P2P平台应运而生。在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推进普惠金融落实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庞氏骗局等金融诈骗事件也借势出现。本文结合"e租宝""钱宝网"等典型互联网平台案例,对P2P平台下庞氏骗局发展历程和风险来源深入分析。基于此对政府、P2P平台和投资者三方提出建议,旨在使P2P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庞氏骗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助力国家金融和社会稳定,不断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征信体系,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
P2P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自2007年在我国出现以来,就凭借自身的突出优势步入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轨道,各种P2P金融平台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其发展速度之外使得传统金融模式难以望其项背。然后由于监管缺失,P2P金融的野蛮发展带来了很多金融风险,P2P金融平台倒闭情况时有发生,如何对这一新生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有效监管,使之摆脱发展困境,这成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对于P2P金融模式概念、发展背景、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探讨,然后详细阐述了P2P金融模式发展困境,并从信息审核、信用体系、行业监管以及经营能力四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P2P金融是互联网时代下,一种新兴的且有着巨大发展前景的新金融业。虽然P2P金融起步比较晚,但前些年受中小微企业旺盛贷款需求影响,其增长速度和规模都得到了快速、膨胀式发展,并由此带来诸多投资问题和平台风险,文章在深入探讨投资风险的同时,就如何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做好P2P金融的投资管理和理性投资提出见解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陈龙 《商场现代化》2014,(25):96-9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思维也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而最近互联网金融成为人们颇受关注的热词。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商业模式,这个市场的巨大收益使得很多金融机构和专业公司奋不顾身的去抢夺市场。竞争的加剧就需要在业务营销能力上不断提升。本文从精准营销的角度出发,根据精准营销的内涵及分析体系,探寻如何实现P2P信贷业务与客户更精确、低成本和高回报的营销沟通,并探索营销渠道的创新,从而在竞争中建立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商》2016,(5)
互联网金融是近几年新兴行业中最引人关注的行业,因为,互联网金融与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过程,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P2P模式的发展尤其引人关注。P2P由于涉及到国计民生,发展的好是国家和大众的福音,发展不好极易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动荡。必须要引起国家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特别是P2P行业的投资人、管理者要规范运营管理,担负起社会责任,尽快解决P2P生存、发展中的问题,确保P2P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段灿 《商》2013,(7Z):203-203
从大的金融行业看,今年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的火爆,引起人们思考互联网会怎样改造整个金融行业,如同互联网曾改造出版业、传媒业、百货业、快递业一样?而P2P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从个人的理财方面说,P2P提供给大众一种新型的、低门槛、高收益、现阶段也较高风险的方式。基于以上两方面,选取P2P行业作为研究对象,介绍P2P概念、中美P2P的不同、国内P2P不同模式以及P2P行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因区域间网络结构、知识差距和吸收能力、经济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可能呈现空间溢出效应特征。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工具和P2P网络借贷数据检验结果显示:借款成功率和借款利率的莫兰指数呈"倒U型",表明互联网金融作为新技术创新遵循罗杰斯的经典技术扩散理论;借款成功率和借款利率模型的空间系数均为显著正值,验证了互联网金融创新扩散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剔除空间溢出效应后,所估计的自变量系数在作用方向、数值大小和显著性上都更为合理。为降低互联网金融技术扩散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应重视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扩散的空间溢出效应,顶层设计互联网金融区域发展战略,提高区域间互联网金融知识溢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