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机遇。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进一步发展,外贸企业信用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由此导致的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问题已成为制约外贸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首先对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剖析其成因,进而为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卓俏青 《商业时代》2006,(11):68-69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进一步加快发展,外贸客户信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上的欠缺造成的债务拖欠等问题已成为外贸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首先对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特征进行结构分析,然后剖析其成因,进而从新的视角为我国外贸企业防范客户信用风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球金融贸易危机逐步加剧,中美贸易摩擦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业务。在外贸出口业务网络销售的新形势下,为了降低出口贸易风险,保障我国外贸出口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在面对出口量下降,业务风险只增不减的情况下,本文从财务的视角下并结合了外贸公司的发展现状,对出口贸易业务的风险点及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提炼和分析,并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发生的风险,提供了改进建议和风险规避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特征结合美国邓白氏公司中国代表对我国外贸企业大量逾期应收账款问题的调查报告数据,对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特征进行结构分析,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现状,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国外贸企业出口带来的影响来揭示我国外贸企业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结合国外信用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我国的国情来研究我国外贸企业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和讨论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对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的积极作用。最后试图建立和规划设计一个适合我国外贸公司实际情况的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下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信用风险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爆发的美国经济危机,波及到全球范围的外贸企业,当然我国的外贸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特别是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出口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措施,加强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信用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7.
《品牌》2019,(14)
为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国家在外贸出口品牌打造中部署以质取胜战略,旨在改善我国外贸出口品牌创建现状,为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地位的提高奠定基础。因此,本文对我国外贸出口品牌以质取胜战略实施问题、对策展开分析,借此优化外贸企业出口品牌市场条件,健全我国外贸出口品牌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一、外贸企业信用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目前,外贸企业信用风险控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包括制定一些奖惩措施,对应收款给予更多的关注,但是总体来说,还停留在事后控制阶段,只是一种较低层次的信用风险控制。从实践中看,目前外贸企业信用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信用风险控制与业务拓展发生难以调和的矛盾外贸企业普遍缺乏信用风险意识,强调业务规模的扩大,忽视信用风险控制。经营过程中,信用风险控制与业务拓展发生矛盾,往往是信用风险控制给业务拓展让路,以资金推  相似文献   

9.
陈丹彤 《大经贸》2007,(5):74-75
广东省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现状 近年来,我国外贸企业的应收外汇逾期未能收回的数目不断增长,并日益成为出口企业经营发展的绊脚石。商务部研究院对500家外贸企业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出口业务的坏账率高达5%,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至20倍。商务部下属另一家机构对我国1000家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68%的企业有过因贸易对方信用缺失而利益受损的遭遇,其中损害最严重的就是信用风险所造成的拖欠货款和合同违约。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延迟收付”的比例超过50%,出口信用风险已成为束缚我国外贸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的主要障碍之一,其中尤其是中小型出口企业,由于这些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弱,如果一笔大额合同的货款不能按合同规定及时收回,势必影响其资金周转,导致经营困难。许多中小型外贸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乃至关、停、破产都是缘于存在大量的呆账、坏账,切实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逐渐减退,宁波外贸的出口形势回暖,其所面临的贸易风险也相应增加,尤其表现在因出口信用风险而导致的损失情况越来越严重。本文结合宁波外贸出口的实际情况,分析宁波出口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在后危机时代,宁波外贸企业应对出口信用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外贸企业信用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一)信用风险控制与业务拓展发生矛盾外贸企业普遍缺乏信用风险意识,强调业务规模的扩大,忽视信用风险控制。经营过程中,信用风险控制与业务拓展发生矛盾,往往是信用风险控制给业务拓展让路,以资金推动业务的快速发展,追求"重规模、轻效益"、"重利润,轻质量",由此必将产生大量  相似文献   

12.
信用风险一直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一大难题,出口帐款保收业务是避免信用风险的一种好办法.本文对出口帐款保收业务的功能、运作程序和优缺点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希望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一、外贸企业信用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风险控制与业务拓展发生矛盾外贸企业普遍缺乏信用风险意识,强调业务规模的扩大,忽视信用风险控制。经营过程中,信用风险控制与业务拓展发生矛盾,往往是信用风险控制给业务拓展让路,以资金推动业务的快速发展,追求“重规模、轻效益”、“重利润,轻质量”,由此必将产生大量的应收款项,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从而造成了大多数国有外贸企业经济效益滑坡,出口规模下降,国有外贸企业相对停滞.笔者就目前国有外贸企业经营现状及对策加以阐述.一、国有外贸企业经营现状1995年下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开始呈现增长乏力的趋势,出口额连续数月都有所下降,并在年末的12月份出现了几度贸易逆差.1996年世界货物贸易以7%的速度递增,相反,1996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滑坡局面仍未改变.虽然从7月份开始出现好转,但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出口累计值前10个月始终在负增长区域徘徊,只是到11月才首次实现增长.1996年外贸出口总值虽比上年增长1.5%,顺差122.4亿美元,但一般贸易出口大幅下降,平均降幅为12%.虽然国有外贸企业主导地位没有改变,但下降幅度很大,亏损面也很大.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贸易中,代理出口是普遍采用的贸易方式。随着我国外贸行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外贸代理体制已经逐步成为现有外贸企业日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现行外贸出口代理的流程入手,分析了挂靠业务形成的原因,指出了该业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小型外贸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加入WTO使商业银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扩大小型外贸企业客户源是当务之急。为了解决小型外贸企业信贷中“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风险”等问题 ,要建立相应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要在分析现有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存在局限性和建立小型外贸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重要性等方面 ,构建小型外贸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路、指标选取、权重确定及评分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在我国都繁荣发展起来,尤其是国际贸易行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带动信用交易已成为外贸企业,规避信贷风险的主要结算方式之一,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的信用风险日益加剧。因此如何加强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建立一套适合自身情况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成为外贸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信用风险的相关理论,提出了适合外贸企业的信用额度确定方法,并阐述了外贸企业在信用销售后应该采用的技术控制方法及应该配套的信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坏账损失不断上升,信用风险居高不下,对此,外贸企业必须提高认识,认真进行资信调查,合理制定信用政策,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督与控制,建立一套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风险防范体系,力争将坏账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贸易中,代理出口是普遍采用的贸易方式。随着我国外贸行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外贸代理体制已经逐步成为现有外贸企业日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现行外贸出口代理的流程人手,分析了挂靠业务形成的原因,指出了该业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深化的形势下,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业务受到的影响正在日益增大,外贸公司如果只注重业务开拓,忽视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其出口业务风险必然增加,从而影响外贸企业的持续发展。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外贸财务工作的经验,归纳提炼了应收外汇账款管控、采购业务管控、出口退税申报管控、库存商品管控等外贸出口主要业务环节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