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粮食直接补贴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黎 《农业经济》2004,(12):18-19
对农民实行直接收入补贴,是指政府为了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或减少政策调整给农民收入带来的损失而对个体农民进行的直接转移支付,它是相对于价格支持等间接补贴而言的。2002年,安徽、吉林两省选择了3个县,率先在我国进行粮食直接补贴的试点。2003年,河南、湖北两省也减少了对粮食流通环节的补贴,增加了对生产环节的直接补贴。今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07年1428个县级行政单位面板数据检验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对农民收入、农业人均产出水平和农业生产率增长的效应,定量估算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对农民增收增产的贡献以及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差别。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发现,控制了各地人均资本存量、人均耕地、农机投入以及其他条件造成的各县固定效应后,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政策外溢效应,农民增收增产效应大于相关的政策成本,但是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不具有区域均等化效应,其政策效果在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3.
《农业协定》将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划分为“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鼓励各国减少对农业的价格干预和贸易扭曲的黄箱措施,尽量采取与农业生产“不挂钩”的收入支持和其他绿箱措施。我国目前使用的绿箱措施只有6项,分别是政府一般服务、粮食安全公共储备、国内粮食援助、自然灾害救济、环境保护计划和支持地区发展,旨在通过转移支付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的补贴措施是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措施中最缺乏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是困扰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难点,难就难在其中不仅有市场供求的因素,更有深层次的结构与体制因素;不仅有农业本身的问题,更是涉及整个经济、社会政策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出路在于结构创新,而解决结构问题的关键在于政策与体制的创新。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农民收入问题的背后是就业问题。相对于稀有的土地资源的有限的农产品市场,中国庞大的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是农业所难以承载的,唯一出路在于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引导农民跳出“农门”,自主创业。农民始终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最积极、最活跃、最持久…  相似文献   

5.
政策导向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去年农民收入虽有恢复性增长,但基础仍不牢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尚未消除;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农业可能受到较大的冲击,农民增收的难度更大。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全党务必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会议强调,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和农村要实现双重目标:一是保障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二是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双重目标的实现对于农业大省的湖北来说,有着更重要的意义。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主要农产品供给在增加的同时波动频繁,这种波动也给农民收入的增加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业税取消了,农民的税费负担减轻了.但是,农民收入增加了多少?农民生产生活成本又增加了多少?中央对三农的转移支付资金到底应安排多大规模?都需要一个量化标准.本文力图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为导向,以安徽农村税费改革现象为基础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研究,加以实证分析和决策评价,以期为我国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制定上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对农民进行直接收入补贴 ,是指政府为了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 ,或减少政策调整给农民收入带来的损失而对个体农民进行的直接转移支付 ,它是相对于价格支持等间接补贴而言的。国外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有多种方式 ,从补贴与农民现在的生产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脱钩收入支持 ,也称不挂钩收入支持。所谓脱钩 ,是相对于传统的价格而言。脱钩收入支持的补贴一经按基期标准确定后就不得再与实际生产类型或数量、实际价格水平、实际使用生产要素有关。另一类是与脱钩收入支持相对应的 ,没有明确的叫法 ,其共同特点是与生产相挂钩 ,但是具体又采…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确认土地流转政策是否能够促进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研究方法:依据湖南省2001—2016年县级区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这一反事实分析框架来估计土地流转政策对地区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效果,并运用微观数据分析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与合成的无政策地区相比,实施了土地流转政策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并未显著提高,即土地流转政策并未显著提高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在微观层面,土地流转也无法提高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研究结论:当前土地流转政策难以产生对地区整体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是由于土地流转无法对农业生产效率、非农业务、租金收入及政府转移支付收入等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产生有效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逐渐放缓,这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同时农民收入增长放缓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必要的,为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必须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实现劳动力转移和发展第三产业,通过这些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从而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农民增收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已经或正在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安全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文章认为要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总体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并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实依据,提出了我国在新形势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种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价格补贴是我国多年以来采用的主要农业补贴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激发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为了稳定物价,保证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本文运用回归模型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产量的政策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其稳定粮食价格,保证居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调整粮食购销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财政部农业司陶传友目前,我国在粮食生产、收购和储备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较少,而粮食收购价格又偏低,与此相反,农产品生产成本却逐年提高,农民收入下降。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农民种粮的...  相似文献   

14.
日本、印度农业补贴政策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日本、印度这两个不同的社会制度及类型国家农业支持和补贴政策的比较,探讨对农业生产资料补贴促进农民增收的一般规律,吸收和借鉴他们的有益经验,为我国实施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开放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果,外商投资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在产业链上向上游和下游产业延伸发展。外商投资的增加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一些积极影响,同时,它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利用外商投资相关现状并说明外商投资对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最后从明确产业导向、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农民利益、发展农场制生产方式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农业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也是一次极其严峻的挑战。在客观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特别是《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给我国农业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存在的严重缺陷,为应对挑战,提出了农民土地股份合作联产责任制的土地政策;为有效规避加入民办贸易组织给我国农业带来的风险,迎接挑战,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国家近年加大了农业投资力度,尤其是对农田水利的投资。1996~1998年,我国每年农林牧渔水利投资额从336亿元增加到684亿元,年平均增幅达42-47%,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也由2%上升到3-2%。大规模农田水利投资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但农田水利投资中的政策缺陷使其对农村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无法扩大农村市场。政策缺陷之一是用工制度不合理,许多工程建设采取农民无偿投劳制度。农村劳动力非商品化是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在农…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来自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不仅有利于评价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也可为农民增收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证依据。但是,现有的实证研究大都忽略了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存在着偏差。对此,本文基于2003~2008年中国全部县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农机具购臵补贴政策在县级层面"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准自然实验特征,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工具变量估计方法,衡量了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倾向值匹配后的估计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关于农机总动力的弹性至少为0.4。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评估了农业机械化通过粮食产出和劳动力转移两条路径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发现农业机械化主要是通过影响粮食产出来提高农民收入,而通过劳动力转移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必须坚持七个不动摇●一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二是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必须保持稳定增长不能动摇;●三是逐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不能动摇;●四是坚决减轻农民负担和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不能动摇;●五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工补农,就地转移农业富...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负担减轻了很多,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取消农业税后我国县乡财政的现状入手,分析完善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意义、作用和县乡财政转移支付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