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建敏 《中国商论》2020,(7):250-252
我国的教育发展速度加快,校企合作的水平逐年提升,对我国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学徒制模式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开展,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和联系,能够确保人才针对性的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在传统的学徒教育基础之上进行了完善和发展,使其更适合当前社会的情况。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稳定性较强,能够突出人才培养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摸索出一条更为科学的校企合作运行道路。本文以温州为例,介绍了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完善和发展方面的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学徒制由来已久,是从现代学徒制的前身古代学徒制缓慢演化而来。近些年,我国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现代学徒制作为校企合作的一个新模式,是高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的实践性很高,采用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物流管理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物流管理人才的管理水平。文章对于现代学徒制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给出了几点建议,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代学徒制遇到了学生外出实习有安全风险、合作企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建设混合所有制校内会计工厂是解决问题的对策之一。文章从校内会计工厂创新点、校企双方义务、探索构建校内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探索如何建设会计工厂,并总结了校企持续合作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了高职院校的高等性和职业性,转变了传统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通过结合校企合作方式,提升人才培养专业性和效率性。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现状,以及告知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有针对性的今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文章针对我我国现阶段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点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现代学徒制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脱节、旅游企业高技能人才缺失的情况下,其应用显得尤为必要。在具体应用层面,面临着制度保障缺失、企业不积极等问题,通过完善制度、择好企业、加深校企合作、融合师资力量等途径来实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实践,校企合作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有很多方式,包括实训/实习、师资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创业孵化基地等.校企合作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企业积极性不高、缺乏深度合作、职业素养培训缺失、师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的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结合国外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出现的问题,提出适合本土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改进方案。基于目前的形势下,学徒制的教育模式的基本路线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配备专业合理的教学师资队伍,以及开放型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把职业学校教育与传统的传帮带教育有机的相融合的结果就是现代学徒制。它是以企业人才需求与岗位标准为教学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实践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教学计划为纽带,以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为形式。在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教师、师傅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推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更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乳品工艺方向)通过校企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构建课程体系、编制标准、校企联合招生、培养等方式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商》2015,(41):29-30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明确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发现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利用政府导向的扶持性政策,订立校企双方权责明确的法律条例,行业协会辅助协调促进合作沟通等对策来解决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总结出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企业参与热度不高、校企合作平台搭建不够完整和政策支持力度、深度不够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实施方式建议,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人社部和财政部的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文件要求为基础,利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模式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提出新要求,以期建立更为有效的校企双元化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框架,改变现有以学校现代学徒制为主,企业适从的校企合作项目开展模式;转变为以企业学徒培养要求为准绳,指引学校进行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将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相结合,共同促进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企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人财物和管理、技术等办学资源,合作办学,实现校企双方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调研宝鸡地区典型制造业企业,深入企业内部,对接企业需求,寻找帮扶突破点和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学习天津职教先进经验进行试点推广,以正宇公司钛合金焊接岗现代学徒制推进为单元尝试深度帮扶,进而建立本土化的精准技术帮扶系统。  相似文献   

14.
技能短缺正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新型威胁,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改变这一现状是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德英美等国家,通过学徒制形式的校企合作,基本能够将职业院校学生在校的知识技能学习与将来就业企业的工作岗位最大程度地衔接,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技能需求。  相似文献   

15.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学院与企业深入合作下的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院的通识教育与企业的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总结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实施现状,分析了商贸类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四类制约因素,进而从“双主体”利益共享、“双模块”课程开发、“双导师”合作培养以及“双标准”学徒考核四个维度提出了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6.
《商》2015,(25):37-38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高职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新型的职业人才培养实现形式,校企合作是前提,工学结合是核心。实行传统高职教育与现代学徒培训并举及融合是当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方向,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必将成为高职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创新的着力点,它能够为我国高职教育增添活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被视为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的新举措。文章主要针对高职院校苏宁云商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给高职院校苏宁云商学院和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5,(10):279-280
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国内外发展现状着手,对国内外现代学徒制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推进现代学徒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必然趋势。应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校企合作经验,共同促进职业教育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8,(2)
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各大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在持续上升,为了有效解决企业人才供给需求失衡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开始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但随着教育格局的改革发展,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持续提升,因最初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长期的高质量人才需求,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当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已毕业学生的工作现状,探讨在移动课堂的推动下,新型的校企合作电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育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企业人才需求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做出研究分析,以供其他院校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时有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在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有效促进工程造价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形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代学徒制在高职试点中,面临地区、行业和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一头热”等诸多问题,与企业难形成命运共同体。部分院校没有完全建立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和多方评价等双主体育人长效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导致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通过分析物流管理专业试点经验,在职教人才需求侧需求的变化和供给侧人才培养改革等背景下,提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专业“PCA双螺旋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PCA、双螺旋和阶梯等内涵充分体现学徒制“双重”身份、“双导师”“双证”融通、“双主体”“双环境”“双业态”“三对接”育人典型特征,为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