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近三年来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公开市场业务,作者建议央行应优化一级交易商的成员构成,注重货币、财政政策的协调运作,改进操作方式和信息披露,适时增加抵押及买卖的证券。  相似文献   

2.
支付系统的发展将加快公开市场操作中人民币资金清算和债券交割的速度,实现券款对付(DVP),有利于防范清算风险。支付系统发展也将使货币乘数变大,导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或回笼)同样的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影响更明显。研究发现,为达到相同的货币供给量目标,支付系统运行效率越高,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或回笼)的基础货币可越少。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供给量变化的影响存在时滞,公开市场操作当期并没有引起同期货币供给量显著变化。而支付系统运行效率不但对同期货币供给量变动有影响,而且对以后几期的货币供给量变动仍有影响。此外,实证证据还显著支持了我国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呈负相关关系,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主要用于冲销央行外汇占款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公开市场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操作灵活、作用迅速的特点,日益为我国中央银行所频繁采用。然而,公开市场操作要有效发挥作用,离不开适当的操作工具。在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与中央银行票据。针对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问题,本从我国金融市场状况、金融机构行为及这三种工具特点出发,通过对比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应更多地运用中央银行票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2002年公开市场操作的重大进展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公开市场运作的条件及其作用于经济的途径。然后对我国的公开市场运作状况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目前的公开市场运作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可考虑从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范围,建立有效的公开市场运作体系,改进交易方式,增加交易频率等方面提高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公开市场操作目的旨在实现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根据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或外汇买卖,吞吐基础货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最理想的工具是短期国债,但长期以来,我国短期国债发行量不足,为了解决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不足的问题,央行从2002年开始发行央行票据,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2002年公开市场操作的重大进展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公开市场运作的条件及其作用于经济的途径.然后对我国的公开市场运作状况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目前的公开市场运作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可考虑从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范围,建立有效的公开市场运作体系,改进交易方式,增加交易频率等方面提高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回顾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面对复杂的货币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人民银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精心组织,谨慎实施、灵活操作,公开市场业务为实现全年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对2003年公开市场操作经历的四个阶段进行了回顾,并结合理论与实践.对公开市场操作中颇受市场关注的一些问题(如灵活性、透明度、现券操作、数量招标等)进行了阐述。最后对2004年的中国公开市场操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钱小安 《中国金融》1997,(6):12-13,25
对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评介与前瞻钱小安公开市场操作(亦称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公开买卖债券和外汇的活动。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基础货币具有主动性、灵活性、时效性和可控性,因此,公开市场操作是许多西方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中...  相似文献   

9.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在调控基础货币、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引导货币市场利率方面取得了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公开市场业务的进一步转型奠定了基础。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浅谈公开市场操作沈炳熙去年开始的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把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云观调控体系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采用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为推进公开市场操作的开展,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英国货币市场流动性需求状况。分析了英格兰银行调控这种需求的公开市场操作方式和流程,并例举了英格兰银行交易对手的加入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决定自身负债,进而影响金融体系,最终改变实质经济的传导机制,回顾了中国人民银行面对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改革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双重挑战,启动和不断创新公开市场业务,实现各个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进行间接货币政策调控的一项工具。自1998年1月取消对商业银行规模管理以后,公开市场操作成为人民银行货币管理的主要工具。从商业银行看,公开市场以商业银行准备金头雨为操作目标,以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能力为操作基础,商业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中占有主动地位,利用公开市场回购和逆回的交易方式,适时做好流动性和债卷资产之间的转换,利用公市场加速资产结构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转换,并把公开市场作为一个潜在的投资场所,将短期头寸转变为长期的投资。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作为一级交易商,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地位优势转化为投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导致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大量增加,对货币政策产生冲击。央行为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必须对外汇储备增加引起的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进行冲销。据统计,2001年以来,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平均交易额已接近80%。截至2005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为7690.04亿美元。传统的冲销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及再贷款规模等操作的空间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威胁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影响了其他货币政策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金融双语     
美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影响着银行系统,反过来,存款机构也影响着货币供应量及信贷。  相似文献   

16.
张勇  方阳娥 《上海金融》2004,(10):15-18
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调剂资金头寸和债券投资的重要场所,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开始注重对超额准备和市场流动性状况这两大操作目标的协调。本文梳理了各种对人民银行调控操作目标造成影响的冲击因素,研究了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所采取的响应方式,结果表明,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和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行为变动而造成冲击时,人民银行难以分别以确定的力度和方向作出响应,从而难以实现两大目标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动向     
《中国货币市场》2012,(10):69-69
央行重启28天逆回购 9月13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350亿元7天期限逆回购和200亿元28天逆回购,其中28天逆回购是2002年12月31日之后首度出现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业内人士表示.以丰富逆回购期限品种替代降准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构建起货币政策新的中间目标.是我国货币调控日臻灵活成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市场快讯     
一、公开市场操作。7月,央行共进行了8次正回购操作,交易量为1200亿元(见表1),较6月增加了500亿;发行了8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1100亿(见表2),比6月减少了700亿。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公开市场业务已经成为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操作目标的选择以及操作对象使用上面,还具有多种缺憾。当前,中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只能选择基础货币作为操作目标,并通过基础货币的调节影响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利率的非市场化和债券市场规模约束成为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缺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公告操作调节利率,从而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已经在新西兰、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取得极大成功。因此,有学者提出把公告操作作为我国央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甚至取代公开市场操作。本文通过对公告操作与公开市场操作的内涵界定,两者在各国实际运用状况的考察及比较分析后认为,两者之间事实上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我国央行在运用公告操作的同时,应该积极完善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各项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