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其对审计环境产生的影响也十分显著,而审计环境的变化则推动着审计技术方法的改进。本文从分析传统取证模式的不足入手,对比研究大数据审计取证模式的优势,并在其中引入"云审计"系统的概念,以此来探究大数据取证模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中,人、事、物的数据化程度随着技术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从而引发了技术变革向数据驱动的转变,即"利用计算机审计"变为"利用大数据审计"这样一种审计取证模式的环境变革。审计取证过程中,总体思维、相关思维、容错思维、规则思维以及预测思维等可以提高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相关性,这些新型特征可以降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和认知风险。本文主要针对于大数据时代的审计证据与审计取证展开简单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商》2015,(37)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提升,大数据时代已经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而言,作为企业价值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大数据时代获得自身的同步升级,以便适应时代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就需要实现其内部审计价值的有效提升,从其理念和方法、模式上进行整体革新。本文首先对"大数据"相关概念进行探究分析,进而对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面临的新挑战进行阐述,并就其在自身价值提升上的难点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企业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提供有效参考,实现其蜕变和革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逐渐走向大数据时代,这不仅影响国民的生活方式,政府审计也深受影响。本文先介绍"大数据时代的背景",然后分析政府审计变革的动因,最后给出政府审计应对大数据时代的策略,即加快大数据技术研发、提升政府审计人员素质、构建大数据积累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的审计工作根据环境的变化有了许多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引起的审计变革,阐明审计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审计在数据、分析程序、审计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创新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靖 《现代商业》2022,(7):175-17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审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审计发展需求,利用大数据开展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数据环境下,通过全面、多元的取证分析,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本文通过分析A企业大数据审计的发展现状,提出大数据在项目审计中的应用设想和建议,为企业大数据审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品牌》2020,(3)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个领域技术的整合创新,推动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工程审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推动工程建设高效、顺利进行。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工程审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要求,工程审计模式创新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创新模式的讨论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本文围绕"大数据背景下的工程审计模式创新"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审计模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审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特点基础之上,对审计的内容、审计的优势,以及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探求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技术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结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进展之一,也是政府投资项目的重大技术突破。 文章以大数据时代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研究,探究大数据在审计中的优势,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带来的帮助,从而设计大数据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创新方法和途径,最终提出其发展策略,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於建红 《商业科技》2011,(19):133-133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审计模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审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特点基础之上,对审计的内容、审计的优势,以及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探求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大数据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随着行业的巨变,势必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提出的转型要求;在新经济的背景下,时代对传统时代和大数据时代注册会计师审计证据、审计程序、方法、时间、审计风险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传统的审计思路面临淘汰、更新的必要,笔者对数字化经济下审计思路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商》2013,(17):112-114
网络信息化的到来让二十一世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必然促使审计从传统手工模式过渡到计算机模式的时代。本文基于对2007年以来的当前计算机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梳理,阐述了我国近几年审计模式方法的各个领域在计算机方面的发展与运用,以用来探索电子数据审计、联网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不同形式在计算机审计中的新进展,从而有助于完善计算机审计的模式和方法体系,为积极推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开展贡献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审计是信息化时代的审计趋势,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经之路。大数据审计给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但也给审计风险的防范与管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对审计风险的探究有助于把控审计质量、助力审计信息化建设。本文通过对大数据环境下审计的发展分析,揭示大数据审计面临的风险点,并针对风险点提出了大数据环境下审计风险防范建议,对大数据审计在确保审计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和当前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意味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当前大数据的环境背景下,实现预算执行审计的全覆盖的发展优势随之突显出来,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有了快速的提高,减少了对数据资料的优化整合时间。近年来,S市政府为了改善民生问题,一系列的利民惠民政策被公布出来,发放了大规模的专项财政资金。作者以S市审计局为例,通过具体的审计项目执行,探索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下,该如何实现预算执行审计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Big data)的飞跃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基础工具,不断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信息系统审计在大数据环境的影响下,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大数据提高了信息系统审计效率、扩展了审计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大数据也改变了审计流程,为数据安全带来了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思考当前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系统审计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雄锈 《商》2013,(17):112-114
网络信息化的到来让二十一世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必然促使审计从传统手工模式过渡到计算机模式的时代。本文基于对2007年以来的当前计算机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梳理,阐述了我国近几年审计模式方法的各个领域在计算机方面的发展与运用,以用来探索电子数据审计、联网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不同形式在计算机审计中的新进展,从而有助于完善计算机审计的模式和方法体系,为积极推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开展贡献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内部审计已置于数字化应用的环境,给其工作技术方法等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传统审计与大数据审计的技术方法,从审计方式、信息安全、数据分析和内部监管等方面指出了大数据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的影响,最后从审计数据的储存、审计预警风险控制系统及内部审计价值的创造与建设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各行业领域的网络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企业内部审计也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从本质和表象两方面改变了审计的对象和环境,使得企业内部审计的对象逐渐向隐性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快了传统审计向"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审计模式转变。内部审计是以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为基础,并随之改变而改变。文章基于"互联网+"时代分析内部审计如何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要求和影响,并对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信息数据需要管理分析,事业单位在此背景下需要完善内部管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会计行业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大数据环境中的数据信息量大,局限于利用审计人员进行人工审计的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此同时,传统的审计观念、审计方法以及相应的审计技术也会在此环境下发生重大变革。本文就大数据模式下审计工作所遇到的瓶颈展开讨论,介绍了大数据模式的特点以及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来促进大数据模式下审计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以提高政府审计能力为前提,探讨大数据审计在政府审计中的应用。总结政府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增强大数据审计的思想、深化财政审计数据运用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加大大数据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三点解决建议。大数据技术和政府审计工作的结合,将加快实现审计工作创新与转型,并能够为今后政府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